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敦煌舞教改的必要性

2018-01-02任俊霖

戏剧之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改必要性现状

【摘 要】纵观当下,敦煌舞蹈作为博古通今的一项传承艺术,承载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推动了“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随着时代的推进,笔者结合对敦煌舞蹈文化理解以及学习经验,对现阶段高校敦煌舞教学存疑提出一些见解,论述高校敦煌舞教改的必要性。

【关键词】敦煌舞;现状;教改;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134-02

一、敦煌舞的高校教学现状

敦煌舞教学常以传统的训练模式、相似的作品手法、适用于舞台缺乏“人”味,局限了敦煌舞的发展,缺少了承上启下的辩证内涵,重实践轻理论,文化内涵的薄弱使原本的舞乐一家、舞乐共融分离开来,一系列现象的产生,限制了敦煌舞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步伐,。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与下述问题相关。

(一)文化的忽略。文化是历史的语言表述,它向人们解读着各个时期艺术的成因、发展、兴衰,深刻的内涵表达着肢体语言的格调、个性、气氛与思想感情。在作品中,文化如人体血液贯穿作品全局。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文化导入。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品编创的质量高低,内涵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敦煌是佛教文化在古代中国兴起的沃土,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塞,早在敦煌石窟——莫高窟诞生之前,这里便已是一片盎然。可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一系列文化内涵的了解却知之甚少。

在目前有所依据的教学模式中,文化底蕴导入的缺失令学生只知敦煌不知其成因;只知源自壁画,却不知壁画内容缘何;只知舞蹈技艺,却不知文化底蕴烘托下动作连接所描绘的人文意境,这是需要我们反思与解决的。

(二)教学性质比重。注重全面型敦煌舞人才的培养,是敦煌舞教学源远流长的重点。过多的进行室内肢体训练,往往只能培养专业技能,成为单一型人才,而不能内外兼修,神形统一,是教学中存在问题较严重的部分之一。

教学中侧重点天平的倾斜,使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呈反比,形成理论缺失,肢体灵活的现象,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专业过硬,理论偏弱不会说课的现象;同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专业实践教材,理论教材的少之又少,教学模式最终皆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部分只能依托其他如《舞蹈教学法》加以教师长期以来总结的理论经验,进行理论授课。周而复始,并不能推动敦煌舞的可持续发展。

(三)單薄的剧目作品。因平台较局限的缘故,纵观敦煌舞各剧目,普遍呈相似度高,内容重复,或者出现作品与内容不符的乱象。若长期如此,我很担心独具特色的敦煌舞艺术在与时俱进的发展长河中被淹没,当保护和传承一致到位时、当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时,也许我们的作品形式内容将不在单一。

举例乐器“琵琶”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多用于“反弹琵琶”的宫廷舞中,但是“琵琶”在敦煌莫高窟第435窟出现,该窟凿刻于北魏时期,壁画内容也与唐代壁画舞蹈中琵琶的运用有所区别。

综上述,敦煌舞蹈教学不只是在教室中“从一而终”,也可以通过亲临其境——前往莫高窟对不同时期敦煌舞乐壁画进行观察,从中获取不同素材,进行二次创作,使敦煌舞作品不在类似,绽放不同时期的缤纷色彩。

二、为长足发展必要进行教改

敦煌舞教改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画重构,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有效地、可变通地、可持续地改变并适度超越时代 。笔者将从三方面进行敦煌舞高校教改措施的阐述。

(一)明确时代背景中敦煌舞的特殊性

1.文化

我们知道莫高窟是典型的佛教文化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壁画成姿千万,精美如生,仿若从画中飞出,内容和形式都是以宣传佛教、传播佛教教文为目的的,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每蹈风格是不尽一致的。有偏重于西域风格的,有侧重于少数民族风格的,也有具有中原特色风格的还有呈现印度佛教色彩形象的壁画。实际是人类现实生活的折射,它是人同社会在佛教中的折光反映。同时,一些壁画内容是神化人间歌舞升平以达到宣传王朝繁盛,促进丝路文化交流与古代各国友好邦交的写照。

2.措施

文化类比——创作联想。即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敦煌舞艺术文化的导入,明确地区别其与中国古典舞、戏曲舞蹈以及身韵不同的独特之美,将壁画复活,组成具有时代意义的训练方式;继承敦煌舞特殊的意识形态特征,沟通静态敦煌壁画在莫高窟中同一形象在不同时代呈现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时代敦煌舞蹈形成来源、来源中的内涵原理,从内涵原理中得出的更适用于高校敦煌舞学科建设的方法,推出创作新结论。

舞、乐——融合共通。合理的运用敦煌舞谱和敦煌乐谱,在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中达到共通。这一环节中,必须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敦煌舞学习和训练中,发挥自身的艺术天分,不断迸发新的灵感,进行音乐舞蹈再创作。

(二)教学设计重构

1.理论

敦煌舞教学不能一味地强调实践训练,应将理论与实践并进,以互补的行为方式逐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独特韵律的敦煌舞课程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重视敦煌舞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能力的培养。

敦煌自古便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地,不同时代的莫高窟见证了不同民族在此生长的时间轮,多以经变画或静态舞蹈所展现。不同政权的诞生决定了敦煌壁画不同时期的内容、形象、画风、特色,民族共融,形成的极具民族性风骨的舞乐审美学说与敦煌民族学说、地域学说在教学中必不可少。文化底蕴可重塑肢体,历史文化也应该合理运用于教学模式中,以此强化教学中创新意识。

2.方式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通过立项支持敦煌舞研究方向、教师对敦煌舞教学改革的研究,并组织由专家教师组成的教学顾问组对全校敦煌舞教改的研究、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提供咨询和建议。

(三)平台拓展,引申敦煌舞发展

实地观察——平台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大量具体事例,用于归纳、整合事物的一般规律,敦煌舞教学的有些步骤、法则等大都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推导出来的。归纳过程,实质就是观察、思考、发现、理解的过程,也是总结规律的过程。在平台归纳体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敦煌壁画中的抽象概括能力。

丰富扩充性资料建设。借助校图书馆购置敦煌艺术相关专业图书资料,供师生查阅;在敦煌舞课程教学中,教师提供与该课程有关的课外文献资料供学生参考;还可以用小视频打卡签到的方式,配合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进行敦煌舞教学互动。

网络拓展资源及使用。开发完善《敦煌舞精品课程》栏目,增加学生点击量,研制关于敦煌舞的网络考核与评分软件,建立网络评评学系统,深化课程教学督导制度。

提升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敦煌舞方向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及有关敦的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成果等信息,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

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地理优势联系敦煌市相关单位,在学院与敦煌莫高窟建立5个关于敦煌研究的教育实训基地。在相关领域指导教师带领下,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对扩建敦煌舞研究与表现平台的对接作用,有助于学生把在校所学的敦煌舞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推动并提升敦煌舞课程教改建设效果。

三、结语

教师通过树立正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可以使敦煌舞蹈教学更具灵活性,让学生对敦煌舞蹈学习更具自主性,让敦煌舞在承载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中,推动“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发展,提升并推进敦煌舞教改建设,令敦煌舞乐在时代进程中迈出昂扬步伐。

参考文献:

[1]高德祥.敦煌古代乐舞[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高金荣.敦煌文化丛书--敦煌石窟舞乐艺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婷婷.敦煌舞教学改革初探[J].丝绸之路,2014(10).

[4]任俊霖.加强音乐舞蹈融合实现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初探[J].戏剧之家,2018(5).

猜你喜欢

教改必要性现状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