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例题的多视角探究
2018-01-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21512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215121)
南爱玲
一道例题的多视角探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215121)
南爱玲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其著作《怎样解题》中给出一张解题表,包括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弄清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审题,分析理解题目中的条件,研究问题的结论;拟定解题方案,这一过程中要有理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如何实现与已知条件之间的转化;实现计划,就是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回顾,就是解题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完善解题认知结构.而解题教学时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还应该探究数学思维的过程,解题后养成回头看一看的习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题反思,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遵循波利亚的解题步骤,从不同的视角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探究.
一、弄清问题,高屋建瓴
图1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深入细致的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前提,因此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审题.
审题就是要弄清楚题目的背景,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弄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道求直线方程的问题,直线的方程在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是C级要求内容,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或较为困难的问题.本题以椭圆为背景,给定椭圆上一定点A(2,3),求两个焦点F1,F2对点A张角的平分线,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属于基础题,但是判断一道题好不好,难易不是唯一的标准,还要看这道题是否典型,是否包含了重要的基础知识,解题过程中是否能够多角度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本题很典型.因为题目中椭圆的方程已知,可以求出椭圆两焦点F1,F2的坐标,而这个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必经过点A,那么要求该直线的方程,只要再求出直线上一点坐标或者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即可.
二、拟定计划,深谋远虑
拟定计划也就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探究解题思路的过程.求直线的方程这种题型对学生来讲是一类常见题型,在读完题目后学生的思路应该就出来了,两类思路:只要再求出直线的另一点的坐标或者求出直线的斜率.第一种思路中要考虑的问题是求哪一点的坐标呢?我们可以考虑该直线与x轴或者y轴的交点,当然也可以任意取一点P(异于点A),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即可求出点的坐标,问题也就随之解决.而第二种思路中求直线的斜率,相对来讲思维难度要大一点.那么这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求斜率的方法有哪些呢?本题中哪些方法可行?顺着这个思路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求直线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处理这个问题时可能一带而过,那就很遗憾了,没有从各个视角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也就错失了利用这道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计划,灵活应变
(一)求点
(1)特殊点的视角
在求点时往往选择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原因是坐标轴上的点有一个坐标为0,可以简化运算.这其实也是特殊化的具体应用,特殊化是数学解题教学中尤其是解析几何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对某种特殊位置的考察,来探究一般情况的性质.
(2)直线方程的定义视角
所谓求直线的方程,其本质就是求直线上任意一点P(x,y)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满足的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就可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直接求出直线的方程.
(3)角平分线定理的视角
除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我们还可以从角平分线定理的角度来求点.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以求出直线l与x的交点坐标,从而求出直线l的方程.
(4)三角形的视角
从三角形的角度来考察本题,由角平分线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性质,此题也迎刃而解.
图2
构建等腰三角形,如图2,延长AF2至AD使AD=AF1=5,则知点D(2,-2),由等腰三角线三线合一知F1D的中点M(0,-1)在直线l上,进而求出直线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是数学思维必备能力之一.
(二)求斜率
(1)向量的视角
(2)三角函数的视角
(3)椭圆切线的视角
本题以椭圆为背景,而椭圆的几何光学性质等也为解题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四、反思总结,融会贯通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探究行为,通过反思,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完善解题过程,增强自我调控意识.反思解题的过程,运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反思解题策略,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提炼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本题是一道基础题,学生很容易想到第一种求点的方法,如果问题到这一步就结束,可以说是轻描淡写的收场,那么师生就会错过多视角多方位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求点的坐标,那么求哪些点的坐标呢?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呢?如果在平时的解题中不仅仅满足于把问题解决了,而是习惯性地追问自己: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果经常这样追问自己,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就会越来越宽,解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本题是典型的求直线方程问题,除了求点,很自然就会想到,求斜率行不行呢?怎么去求斜率呢?这样思路就打开了.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內在的联系,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他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合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
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回顾和总结,完善解题认知结构.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对解题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回顾,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引申和推广,使学生在回顾反思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总结和积累数学解题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