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国际语言景观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2018-01-03李光慧
李光慧, 徐 茗, 卢 松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近二十年国际语言景观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李光慧1, 徐 茗2, 卢 松2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近年来语言景观是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97—2016年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语言景观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知识图谱。分析共现关键词、共引文献、共引作者的知识图谱,揭示近20年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热点文献、主要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主要发文期刊,以及热点课题和研究前沿,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提供借鉴。
语言景观; 知识图谱; 研究综述
语言景观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公共领域中可见的书面形式语言的应用[1],即是出现在某一特定地域或城市群中公共空间上的广告牌、路牌、地名、街道名、商业店铺招牌及政府大楼公共标牌上的语言[2]。近年来语言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和方法新颖独特,日益引起语言学家与地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3]。
对于语言景观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城市中语言的使用[4]。自1997年Landry和Bourhis正式提出语言景观的概念以来,将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引入人们的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此后,语言景观研究迅速发展,举办过五届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议,出版过10多部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论著,发表过数百篇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日益引起重视[5]81。近期针对该领域研究,国内外学者纷纷从分析维度、理论建构、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等角度综述[4-8]。本文借助CiteSpace分析软件,尝试从计量文献学视角勾勒近20年(1997—2016)语言景观研究现状、过程和发展趋势,并绘制出知识图谱,可视化地展现上述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收录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包含SCI-EXPANDED、SSCI、 A&HCI三大引文数据库,时间范围是1993年至今),基本上能够满足本文研究1997年至今的语言景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的需求。我们以“linguistic landscape”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将数据时间限定为1997—2016年,文献类型限定为“论文”和“会议论文”;通过人工筛查排除明显不属于本领域的文献,初步检索结果为355篇文献(施引文献2 438篇),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样本,数据下载时间截止为2016年4月12日。本文使用“linguistic landscape”作为检索词,是因为自1997年Landry和Bourhis提出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的概念之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其他学者们大都认同这一说法,并广泛引用这一概念。然后进行数据下载,并转换为CiteSpace可识别的格式,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德雷克塞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于2004年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计量和分析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用来绘制研究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展现该领域的信息全貌,辨别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重要文献和前沿动态[9]。该方法近年来被诸多学科引用,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和影响[10-15]。本研究采用CiteSpaceIII,对直接文献及施引文献进行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分析、经典文献的共引知识图谱分析和重要作者及研究机构的共引作者知识图谱分析,得到语言景观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前沿。
共现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以“linguistic landscape”为关键词进行共现图谱分析,找到体现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科热点词汇,并分析和解释语言景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共引文献知识图谱分析。运用知识图谱对语言景观研究的2 438篇施引文献进行分析,找出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被高频引用的经典文献和热点文献。
共引作者知识图谱分析。通过构建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网络,找出语言景观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主要研究机构及其之间的合作关系。
二、研究结果
(一)国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
1.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热点文献分析
最早的语言景观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着重考察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景观的研究处在萌芽阶段。进入90年代,自1997年Landry和Bourhis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景观的定义并得到广泛引用之后,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使得语言景观的研究进入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语言景观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并走向成熟,尤其是2006年以后一系列语言景观研究的专题文章出版,语言景观的研究进入一个高潮阶段;2015年国际语言景观期刊的推出使得语言景观的研究走向成熟阶段。近20年语言景观的文献数量不断增长,2006年之后文献数量的增长更加突出。
早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就有文献开始研究语言景观,如Hymes、Rosenbaun、Spolsky和Cooper、Bourhis等,主要研究城市或城市中某一区域(如街道)语言标牌上语言的使用情况或语言政策的实施作用[16-19]。这些文献虽然发表较早,但被引用次数不多,没有形成较大的引文年轮环,在图谱中并不突显。图谱中最大的引文年轮环即影响力最大的文献,是1997年Landry 和Bourhis在《语言和社会心理杂志》(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hchology)上发表的《语言景观和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一文,总共被引70次。Landry 和Bourhis在该文中提出了语言景观的概念,使得“语言景观”一词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该概念被后来的研究者们认同和广泛引用,几乎所有关于研究语言景观的文献都会引用Landry 和Bourhis对语言景观的定义。该篇文献的引文年轮半径最大,被认为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此后随着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文献数量越来越多,不断有新的文献出现,形成新的聚类。90年代后引文年轮环越来越多,2006年以后达到一个峰值,在时间和圆环大小上的分布日趋密集,这说明新的知识基础不断推进语言景观研究的进程,需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来保持这一发展势头。
