APP下载

专业学位艺术硕士实践基地体系化建设探索

2018-01-03孙宁宁

科教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体系化

孙宁宁

摘 要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初衷、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环节在其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实践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日趋彰显出必要性和紧迫性。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基地布局、管理细节等方面积极探索,对于专业学位艺术硕士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艺术硕士 实践基地 体系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05

Exploration on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Bas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of Arts

——Tak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as an example

SUN Ningning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anghai 200031)

Abstrac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Master of Arts degree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practice link in its training process. As an important practice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ha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In recent years,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layout and management details of the base,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practice base.

Keywords Master of Arts; practice base; systemize

1 藝术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学位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人才,关键词“应用型”决定了这类人才的属性,进而决定了培养过程必须包含大量的实践环节。作为实践环节的重要依托,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育部早在2009年《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提出,“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2015年,在十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应占60%以上”。这就从政策上规定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必须在实践环节下功夫,间接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2 上海音乐学院实践基地体系化建设探索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在教育部的政策引领和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生教育层面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在基地建设之初,上音就把“体系化”置于建设方略的突出位置,从专业覆盖范围、项目管理机制、合作单位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布局。

(1)让所有专业方向研究生都拥有实践基地参与机会。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领域专业学位所涉研究方向庞杂,包括作曲、指挥、表演、电子科技、音乐教学法、艺术管理等类别下的十六个方向。显然,为单个方向单独打造实践基地平台既不现实,也会浪费平台资源。在此前提下,要让所有研究生都能在实践基地找到锻炼机会,就必须使实践基地具备复合功能。由此,研究生部根据学科相关性,将各方向交叉编组,例如“作曲、表演、应用”组,“作曲、理论”组,“音教、教学法”组等,继而为每个编组设计有针对性的基地建设方案。

(2)在基地管理方面既统一又灵活。统一在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的管理总体归口为研究生部科研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基地布局策略研究、协议起草、标准制定、评价考核等工作,是基地建设和运转的核心部门。灵活在于,在各基地的具体管理上,实行点对点项目负责制,根据基地单位性质、实践内容特点等,派出培养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科研办公室的教师,搭配相关领域的优质师资,以独立或团队形式对接各基地,负责活动组织、带队、宣传等具体工作。

(3)基地合作单位性质要呈现多样化。这是由专业学位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在培养目标设计中,从业于艺术院团、文化馆站、教育机构等是这些高层次实践型人才的主要职业靶向,所以,实践基地的合作单位应尽量包含上述不同性质的单位。这样才能使研究生们有机会在就读期间即了解各类单位的工作内容、运行方式等,与自身能力和就业预期相比照之后,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上述基地布局思路的指导下,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逐步建立了体系化实践基地群。其中,以指定院团、文化馆站和教育机构为核心,部分高校、公益机构、社区街道、海外基地为补充。其中,院团比例较大,占60%,这是由于院团可以为绝大多数专业方向提供实践机会,而文化馆站和教育单位则更多覆盖表演、民乐、教学法等类别的专业方向。核心基地的具体实践内容如下:

(1)上海交响乐团实践基地。该基地为综合实践基地,除了专业学位的各个方向都可以进入基地活动之外,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科技、艺术管理以及音乐学的相关理论方向(如音乐分析与音乐评论等)也可以参与其中。

该基地是我院目前投入最大、活动类别最为丰富的一个核心基地。其主要开展的实践活动包括五大类。一为“观摩学习”,即通过必要流程,观摩指定场次的上交演出排练;二为“模考点评课程”,由上海交响乐团各声部的首席、骨干作为该课程的带教老师,定期对专业学院举办专业模拟考试及面试,使之具备将来进入职业乐团的能力;三为“演出实践”,通过参与实践的形式接受乐团演奏家的带教指导和国内外著名指挥及独唱独奏的专业磨合。四为“研究生原创作品音乐会排演”,基地方提供乐团带教演奏员、指挥、排练及演出场地,同时开放该场演出排练及演出给上海音乐学院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观摩学习。五为“导赏及乐评人才培养”,配合上交乐季音乐会主题,量身定制指定场次的音乐会导赏活动,将理论知识活用于音乐生活实践。

