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水利施工类专业“引企入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2018-01-03张宏杨波拜存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张宏 杨波 拜存有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水利施工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理事会+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采取“引企入教全过程、三阶段、四融入”模式,围绕水利施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按照“认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典型工程案例”,为同类院校及专业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水利施工类 引企入教 协同育人 模式 探索

基金项目:省级一流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项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有九种。一是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二是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三是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四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或客座专家;五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六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七是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八是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九是校企联合科研及技术难题攻关[1]。而这些均为松散型的合作,紧密型的合作办学如校企合一型和双主体育人型的职业院校却很少。那么,如何让学生达到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适应企业发展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面向市场,适销对路,做到产销一体化,就必须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2017年12月,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提出: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2]。

对于我国水利建设行业来说,近五年国家经济格局调整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的水利类企业在保留原有主业的同时,积极向相关的基建工程领域如公路、铁路、市政、地铁等拓展,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承揽国际工程。因此,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是专业门类增加;二是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一专多能”;三是学生上岗适应期要求越短越好;四是随着新开工项目的增多,用人的不确定性增加,时常出现招人难的局面[3]。正是因为企业对人才技能要求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引企入教”,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经之路。

基本思路及问题的解决

1.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机制不健全,运行欠规范

主要表现为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合作内容主要为专业调研、学生实习就业、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等,多为学校有求于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不够。

2.招生规模大,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分流对岗匹配难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招生政策进行了调整,水利类专业招生规模扩大显著,给教学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另外,施工企业对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区分度和匹配度要求愈来愈高,上岗即胜任(零适应期)。因此,对学生进行分流对岗培养势在必行,同时必须解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施工单位主要技术岗位的无缝对接问题。

3.学生跟岗、顶岗实习项目工地选择和组织实施难

水利施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项目部一线技术岗位工作,主要岗位群任职能力必须在工地施工过程中培养,而在校内无法复制正在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学生施工实习和顶岗实习必须到企业正在施工的项目工地去,必须依托行业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施工企业进行。

解决以上这些教学问题的思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引企入教”让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吸纳企业成为人才培养主体之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对接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在专业实践课程中融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典型工程案例,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对接岗位教学,强化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提高就业适应性[4]。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尤其是合作企业项目数量多、管理水平高的优势,按认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分层递进设计教学目标,重点依靠合作企业项目和技术力量,解决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组织难题,使人才技能与行业企业需求高度符合,在满足企业用人的同时,提升学院声誉,增加学生就业率,达到双赢局面。

“引企入教、协同育人”模式及具体做法

学院要深化“引企入教”,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是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保障,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是一种模式,可以构建“理事会+企业学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5]。由学院和企业主管领导任理事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和学院教务部门领导、分院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等担任理事。分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专业教研室等负责企业学院的教学与学生管理。理事会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宏观政策指导,重大合作事项协调等工作。企业学院机构具体负责专业人才教育教学管理,企业执行院长主要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协调安排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招聘毕业生,反馈毕业生就业信息,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立“面向社会行业契约规范约束、定期对话协商、校企协同培养、优先服务企业”的运行和保障工作机制[6]。校企依据行业需求共同协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设计,将专业实习与行业企业就业需求紧密结合,重点在认岗→跟岗→顶岗三个关键阶段,分别融合企业文化、企业新技术、企业新标准、企业典型工程案例等资源,对学生认岗→跟岗→顶岗进行“三真”(真人—真实企业专家、真景—真实工地场景、真事—真实岗位工作)培养,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双重考核,真正实现“引企入教全过程、三阶段、四融入”的学院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模式直接“对接”,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双赢”,既增强了学校发展活力,又推动了企业发展,如图所示。

1.“引企入教”形成了“合格+特长”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合格”培养学生面向水利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初步工作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迁移需要,通过“特长”培养更加精准于某一主要施工技术岗位能力,满足学生初次就业岗位零适应期的需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过程中,学校应根据每年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信息的反馈,积极听取合作企业意见,在国家教育部水利类教学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合格”培养的课程內容,而“特长”培养随着行业发展、企业就业岗位细化、就业适应期缩短等调整和变化,灵活设置“特长”培养课程。

这种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动态变化为特点,校企双方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行业及企业动态需求,根据学生兴趣、专长与就业意向,不同特长模块对应不同职业岗位,以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入行业职业资格证要求,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切合行业企业要求,真正做到产销一体化。

2.“引企入教”整合双方优势,共建教学资源

引企入教协同培养,可以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学院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及专业特点出发,企业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共同分析、商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更具超前性。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参照教育部指导性专业教学标准的同时,结合实际,将行业标准、操作规程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使专业教学标准符合生产一线需求,使整个教学过程可控,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水利类施工专业课程内容抽象,AR集合仿真技术的出现,为教材编写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AR教材编写和制作可以让平面化的建筑物及工程立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而AR教材编写核心需要大量的工程资源,学院专业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以企业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共同编制符合企业生产一线岗位能力需求的系列工学结合AR特色教材,以满足双主体育人需求。

水利类工程工期长,施工过程隐蔽部位较多,校内实训基地以静态方式反映工程动态施工过程,真实的施工过程很难实现,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7]。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是一种有效解决途径,同样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真实的工程施工资料,需要以企业真实工程为基础,结合专业教学过程共同开发实训资源,使教学和实际施工过程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生产高度融合,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职业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既满足了教学要求,又展示了企业风采。

3.“引企入教”内外衔接协同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要实现“学做一体化”,其中岗位技能的培养及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水利类工程有其特殊性,工程场面大,施工工期又比较长,短时间内学生到现场只能看到局部的施工过程和部分施工技术,很难看到全面整体的施工过程,加之施工企业对安全与进度的要求,更不可能让学生深入各个岗位进行实习,从而影响了实习效果[8]。所以,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引企入教”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可以优化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设计,明确任务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高职学院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能力提升规律,构建“认岗→跟岗→顶岗”与“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工作能力训练”相耦合的实训体系,校内以基本技能仿真模拟实训为主,校外基地重在岗位工作的真做真训,校内校外有机衔接,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认岗实习阶段主要是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安排学生实训。跟岗阶段主要是岗位基本技能训练,按照企业标准,在校内建设仿真实训环境开展实训,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工地现场进行具体实习实训,将工种实训与建筑物(构筑物)施工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具体技术岗位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顶岗阶段主要是目标就业岗位的真实工作,学生到企业真实工地的具体岗位上,在企业指导教师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可以掌握企业技术、标准,熟悉工艺流程,积累工作经验,实现准员工向真员工的过渡,具体模式见表1。

总之,根据水利施工类专业特点及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引企入教,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可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招聘要求的精准对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引企入教”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但不论哪种合作形式,前提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达到真正融合,且深入合作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林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构建机制的调研》,《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7期。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7年12月19日。

[3]曹方超:《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人才供需平衡》,《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月4日,第2版。

[4]卢海涛:《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机制 促进产学融合升级发展》,《时代教育》2016年第4期,第11-12页。

[5]张黎明:《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4卷第1期,第65-69页。

[6]王云江、邓振义、拜存有:《引企入校创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4期,第57-60页。

[7]杨建华、姚池、刘成林等:《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17年第26卷第5期,第134-137页。

[8]鄢平:《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8期,第341-342页。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