值得提出的几篇文献是Bourdieu[20]、Lefebvre[21]等,虽然这些文献的引文年轮环并不突显,但这些文献是语言景观研究历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连接着90年之前和之后的文献,对语言景观的理论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场域理论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关注到语言与符号带来的“温和的暴力”(the gentle violence)。根据他的理论,可以解释语言景观背后的权力关系,占优势地位的语言群体可以限制其他弱势群体的语言,在这一原则下,语言景观被视为“公共空间的象征性构建”[22],即在公共空间语言标牌上的语言选择可以看作是语言政策为了保持一种语言的地位的体现。亨利·勒菲弗尔(Henri Lefebvre)也是法国的社会学家,他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详尽地阐述了“空间”概念和“空间模型”,深入探讨“空间”中的“权力”关系。后来的语言景观研究者Trumper-Hecht根据勒菲弗尔的空间理论提出了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认为语言景观可以参照空间理论进行分析,对把握语言景观的内部关系有着重要作用[23]。
前10位高频引用的文献都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在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所贡献,主要研究多语言的使用、语言政策、语言商品化、少数民族语言等。
《语言景观:东京城市多语言的比较研究》(Linguisticlandscapes:AcomparativeStudyofUrbanMultilingualisminTokyo)[24]是语言景观第二大重要文献,由贝克豪斯(Peter Backhaus)于2007年出版,是首部完全以语言景观为中心的综合性专著。该书是对语言景观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早期研究,从19世纪70年代到2006年,列举了1998年之前的10个出版物和1998—2006年的20个出版物,作了详细的回顾,同时提供了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东京的语言景观为详尽案例,还详细阐述了英语以及其他语言正在增长的重要性,从而表明了语言景观研究对多语现象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贝克豪斯还对东京语言景观进行了历时性研究,如2005年研究东京的多语标牌[25],2006年区分东京多语标牌的官方和非官方标牌[26],2008年总结在多语环境中怎样映射出语言的多样性[27],2009年比较东京和法国蒙特利尔的语言政策作用[28]。由此可见,该篇文献不仅为语言景观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还为语言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案例,是语言景观领域重要的文献。
第三大重要文献是《城市中的语言景观》(LinguisticLandscapeintheCity)[29],它是由Multilingual Matter出版公司聘请语言景观领域的主要研究者E.Shohamy、E.Ben-Rafael和M.Barni主编的论文集,于2010年出版。该论文集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核心论文集,共收集了全球18个主要城市和小城镇的研究案例与研究范式,主要从语言意识形态、语言政策、语言景观的不同研究方法和语言景观的新视角四个方面探究语言景观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该论文集的出版不仅是对原有语言景观研究出版物的补充,而且是从不同视角对全球各个地方的语言景观进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此外,Multilingual Matter公司还聘请Durk Gorter等编著《语言景观:研究多语言的新方法》(LinguisticLandscape:ANewApproachtoMultilingualism)[30],于2006年出版。Gorter在简介中阐述了语言景观是研究多语言的新路径,其中《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象征性构建——以以色列为例》(“Linguistic Landscape as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Israel”)同年在《国际多语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ultilingualism)上发表,文章中将语言景观看作是“公共空间的象征性构建”,并提出语言景观的构建原则,在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上作出了贡献。可见,这些论文集的出版积极推动了语言景观的研究进程。
另一高频引用文献是R.Scollon和S.W.Scollon于2003年出版的专著《地方话语:物质世界的语言》(DiscoursesinPlace:LanguageintheMaterialWorld)[31]。该文献提出了“地理符号学”(Geosemiotics),即研究在物质世界中标牌、话语和行动的具体放置所表达的社会意义,这意味着标牌如何放置和在哪放置都是基于一定的布局原则的。对R.Scollon和S.W.Scollon来说,标牌上的语言能指代一个使用它们的社区(地理位置),或者他们可以象征着与所在地不相关的一个方面(社会文化交往)。也就是说,一个英语标牌也许不能说明这是一个说英语的社区,但它可以用来象征一种外国的言谈举止。他们的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语言景观的研究,还为语言景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2.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应用CiteSpace生成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及其合作情况的知识图谱,并对高频被引作者的引用频次进行了统计,可以展示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主要研究机构和最具影响力的作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被引作者频次较高的有Rodrigue Landry(70次)、Elana Shohamy(61次)、Peter Backhaus(48次)、Ron Scollon(46次)、Durk Gorter(39次)、Jan Blommaert(34次)、Eliezer Ben-Rafeal(34次)、Bernard Spolsky (32次)等,他们都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著名研究者。这与高频引用文献的作者基本吻合,说明他们既是语言景观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同时他们的文章也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献。Landry在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贡献上文已有描述。E.Shohamy和D.Gorter、Jawordki和Thurlow等主持编辑了一系列语言景观的论文集,推动了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进程;R.Scollon、E.Ben-Rafael、T.Huebner、B.Spolsky等研究者在语言景观相关理论构建方面积极努力,提出了语言景观构建原则、语言景观的语言选择理论,在语言景观分析问题上提出了场所符号学理论、语言景观的SPEAKING模型、语言景观的三维分析模型等理论。这些研究者们在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构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不少机构从事语言景观研究,其中主要是高校,例如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南非自由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Free State)、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Amsterdam University)、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中国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美国亚利桑那大学(Arizona University)、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等。虽然目前国际上成立了一些语言景观研究小组,召开了相关的语言景观国际会议并出版了多本会议论文集[32],但总体上看这种跨机构的合作还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强。
3.主要发文期刊分析
