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03袁惠
袁惠
(什邡市中医医院内科 四川 德阳 618400)
人体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排位第一的是消化道疾病,此种疾病患者常通过内镜检查明确病情,根据内镜下不同病理表现作出相应诊断,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根据中医舌象、脉象也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二者有一的相关性。本院通过分析对比,研究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病理类型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疾病患者中1850例,作为调查对比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全部符合消化疾病内镜诊断标准及中医消化疾病诊断标准[1]。随机选取9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3.4±11.5)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另外920例消化疾病患者作为二次调查对象,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4±14.5)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消化疾病初次调查。首先将使用内镜下进行诊断并确诊的消化疾病患者中医舌脉象临床病理特征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调查,然后观察消化疾病患者舌部,依照舌部外观特征进行记录,另外对患者采取中医把脉,分别记录其舌质、舌苔、脉象情况。
1.2.2 消化疾病二次调查。制定临时中医舌脉象诊断消化疾病的参考指标,作为二次消化疾病调查对比诊断标准。按内镜诊断给予初步模拟诊断后,再行胃、肠镜检查并确诊,用数理统计进行比对分析。
1.3 观察指标
依据消化疾病患者内镜下病理类型和中医舌脉象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并对内镜下病理变化和中医舌脉象临床症状关联性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χ2(%)以及t检测(±s),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内镜下确诊的消化疾病患者按不同消化疾病诊断分类。后将已分类的消化疾病患者进行传统中医舌脉象的诊断。调查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 内镜下930例消化疾病患者中医舌象调查表(例)
表2 内镜下930例消化疾病患者中医脉象调查表(例)
根据消化疾病初次调查表明建立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病理特征相关性,反映消化疾病观舌识病,以脉测证的可行性。调查结果详见表3。
表3 二次诊断模拟诊断与内镜诊断对比[n(%)]
3.结论
3.1 舌像变化与消化道疾病相关性分析发现,中医治疗中舌苔乃胃气所生,舌之有苔如湿土上生绿苔一样,乃土之苔,湿气上蒸而成。研究数据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舌脉多呈现舌苔白黄,舌苔白表示体寒湿气较重,黄苔则表示体热多湿热,两者都因体内阳气受阻,胃部湿气未除,邪气上益所致。
3.2 脉象变化与消化道疾病分析发现,脉象变化及产生受患者内脏血气、内分泌及生理变化影响,疾病病变位置及病理特性以及预后治疗时都能在脉象中明显体现,二次调查时先进性中医舌脉象诊断,再行内镜下检查进行判定。依照第一批患者先内镜诊断后中医脉象诊断符合情况发现浮脉、沉脉情况时患者多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及结肠炎症状,洪脉及长脉多以胃部疾病为主,弦脉多以十二指肠病症为主,缓脉、涩脉、数脉及虚脉情况多以十二指肠及慢性胃炎病症为主,滑脉实脉则主要体现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症。
3.3 通过观察患者舌头情况识别肠胃病症。舌脉诊断作为中医疾病诊断主要手段之一,是望最重要的观察部位,诊断者可依照舌质对患者体内气血、病变位置、病情深浅进行初步判定。
综上所述,消化疾病临床诊断中,经过观察患者舌部及把脉情况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是一种无创快捷方便有效的诊断方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1]高毅.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3(1):161-162.
[2]蒋晓玲.慢性胃炎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及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11-12.
[3]张丽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