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
2018-01-03叶小文
叶小文
民主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
叶小文
本刊顾问,十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等职。
要把对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人民,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来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民主建设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对民主建设中的“协商民主”这一人民民主的新境界,拓展新的理论视野,做出新的理论概括。
民主,有多种形式,包括民主监督、民主选举,也可以包括民主协商,进而形成一套“协商民主”机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和眼光对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和协商民主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走出的人民民主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对协商民主作了充分的阐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民主,无论何种形式,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执政,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而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以实实在在的民主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协商民主这一形式,可以进一步体现民主的实质,实现人民实实在在的当家作主。
民主首先体现在民主管理,当然要对管理者、执政者进行监督。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会走向绝对腐败。
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时有一段著名的对话。当毛泽东问及黄炎培来延安所见所闻的感受时,黄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对黄炎培的这一席耿耿诤言,毛泽东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将民主执政,强化人民群众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当做避免人亡政息、保持政权生机活力的“秘诀”。而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就是说,要把对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人民,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来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就是黄炎培所说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秘诀”。
从毛泽东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他所说的民主监督,既包括“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也包括“人人起来负责”。“人人起来负责”与“人民监督政府”是相辅相成的。而“人人起来负责”之中,其实就包括着,后来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所探索和实践的“协商民主”之要义和雏形。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