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2018-01-03陈红霞
陈红霞
高中语文课本包含很多文学名著,借用这些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欣赏到文学作品凝聚的智慧,以此培来养学生的情操,提升道德修养。然而很多学生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因而在文学名著的学习中不能发掘出文字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爱上名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名著是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国外文学留下的文化经典,这些文化经典聚集着先人的无穷智慧,也浓缩了古人的思想精华,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是我们精神上的珍贵财富。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深厚哲理对高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审美能力,并传承文学名著中的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学知识。
一、了解作品背景
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的讲解时,可以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后人对作品的评价让学生对作品和作者产生仰慕之情,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作品流传千古的原因。
比如说,很多学生都知道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雷雨》及其所写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人形象的刻画层面,没有更深层次地发掘其社会背景,以及这一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教师告诉学生曹禺先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级人物,并且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亞”,学生就会对这篇文学著作充满敬畏之心,进而感受字里行间的反映的人物的感情纠葛。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也会刻意地去发掘文字之美。纵观整篇课文的故事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部分以及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所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用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反映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一场变革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中国现实。
再如很多学生都知道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但是很多学生仅仅停留在争取种族平等的基础上,没有更层次地发掘其社会意义以及对美国的民权运动产生的影响。如果教师告诉学生马丁·路德·金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并且在领导民众游行后遇刺,以他的名字设立了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之后,学生就会对这篇文学著作充满敬畏之心,进而感受字里行间对和平公正的呼唤,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也会刻意地去发掘文字之美。
二、发现作品的趣味美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发现文学名著的阅读价值,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赏析,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开展分享大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后找到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享,比如在《老人与海》的学习中,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都写到老人梦到了狮子,学生在进行分享时就会想到梦见“兽中之王”狮子是不是预示着老人这次出海捕鱼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这时,又有两条鲨鱼向他和死鱼袭来。他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的头刺去。鲨鱼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另一条鲨鱼在船底蹂躏着死鱼,老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把刀子朝鲨鱼身上扎去。一次,两次,最后终于扎死了鲨鱼。”学生在读过这部分内容时,就会引发激烈的讨论,进而总结出圣地亚哥是一位坚强的老人,虽然年事已老,但是却能勇敢地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作品展现出了老人在艰苦环境下展现出英勇抗争的精神,哪怕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捕获到鱼,他也没有怨天尤人。
其次,对于精彩的文字描写,学生要进行摘抄,在班级的小组讨论中进行分享。比如《我有一个梦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瞭望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在分享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来表现,让学生找到自我展示的舞台。
三、发现名著作品的细节之美
名著的美感不仅体现在构思上,也体现在文字的细节处理上,然而,课文中的名著选段篇幅较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字细节的观察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截取文学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仔细体会。
比如在《雷雨》中,人物的语言刻画十分细腻,在语言的分量上,人物语言都能量身定做,仿佛每个字都是内心的真实表达。比如繁漪的语言表达:“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这段繁漪的内心独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繁漪人物形象的刻画,在细节处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掘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名著中的趣味美和细节之美,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其美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