我们研究绘制出语言景观被引文献发文期刊知识图谱。分析发文期刊知识图谱可知,目前有不少期刊杂志经常刊载语言景观研究的相关文章,这些期刊大多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从引用频次可以看出,排在前几位的期刊有: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hchology、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Multilingualism、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ociologyofLanguage、Journal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nt、WorldEnglishes、InternationalJournalofBilingualism等。
(二)语言景观研究热点课题
关键词是从文章中提取出来的,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揭示了文章内容所涵盖的主要方面。一个关键词的反复出现能够体现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CiteSpace对语言景观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计算关键词的频率、中心度,整理后绘制出1996—2016年语言景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得出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是以“linguistic landscape”为主题进行检索,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69次)、语言(language,42次)和景观(landscape,30次)三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也是最大的三个节点。除了这三个关键词外,下列是排在前十位的关键词:(语言)多样性(diversity,22次)、身份认同(identity,17次)、多语(multilingualism,15次)、空间(space,13次)、英语(English,11次)、语言政策(language policy,11次)、话语(discourse,9次)、全球化(globalization,9次)、感知(perspective,8次)、旅游(tourism,7次)。这些关键词是图谱中关键的节点,也是语言景观研究的热点课题。
近五年语言景观研究者们除了关注多语言现象、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传播、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意识形态等课题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兴课题,如Márta、Libo Yan、Bruyèl-Olmedo等探究了旅游发展对语言景观的影响[33-36];Hancock、Brown等关注了教育环境中的语言景观[37-38];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共标志上展示语言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智能手机、数字广告、二维码等多模态(multimodality)[39]的研究,隐藏在符号标识后面的信息也成为学者们感兴趣的内容。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III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1997—2016年收录的关于语言景观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解释,展示了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热点文献和课题、主要发文机构和有影响力的作者、主要发文期刊等,并绘制出知识图谱,不仅对语言景观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确定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关键转折文献,还通过语言景观近几年的新兴研究热点来探测语言景观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析1997—2016年的语言景观知识图谱可知,语言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意识形态争夺、多语言、语言规划和政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等方面。语言景观的研究机构主要以欧美国家的高校为主,各发文机构的发文数量不多,之间的合作甚少。语言景观研究的主要期刊大多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这些期刊经常刊载专门研究世界各地语言景观的论文。Landry、Shohamy、Backhaus、Gorter 等不仅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同时他们的论文及其主编的论文集也是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重要的高频被引文献。
由此我们发现,自1997年正式提出语言景观的概念以来,语言景观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这一领域,语言景观的研究已成为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已步入快速发展的研究阶段。虽然语言景观的研究在近20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语言景观高引用频次文献不多,各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前文分析可知,搜索到的关于语言景观的文献尽管有355篇,施引文献2 438篇,但文献之间的引用率却很小,文献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只有70次,这对经典引文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困难。各发文机构之间合作不多,研究者之间的关联也较少,总体上这种跨机构的合作还不多。这也许与语言景观研究发展历程较短的缘故有关。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文献的被引频次,对经典文献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对语言景观背后隐含原因的解释力度不够。尽管语言景观的研究中心已逐渐由语言景观的描述转向阐述其背后的意义,在探究语言政策、语言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等对语言景观的影响方面虽有涉足,但仅仅是起步阶段。语言景观的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地探究语言景观研究的核心课题。
第三,探索语言景观研究的新视角。本文只是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共引文献知识图谱的聚类总结了几个当下研究的主要课题,其实语言景观值得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例如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景观中的多模态研究、网络虚拟空间的语言研究、语言景观与教育(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5]218,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大发展的推动下,加快了语言的传播和扩大了语言的影响等。语言景观的研究维度并不是独立的,其研究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视角,结合多个视角考察。
[1] ITAGI N H,SINGH S K.Linguistic landscape in Indi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new states:proceedings of a seminar[M].Mysore: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 Languages and Mahatma Grandi Internation Hindi University,2002:255-256.
[2] LANDRY R,BOURHIS R Y.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6(1):23-49.
[3] 徐茗,卢松.城市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15,30(1):21-25.
[4] 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4):1-7.
[5] 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国语教学与研究,2014,46(2): 214-223.
[6] GORTER D.Linguistic landscapes in a multilingual world[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3,33:190-212.
[7] GRBAVAC I.An overview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research[J].HUM,2012(9):67-89.
