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8-01-03沈易沈蓓蕾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草莓大棚栽培

沈易 沈蓓蕾

摘 要 草莓是上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棚草莓的栽培与生产,推动草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现在上海农业发展的必须选择。基于此,针对上海地区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栽培及管理方法,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与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升大棚草莓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与升级。

关键词 大棚;草莓;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7.022

草莓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10~40cm,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其果实鲜红艳丽、肥美多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草莓中富含维生素C、苹果酸、花青素等对人体有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是老少咸宜的营养健康水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加工产业的发展,草莓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草莓干、草莓罐头等各类加工产品,增加了草莓的经济价值,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1 上海地区大棚草莓发展现状

据周艳孔等[1]报道,上海地区引进草莓种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春季草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900余公顷,667m2平均产量在1600kg左右。随着大棚技术的逐渐成熟,上海地区的草莓种植基本以大棚生产为主。主要栽培品种有章姬、红颜、丰香等,种植户多采用高畦种植方式。但由于农民对土壤管理及草莓种植技术的欠缺,上海地区的大棚草莓种植产业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大棚草莓栽培场地不适宜

土壤作为草莓生长的基础,科学合理地选择作物栽培土壤,是实现丰产稳产的关键。上海地区的土壤以中偏碱性为主,这种土壤pH范围比较适合草莓的生长与发育。但是,大棚草莓多年连作导致土壤中草莓根系分泌物含量过高,为各种病原真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加之大棚中的空气湿度与温度都较高,为草莓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1]。为了缓解草莓病虫害,种植户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等化学药剂,在短时间内虽然控制了土壤病原菌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土壤中根瘤菌等有益细菌的增殖产生了消极作用[2]。大棚土壤面积较小,传统大田种植的土壤翻耕制度在大棚草莓生产中不宜使用,因此造成了草莓连作导致树体长势不强、果实品质下降、病虫危害严重等问题,限制着上海地区的大棚草莓生产。

1.2 种植户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种植户掌握的技术落后,没有及时了解草莓的生长发育规律。这主要体现在草莓繁殖栽培方面,在草莓繁育期没有采取必要的低温处理来促进花芽分化或是对低温处理的温度范围把握不准,造成秧苗的冬眠现象。大棚草莓种植没有及时地进行通风排气,降低棚内的温度,使秧苗不能顺利通过春化作用。同时没有对大棚草莓施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重氮磷肥,轻施钾肥现象严重植株表现为各种抗逆性较差,不能有效地免疫或抵抗各种病虫害的发生[3]。灌溉方式的不同,也决定着草莓的产量,传统的沟灌方式不适合大棚草莓,积极探索新的灌溉方式,采用滴管、塑料管微灌技术将是未来大棚草莓的发展方向。对于微量元素的应用,现在大棚草莓还是采用沟灌时一同使用,这种方式见效慢,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草莓出现各种生理障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这也是制约着上海地区大棚草莓生产的重要原因。

1.3 优良草莓新品种推广受到限制

目前,上海地区对草莓品种缺乏对应的严格筛选与品种审定机制,对于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推广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当地农户对新品种的信任度与新品种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草莓新品种推广受到较大的限制。上海地区大棚草莓生产逐渐呈现出品种单一,种植制度与推广方式结构不合理现象。

种植户对草莓施行自行繁殖,不能对草莓母株进行脱毒处理,一旦母株带有病毒就会极大可能地传染给子代,导致子代的生长势弱,组织退化,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加重了农户的经济损失,限制上海地区的草莓生产产业[4]。若不及时引进新品种,一种草莓品种长时间的无性繁殖会导致草莓植株品种退化、产量低和品质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上海地区要加快草莓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步伐,促进大棚草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解决大棚草莓现阶段主要问题的相关措施

2.1 加大草莓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解决上海地区大棚草莓面临的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草莓品种的单一与品种的衰退。基于此,应加强引进草莓优质新品种在上海地区的推广。在引进草莓新品种时,充分考量上海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科学慎重地观察新品种在上海地区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可以进行小面积的对比试验,引种2~3年后草莓在产量和质量方面有较大提升的方可在全市面积内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上海地区的高校形成定点合作关系,通过高校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通过实验室严格的生产栽培条件的控制来实现草莓优良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以求选择出适合上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效草莓新品种[5]。并由农业推广站将新品种推广到上海地区的农村中,向种植户传授相关的栽培管理知识与经验,迅速扩大推广面积,获得品种早期市场化的高效益与草莓品种的多样化。

2.2 分析大棚土质,采用现代农业栽培技术

对大棚草莓的土壤土质进行分析,其包括酸碱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透气性以及土壤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这些指标对于之后的大棚草莓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展大棚草莓测土配方施肥,深入探究氮磷钾等肥料在土壤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一整套与大棚草莓生长相关的施肥推荐量与配套技术方案,来指导种植户进行土壤的管理。运用滴管与塑料管微灌技术,替代传统的沟灌,达到节约水源提升灌溉效率。除了地面施肥以外,还应加大叶面施肥的力度,提高各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加强二氧化碳施肥,通过适当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改善草莓的果实品质,具有关报道能够能产10%以上。因此,积极的使用现代农业栽培管理技术,能够有效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2.3 处理草莓连作弊端

科学地进行轮作是解决连作的最有效措施,草莓采摘后可以马上布置种植杂草进行土壤更新,另外可以采取在6月作用种植玉米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减轻盐害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玉米成熟以后可以打碎直接覆盖在大棚中,一方面可以增加大棚土壤的透气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以对大棚进行高温处理,草莓采摘后马上进行翻耕,施用氮肥与灌溉水相结合,从而减少土壤连作带来的危害,有效解决大棚草莓产量地的问题。

3 结语

上海地区大棚草莓的迅速发展,为这一区域的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了上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但是,由于技术落后以及管理经验的不足,大棚草莓的生产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就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草莓生产及耕作制度,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促进大棚草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艳孔,倪秀红,陆利民,等.草莓品种引种筛选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2):89-90.

[2] 卢晶霞,叶根,朱翔飞,等.抗逆免疫剂美加富对大棚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576-1578.

[3] 张占军.不同有机棚草莓产量和品质效应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4(7):21-22.

[4] 吉沐祥,杨敬辉,吴祥,等.大棚草莓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114-117.

[5]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等.江苏省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创新[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58-60,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草莓大棚栽培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大棚讲课
草莓的立体栽培
草莓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大棚蔬菜富乡亲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