(2)杭州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实践基地。两个基地均面向上音作曲专业研究生征集原创作品,聘请校、团双方权威专家开设排练课及新作品现场乐队点评课;为表演专业研究生提供乐队实践课;为录音及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提供录音、音乐会运营等实践活动等,自开展以来广受社会赞誉。

(3)上海轻音乐团多媒介展演实践基地。音乐剧、数字媒体、音乐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可以大量参与到该基地活动,这就为这些新兴专业方向提供了与院团对接的良好机会。截至目前,该基地已连续四年开展活动,每年都结合实践课程排演出一台高质量的音乐会。

(4)江苏启东非遗保护中心实践基地。该基地与启东文化馆合作构建,是一个综合采风表演实践基地,覆盖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参与者主要是作曲、民族民间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主要的目标是对民族民间文化和地区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创新性创作等。

(5)太仓实验小学实践基地。该基地与教育实体合作,是一个以音乐教育为主要实践内容的基地。其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二,一为音乐教育、各表演教学法等专业的研究生深入课堂一线,结合基地指导老师的带教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二为音乐理论、音乐教育、表演相关专业研究生面向当地音乐教师的学术讲座或Workshop实践活动。

除核心基地外,上音研究生部每年主办与协办的实践活动多达70余场,与核心基地活动一起构成了上音研究生实践活动群,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实践能力。此外,上音研究生部近年来还着力打造海外实践基地,在德国汉堡音乐和戏剧学院、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等海外著名音乐学府建立了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开阔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打造一流平台。

3 实践基地体系化建设中需探讨的问题

(1)准入门槛。即什么样的单位才能纳入基地范畴?近年来,上海市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就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出台了系列要求。《上海市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遴选要求》对基地规模、设施、导师数量、合作年限等都进行了相应规定,确立了最低门槛。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在遴选过程中着重考察该行业机构的教育合作意识。正如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音研究生部主任张巍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教育质量的最终评价应该是教育机构和行业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有机重叠的关系。行业机构对教育倾斜、投入的力度是判定其能否成为优秀实践基地的重要标尺。

(2)动态调整。最理想的校企合作状态自然是长期稳定合作,但是鉴于合作涉及资源分配、导师聘用、安全管理等诸多环节,高校和行业机构也需要一个沟通了解、实践试错的过程。由此,动态调整过程必不可少。基地的建设初期可以采取广泛设点、压缩内容的办法,开展基地活动的试运行,从中择优保留、删除重复和效果不佳的,再补充适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运转顺畅的新基地。而在长期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时,也应明确制定退出机制,以免出现基地运行虎头蛇尾又无法撤出的尴尬状况。

(3)评价考核。作为基地管理的最终环节,评价考核必不可少。评价的对象应该包括基地、导师、学生和实践活动内容等几个方面。对于基地,要考核其所供设施、实践条件、安全管理措施等;对于导师,要考核其带教频次、指导质量、学生满意度等;对于学生,要考核其出勤情况、实践完成情况、活动满意度等;对于实践活动内容,要考核其时长是否符合协议约定、师生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具体的评价考核形式可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如调查问卷、总结报告、现场评分等。艺术专业实践基地的单位属性多样,构成复杂,怎样的评价考核标准最为合理?何种评价考核方式最具可行性?这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实践基地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实践平台,起着连接教育单位和行业机构的桥梁作用,对提升研究生职业素质、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其体系化建设,应遵循整体布局、层次清晰、深度建设、考评完整的原则,使研究生、高校、基地和社会大众多方受益。而在合作单位遴选标准、退出机制制定以及评价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可供探讨的空间,有待相关高校和行业机构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总结经验。

课题题目基金名称及编号:本文获2017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为ShsgeY20170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Z].学位办[2005]34号.

[2] 国务院.关于下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学位[2005]9号.

[3] 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

[4] 史雯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

[5] 郑文轩,杨瑛,孟婷婷,吕津.全日制硕士专業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6] 苏建福,于宝堃.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1(22).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体系化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与时俱进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人才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体系化建设策略
论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企业文化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