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米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分析
2018-01-03郭奇旭
郭奇旭
1500米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分析
郭奇旭
本文以第28届、第29届和第30届奥运会1500m男子决赛第一名共7人次,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6名运动员在各赛事中全程速度进行分析,探索世界优秀男子1500m运动员全程跑速度分配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该6名运动员均根据自身素质制定有相应的速度分配模式,采用速度突变型或者先匀后快型模式;在所采用的速度分配模式中,世界优秀运动员后半程速度均比前半程快,且呈加速跑模式;在每段跑程中不同的速度分配对总成绩都会有很重要的影响。由此总结出适应我国1500m训练的理论指导,为我国优秀男子1500m跑运动训练和合理分配全程速度及体力提供借鉴。
优秀运动员;1500m男子;全程速度;变化特征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以及教练们进行访谈,并且观察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竞赛水平,从而了解到我国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当中的赛前训练以及速度分配模式上存在以下三点主要问题:第一,运动员在比赛中在速度分配上应根据个人身体素质进行专项制定。与世界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对比,在速度分配模式、参赛战术以及专项能力等方面,我国运动员都处于劣势。第二,比赛全程速度分配控制难度相对比较大,比如一些受外界影响的因素发生都会造成运动员不能发挥出理想的运动水平。第三,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与强化阶段的负荷量训练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1]。
本文主要对于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的全程速度进行分析,分析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在1500m全程速度分配上的变化。探索出适合我国1500m训练的一些理论依据,为我国优秀男运动员在1500m跑的训练中和如何合理的分配全程体力及速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过去,我们对1500m跑的速度变化的特点不够重视或者在认识上有着各种偏差。我们过去虽然从微观方面对1500m跑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从宏观上对1500m跑速度变化认识则有明显欠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超越中长跑界限,在更高层次上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指导。根据系统论的一些知识,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1500m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整体上理解1500m跑全程速度变化的内在规律[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为研究对象。
以世界田径锦标赛第28届、第29届和第30届奥运会1500m男子决赛第一名共7人次,6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充分利用本院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查阅文献资料,寻找国内外关于中长跑速度训练、战术研究以及全程速度分配研究等相关文献。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田联网站查找下载相关比赛录像,运用视频分析软件,按照本文研究需要采用慢放形式逐帧确定研究对象每400m通过终点时所处的位置,并记取时间。
1.2.3 访谈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对国家队一些中长跑教练进行关于速度分配的访谈,了解我国男运动员在中长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速度分配的差距。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析优秀男子1500m全程节奏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点
2.1.1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
表1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成绩一览表 (N=7)
由表1 得知,在第28、29、30届奥运会和1500m世锦赛(2007年—2013年)各第一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差值不大。如:巴林运动员拉姆兹成绩为3.32.94,肯尼亚运动员基普罗普在13年世锦赛的比赛成绩是3.36.28,仅相差3.34s。由此可见,1500m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之间运动水平没有明显差距,通过研究分析他们的全程速度分配特点[6],对于今后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1.2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的特点
中长跑运动是肌肉进行长时间连续性的活动,它既要求在减少能量的消耗当中维持跑速,还要求运动员在全程跑中有速度变化的能力。所以运动员在中长跑的中有良好的速度节奏显得非常重要。
从图1速度变化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在全程分段成绩在平均速度,各分段速度,都没有很大差距。其中,摩洛哥选手奎罗伊在整个1500m比赛全程中的速度呈持续上升变化趋势,属于冲刺型速度分配模式,而其他国家的选手大多属于“先匀后快”的速度分配模式,比如:巴林运动员拉姆兹,在第一、第二个400m段速度没有明显波动,而且基本保持均匀。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各国选手在第一个400m过程中速度都较高,随后速度保持均匀,但在在最后300m过程中速度变化较大。各选手的平均速度总的来说相同,总体曲线变化较均匀。由此可知,国外优秀男运动员在全程的速度变化较大,总而言之,运动员在1500m全程跑的速度特征呈现为波浪式,且逐渐提高。
表2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分段成绩一览表
图1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速度变化折线图
2.1.3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各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的特点
合理的力量和速度分配、节奏的控制、以及比赛目的、任务与比赛场上的具体情况等,都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发挥自己最好的运动水平。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运用理想的比赛战术是至关重要的。
表3是1500m世界优秀选手在比赛中速度分配特点及分配模式。由此可知:在所选择的各赛事中,除了摩洛哥选手奎罗伊是“冲刺型”跑法外,其他运动员都是采用“先匀后快型”的速度分配模式。最快与最慢的成绩分别为3.32.94和3.36.28,各选手间的分段速度相差不明显。其中巴林选手拉姆兹的比赛成绩是最好的,用时3.32.94,而且该运动员采用的是“前匀后快型”跑法。在第一、第二个400m分段中,其速度均比其他选手快,虽然在后半段跑程中其速度均相对较慢,但是由于前半程速度的科学分配使其占了绝对优势。这就是利用个人能力特点以“先匀后快型”的模式去赢得比赛胜利的经典案例。
表3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速度分配特点及分配模式表
肯尼亚选手基普罗普分别在11年、13年世锦赛中取得冠军,由表3 可以看出,该选手采用了“先匀后快型”的分配和运用全程先跟后冲刺的战术,而且两次比赛成绩仅差0.59s。分析该选手成绩,在第一、第二个400m的速度虽然没有占很大优势,而且在第三个400m中速度慢,但是在最后300m冲刺得速度较最快。由此可见,在速度分配模式相同的前提下,个人运动水平与速度耐力同样非常重要。
