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献集成》简评
2018-01-03陶德臣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茶文献集成》简评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
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茶文献合集”《中国茶文献集成》一套50册,定价26800元,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06年7月正式出版。此书为蓝色布面精装,开本是16开,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主编。此书与陈祖椝、朱自振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陈彬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相比,有其显著特点和独到之处。当然,吴觉农主编《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朱自振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阮浩耕等点校《中国古代茶书全书》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郑培凯及朱自振主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版、朱自振等编著《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则是地方志中的茶文献、中国古代茶书的汇编,收集范围更小,不能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茶文献资料。该集成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谓瑜碬互见,具体看法如下:
一、显著特点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刚出版,就从出版社购买到第一套书。收到整整五大箱书,自是高兴。经仔细阅读相关介绍,粗略查看全书内容后,觉得此书有如下特点:
1.装潢精美
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是手抄体,书的用纸质量不佳,显得粗黄,装潢较差。《中国茶文化经典》的装潢前进了一步,硬塑精装,但文字偏小,阅读起来有些累。《中国茶文献集成》的装潢最好,布面精装,显得实用大气,字体为影印。
2.篇幅宏大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篇幅不大,为45.6万字,分茶书、茶事、茶法三大部分。书中收录、介绍茶书58种,“凡是比较有名的茶书”全文收录,一般的茶书,“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作了删节,减少了某些重复”,而“对于文人戏笔和抄袭之作”,编者“仅列其标题,表明全原书尚存,全文从略”。该书收录的茶书,虽然有较多的砍伐,但国内现存的主要茶书和茶书的主要资料,基本齐全。茶事内容包括451种书,时间从两汉到清末。茶法内容包括唐代至清末67种书。
《中国茶文化经典》将茶叶文献资料复印,改成简体字,再点校排版而成,全书250万字,大大超过《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的篇幅。全书分6卷,分别是:第一卷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经典、第二卷隋唐五代茶文化经典、第三卷宋代茶文化经典、第四卷辽金元茶文化经典、第五卷明代茶文化经典、第六卷清代茶文化经典,每卷均由“茶著”“茶文”“诗词”“杂著”组成,每篇文章目录均由文献名、作者名组成。
《中国茶文献集成》将茶文献影印出版。该书总计50册,所收内容分为5编:古代茶书、古代茶法、域外茶书、民国茶书、民国茶期刊。古代茶书189种,收录自西汉王褒《僮约》至清代陆溁《调查国内茶务报告书》,其中专著118种,类书辑录70种。即:唐前4种、唐代18种、宋元26种、明代56种、清代36种、本草茶篇汇辑11种、类书茶篇汇辑38种。古代茶法100种,即与茶有关的历代法律、法令,有正史7种、会要2种、通考4种、通典2种、通志2种、律例13种、奏疏9种、茶马11种、经世文18种、类书15种、其他10种等。该书最有特色的内容保存在域外茶书、民国茶书、民国茶期刊这3编中。域外茶书绝大部分为诞生于域外的汉文茶书,也有翻译成中文的域外作者著作及翻译成日文的清代胡秉枢《茶务佥载》,包括古代撰著12种,近代译本9种。民国茶书108种。民国茶期刊20种,包括茶刊13种,其他期刊茶论文7种。
这样看来,《中国茶文献集成》被看说成“是迄今为止收录茶文献时间跨度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一部大型茶书”,也不无道理。
3.原版影印
所收录文献的版本选择,兼顾数据的原始性、稀缺性、完整性、美观性,优先选择版面清晰、内容完整的版本,加以影印。这就保证了资料的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
从以上三大方面看,《中国茶文献集成》的出版确实是茶文化研究领域的大事、喜事,值得有关人士高度关注。可以预见,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该书一定会得到研究人士的高度重视。
二、改进意见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茶文献集成》纵然有许多显著优点,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该书有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1.渴望点校
点校本资料集的价值一般更高,然而这要求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有了点校本,读者不但阅读、使用更为方便,而且书的错误、遗漏更小,学术价值更高。现在的《中国茶文献集成》是一部影印资料,好处是能够保持原资料的面貌,缺点是将原来的错误了也一起保存下来了,这就势必会带来一些遗撼。
2.渴望更全
编者介绍说:“《中国茶文献集成》是茶的百科全书,是茶的历史再现。这样一部大型图书的诞生,将成为今后较长时间内,茶界的谈论话题。”此言当然不虚。但编者更说了下面这样一段话:“我们深知,此书还不完美,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受到当时条件所限,保留至今的文献中有一部分已经漫漶不清,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我们还是收录了。同时,还有一些发行量很小的茶书和茶期刊,尚未寻见。”这说明编者有自知之明,知道这项工作并未结束。不客气地说,这段话提到民国时期茶文献的两个问题确实存在。同时,清朝时期的茶文献多少也有这一问题。例如:本人未见到此书样刊时,在某研讨会上,就当面向编者请教过收录的《历朝茶马奏议》是什么朝代的,作者是谁?因为明清两代的《历朝茶马奏议》是两个作者,不是一种书,而明代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相对而言,清代廖攀龙《历朝茶马奏议》内容较少,重要性显然不如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且《续修四库全书》已收集该书,读者很容易找到。针对我的问题,编者坦诚相告,他们收录的《历朝茶马奏议》是清代廖攀龙的本子。我说,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在国家图书馆能找到。南京大学图书馆也有一个徐彦登的《历朝茶马奏议》(据说是孤本,笔者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说),现在也比较好找了,因为南京大学图书馆已出版过线装书,笔者在南京图书馆就不止一次地查阅过。文献显示,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蔡定益先生曾经也亲自在某地查阅过。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不收入《中国茶文献集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撼。另外,晚清到民国时期,出版了大量报纸、杂志,其中有大量茶文献,海关档案、公私笔记、文书文集、贸易报告、旅行日志中也有大量茶内容,可惜的是,这些数量更多的茶文献报告却在《中国茶文献集成》中很少见到。地方志中的大量茶文献、数量众多的茶诗茶词茶赋,《中国茶文献集成》也未涉及。因此,“《中国茶文献集成》是茶的百科全书,是茶的历史再现”,很大程度上就被无情地打了折扣,必须予以补正。
3.渴望更精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虽然是繁体手写体,但字迹清晰,没有任何阅读困难。《中国茶文化经典》由于校阅不精,造成不少错别字,使人不敢轻易引用,因文字是简体印刷体,阅读起来倒是比较轻松。《中国茶文献集成》就存在阅读困难的问题。编者所说“保留至今的文献中有一部分已经漫漶不清”,这是实情,也是一种无奈,但这确实带来了阅读不便的问题,更有甚者,书中有些文字根本无法认出。补救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应该寻找更好的底本,二是更加突显了校订的必要性。
这三点“渴望”是一个读者的真诚心声,也是《中国茶文献集成》或《中国茶文献集成·续编》今后的努力方向。笔者期待着这一结果。
中国茶文献集成16开精装全50册文物出版社出版许嘉璐主编定价:268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