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2018-01-03练德进

中国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吡虫啉菊酯绿叶

练德进

(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

不同药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练德进

(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

小贯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叶液,消耗养分与水分。雌成虫产卵于茶树嫩梢组织内,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受阻。茶叶受害后叶脉变红,叶片变黄、粗老,甚至焦枯,芽叶蜷缩,芽梢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严重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受害芽叶制茶易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茶粒变黄,冲泡后汤色浊黄,味涩,香气失常,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化学农药是目前控制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手段,福建省武平县茶区长期以来施用联苯菊酯、吡虫啉防治该虫,近年来防效下降。据介绍虫螨腈、吡蚜酮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筛选出的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替代农药品种,而烯啶虫胺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对小麦蚜虫、水稻飞虱、蔬菜烟粉虱、白粉虱、蓟马以及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为了明确虫螨腈、吡蚜酮、烯啶虫胺等5种农药在武平县茶园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效果,特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选择在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处明村进行,供试茶叶品种为福鼎大白,土壤肥力中等,各处理区茶树长势均匀一致,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2.供试药剂

10%烯啶虫胺水剂(四川中迅沃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10%虫螨腈悬浮剂(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联苯菊酯乳油(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上药剂均为市售。

3.试验设计及处理

试验设7个处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1250倍)、10%烯啶虫胺水剂750mL/hm2(1000倍)、10%虫螨腈悬浮剂375mL/hm2(2000倍)、10%虫螨腈悬浮剂750mL/hm2(1000倍)、10%联苯菊酯乳油375mL/hm2(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00倍)、空白对照(清水),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施药时间2014年9月3日,采用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喷药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每公顷用药液量750kg。

表1 不同药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效果

4.药效调查

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100片嫩叶(取芽下第2片嫩叶)上的若虫数。施药前调查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基数,药后1d、7d、14d分别调查1次残存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对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同时观察试验药剂对茶叶有无不良影响,有无药害产生。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残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虫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虫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虫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虫数。

二、结果与分析

1.几种药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1),10%虫螨腈悬浮剂750mL/hm2(100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表现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防效药后1d为82.1%,药后7d达高峰,为94.8%,药后14d仍达92.6%;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125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表现速效性好,能迅速降低虫口密度,但持效性略差,防效药后1d达93.0%,药后7d降低,为84.1%,药后14d下降为75.8%;10%烯啶虫胺水剂750mL/hm2(100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防效药后1d为81.6%,药后7d降低,为68.1%,药后14d下降为57.7%;10%联苯菊酯乳油375mL/hm2(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0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速效性、持效性表现较差,防效在53.0%~74.2%之间。经显著性测定,10%虫螨腈悬浮剂750mL/hm2(1000倍)、10%虫螨腈悬浮剂375mL/hm2(2000倍)、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1250倍)防效极显著高于10%联苯菊酯乳油375mL/hm2(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00倍)。

2.安全性分析

供试药剂在茶园施用后调查观察,药剂处理区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茶树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说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茶树安全。

三、小结与讨论

10%虫螨腈悬浮剂750mL/hm2(100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表现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防效药后1d为82.1%,药后7d为94.8%,药后14d为92.6%;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g/hm2(125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表现速效性好,但持效性略差,防效药后1d为93.0%,药后7d为84.1%,药后14d为75.8%,两者均极显著高于目前常用药剂10%联苯菊酯乳油375mL/hm2(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00倍),且对茶叶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轮换使用,施药时间应选择在小贯小绿叶蝉若虫发生高峰期。

10%烯啶虫胺水剂750mL/hm2(1000倍)对小贯小绿叶蝉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对照药剂10%联苯菊酯乳油375mL/hm2(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00倍)由于使用年限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小贯小绿叶蝉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生产上不宜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吡虫啉菊酯绿叶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绿叶对根的深情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绿叶和红叶
绿叶和红叶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