从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观点来分析,中长跑采用均匀跑的方法最好,第一:能量消耗较少,效率高,在跑的过程中节奏较为稳定, 可以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使肌体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2 1500m世界优秀男运动员全程各跑段速度特点
2.2.1 1500m全程加速跑阶段
控制好加速段的速度对能否取得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4 1500m优秀运动员加速跑阶段速度分配情况一览表
从表4中可知,在所选赛事中加速段(第一个400 m)成绩排在前三名是分别是巴林选手拉姆兹、阿尔及利亚选手马克洛菲、美国选手拉加特,用时分别为57.31s、58.81s、59.12s,平均速度为6.98m/s、6.80m/s、6.77m/s。其中拉姆兹的总成绩也是相对最好的。虽然马克洛菲的加速跑速度比拉加特要高,但是总成绩却比拉加特慢1.51。由此可见,加速跑速度快不一定总成绩最好。
2.2.2 1500m全程途中跑阶段
在全程跑中距离最长、用时最多的部分是全程途中跑段,这段跑的成绩直接影响全程跑。
表5 1500m优秀运动员途中跑阶段速度分配情况一览表
从表5中可知,运动员途中跑的第一个 400m所用时间在均在60.4s左右,第二个400m速度都有提高。其中最明显的是基普罗普(11年世锦赛),由前400m的61.63s提高到54.38s。其次是奎罗伊、卡米尔在第二个400m段速度提高幅度均较明显。相对比之下,总成绩最好的拉姆兹在途中跑段速度提高幅度并没有很明显,由表4 数据可知,第一个400m速度不是很高的运动员在途中跑的提高幅度较明显。
因此,中长跑比赛中采用匀速跑是合理的,而且匀速跑对运动员取得理想成绩有关键的作用。
2.2.3 1500m全程最后冲刺跑阶段
表6 1500m优秀运动员冲刺跑阶段速度分析
从表6 可知,冲刺跑是全程速度最快的阶段,大多选手都是在最后提高速度取得冠军的。在最后300m中,运动员速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平均速度在7.7m/s左右。与表5相比较,从途中跑第二个400m结束到冲刺跑段速度提高幅度最明显的是拉加特,由前400m的7.07m/s提高到最后300m的7.82m/ s。其中奎罗伊速度提高幅度最小,由前400m的7.51m/s提高到最后300m的7.70m/s。但是总成绩奎罗伊却比拉加特稍稍快0.59s。
1500m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多采用“先匀后快”的速度分配模式。在所选运动员中,08年奥运会冠军拉姆兹成绩最好。拉姆兹采用的是“先匀后快型”速度分配模式,在第一、第二个400m跑程中速度较快,是使其整体成绩领先其他运动员的主要原因。04年奥运会冠军、摩洛哥选手奎罗伊比赛成绩是3.34.18,与拉姆兹仅相差1.24s。该运动员采用的是冲刺型速度分配模式,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速度均较快,尤其在第三个400m、冲刺跑阶段速度均超过拉姆兹。由此可见,除了速度分配模式外,全程速度快慢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也非常大。11和13年世锦赛冠军、肯尼亚选手基普罗普在两次比赛中,均采用“先匀后快型”速度分配模式,成绩先后相差0.59s,两次比赛成绩相对比可以看出,在第一、第二个400m赛程中,11年速度稍逊于13年,但是在第三个、冲刺跑阶段速度均比13年高,这是其11年成绩比13年好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在相同的速度分配模式下,冲刺跑速度对成绩有很大影响[8]。
3 结论
3.1 1500m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大多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速度突变型”或者“先匀后快型”速度分配模式。
3.2 在所采用的速度分配模式中,世界优秀运动员后半程速度均比前半程快,且呈加速跑模式。
3.3 在每段跑程中不同的速度分配对总成绩都会有很重要的影响。
3.4 除了速度分配模式外,全程速度快慢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速度分配模式下,冲刺跑的速度对比赛成绩有重要的影响。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60-61.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徐刚.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11.
[4] 王春梅.对中长跑比赛中的战术研究体育世界·学术[J].2008,8:43-44.
[5] 祁军胜.对中长跑运动员个人战术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1(3):56.
[6] 申庆祥.论中长跑比赛战术及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5.
[7] 刘宪刚.我国高水平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全程速度分配特点的研究[D].2011.
[8] 陈青梅.提高中长跑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试论有氧、无氧混合代谢的跑量[J].体育与科学,1997:18-43.
[9] 贾昌志,王志勤,刘建立.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特点及其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53.
[10] 郭廷信,李立新.对我国男子中长跑的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5:4-9.
AnalysisonOverallSpeedChangeFeaturesofWorldEliteMale1500mAthletes
Guo Qixu
Six first prize winners (7 winners person-time) from the 28th, 29th, and 30thOlympic Games 1500m male final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 the overall speeds of the 6 athletes at different event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s of speed distribution among world elite male 1500m athletes. Results show that every athlete holds his/her own speed distribution mode, such as speed sudden change mode or average speed followed by sped up; among the modes, the average speed of second half speed among world elite athletes are faster than the first half, and acceleration is made gradually in the second half; speed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ases influences the final results greatly.Thu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1500m training in China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 speed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 for Chinese elite 1500m male athletes.
elite athletes; 1500m men; overall speed; change characteristics
G822
A
1005-0256(2018)01-0061-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29
郭奇旭(1992-),男,山西运城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Shanxi,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