[8] 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外国语,2014,37(6):81-89.
[9] 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4):99-103.
[10] 钟赛香,袁甜,苏香燕,等.百年SSCI看国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基于73种人文地理类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5,70(4):678-688.
[11] 范帅邦,郭琪,贺灿飞.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政策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经济地理,2015(5):15-24.
[12] 李成,赵军.基于Web of Science的旅游管理研究信息可视化分析[J].旅游学刊,2014,29(4):104-113.
[13] 冯佳,王克非,刘霞.近二十年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1-20.
[14] 洪凌子,黄国彬,于洋.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6):91-100.
[15] 辛伟,雷二庆,常晓,等.知识图谱在军事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2):334-347.
[16] HYMES D.Models of the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and social life[C]//GUMPERZ J,HYMES D.Directioms in sociolinguistics:the ethnography of conmmunication.New York:Holt,Rinchart and Winston,1972:35-71.
[17] ROSENBAUM Y,NADEL E,COOPER R L,et al.English on Keren Kayemet street[C]// FISHMAN J A,COOPER R L,CONRAD A W.The spread of English.Rowley,MA:Newbury House,1977:179 -196.
[18] SPOLSKY B,COOPER R L.The language of Jerusalem:Arab-Jewish relation in the old city:research report to the ford foundation[M].Barilan:barilan University,1983.
[19] BOURHIS R Y.Linguage policies in multilingual settings[C]//BOURHIS R Y.Conflict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 Québe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4:1-28.
[20] BOURDIEU P.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M].Comdridge:Polity Press,1991.
[21]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
[22] BEN-RAFAEL E,SHOHAMY E,AMARA M H,et al.Linguistic landscape as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Isra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3(1):7-30.
[23] TRUMPER-HECHT N.Linguistic landscape in mixed cities in Isra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lkers’:the case of Arabic[C]//SHOHAMY E,BEN-RAFAEL E,BARNI M.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city.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10:235-251.
[24] BACKHAUS P.Linguistic landscape:a comparative study of urban multilingualism in Tokyo[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7.
[25] BACKHAUS P.Signs of multilingualism in Tokyo:a diachronic look at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005,175/176:103-121.
[26] BACKHAUS P.Multilingualism in Tokyo:a look into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3(1):52-66.
[27] BACKHAUS P.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okyo[C]//BARNI M,EXTRA G.Mapping linguistic diversity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8: 311-333.
[28] BACKHAUS P.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linguistic landscaping: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C]//SHOHAMY E,GORTER D.Linguistic landscape:expanding the scenery.New York:Routledge,2009:157-172.
[29] SHOHAMY E,BEN-RAFAEL E,BARNI M.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city[C].Clevedon:Multlingual Matters,2010.
[30] GORTER D.Linguistic landscape:a new approach to multilingualism[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6.
[31] SCOLLON R,SCOLLON S W.Discourses in place: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M]. London:Routledge,2003.
[32] 徐茗.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历程与发展趋势[J].语言战略研究,2017,2(2):57-64.
[35] YAN L B,LEE M Y.Tourist perceptions of the multi-linguistic landscape in Macau[J].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2014,10(4):432-447.
[36] ANTONIO B O,MARIA J G.Minority language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ourism: the case of Catalan in Mallorca[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2015,36(6):598-619.
[37] HANCOCK A.Capturing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Edinburgh:a pedagogical tool to investigate student teachers’understandings of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C]//HELOT C,BARNI M,JANSSENS R,et al.Linguistic landscapes,multilingualism,and social change.Germany:Peter Lang,2012:249-266.
[38] BROWN K D.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educational spaces: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nd schools in southeastern Estonia[C]//GORTER D,MARTEN H F,VAN MENSEL L.Minority language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Basingstoke:Palgrave-Macmillan,2012:281-298.
[39] 王小平,梁燕华.多模态宣传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0-135.
KnowledgeMapAnalysisofLinguisticLandscapeResearchBased on Web of Science from 1997 to 2016
LI Guanghui1,XU Ming2,LU Song2
(1.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2.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In recent years, linguistic landscape has become 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in linguistics. By applying CiteSpace, a scientometric method, linguistic landscape literature data included in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between 1997 and 2016 were visually analyzed.Through analyzing th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of co-keywords, co-citations and co-authors, linguistic landscap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imeline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main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major journals,and hot topics and research frontier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re reveal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research.
linguistic landscap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literature review
李晓梅)
2017-04-06;
2017-04-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都市语言景观的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其地方建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4130115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语言景观多样性研究”(2017BYY014);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黄山市黎阳古镇语言景观调查研究”(2015cxsj164)。
李光慧(1989—),女,安徽寿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徐茗(1974—),女,安徽黄山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景观、汉语国际教育;卢松(1974—),男,安徽黄山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文化地理。
H0-05
A
1674-0297(2017)06-0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