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犯罪悬疑剧的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2018-01-02张添羽

戏剧之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张添羽

【摘 要】从2015年的《暗黑者》《心理罪》、2016年的《十宗罪》《法医秦明》,到今年热播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犯罪悬疑题材的网络剧在近几年内发展迅猛,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高收视、好口碑的作品,并出现了向同类美剧靠拢的倾向。本文结合几部经典犯罪悬疑题材的美剧,与近期国内同类题材的网络剧进行对比,探讨其在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悬疑探案;人物形象;中美对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63-02

人物是电视剧叙事艺术的灵魂,“人不立,剧无魂”。只有塑造出接近生活真实、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保证一部电视剧获得长久的艺术生命力。犯罪悬疑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有着激烈的外部冲突,而人物塑造是否合理、是否有趣,是否足够引人入胜、又是否具有相当的广度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也是这类剧叙事模式的重要动力。同样是犯罪悬疑题材,中美两国的电视剧在人物形象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别对立。

一、中美犯罪悬疑剧中人物的相似之处

(一)小组团队模式。犯罪悬疑类电视剧的人物设置大概分为探案者、受害人、犯罪者三种,作为主要人物的探案者通常是由多名成员组成的团队构成。成员的性别、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司其职。

美剧《犯罪心理》中,Hotchner是BAU小组的行政领导、核心,Gideon/Rossi是经验丰富的前辈,Reid是精通心理学的高智商天才博士,Elle/Emily是富有智慧的女性,JJ 是对外联络官,Garcia则是负责电子技术的IT高手。国产剧《暗黑者》中人物的职能划分也很明确:罗飞是犯罪学教授,穆剑云精通犯罪心理学,梁音是法医,韩灏是专案组组长,尹剑是痕迹学达人,还有电脑高手曾日华和武力担当熊原,可以说是囊括了破案所具备的各个领域的功能。

由于美剧通常是季播的方式,因此主要人物会发生一些变动,但在总体上是保持一致的,通常是五到七人的组合。同类国产剧中小组成员则较少一些,如国产网剧《心理罪》《白夜追凶》等往往是由刑警、助手、犯罪心理学专家、法医这样三到四人组成的小团队。但无论数量上如何变化,犯罪悬疑剧的主要人物都是以小组团队的模式展现,各自发挥自己所长共同侦破案件。

(二)主人公的“双向取值”。人物塑造的双向取值则是指人物的正面和负面均有所展现。在主人公的塑造上,美国犯罪悬疑剧通常选择将其塑造成不完美的、个性独特而鲜明的人物。《犯罪现场调查》中的Grissom学识渊博,性格幽默风趣,钻研昆虫学并喜欢收集各种标本,感情史丰富。《犯罪心理》中的Reid是最年轻的高级特别探员,智商高达187,拥有化学、数学、工程学三个博士学位,心理学、社会学两个学士学位。他从小双亲分离,母亲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学校经常遭受欺凌,使得Reid性格内向孤僻,尽管智商超群但仍感自卑,有潜在的叛逆和愤怒。

国产的传统犯罪悬疑剧中人物往往被设定成“好”与“坏”的二元对立,警察的形象也是高大全的固有模式。但近几年的此类网剧中,主人公突破了二元对立的结构,变得更加丰满。正如有评论说“警察是政治上的强人,精神上的好人,经济上的矮人,身体上的病人,家庭里的罪人。”①如今国产犯罪悬疑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在具备超常的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和缺陷。《心理罪》中的方木是犯罪心理学天才,但却因为大学时期未能破解的案件导致女友死亡而换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直被心结所锁住。《法医秦明》中秦明是俊秀儒雅的资深高冷法医,逻辑能力极强,心思缜密。但对自己父亲的意外死亡无法释怀,一直暗地调查。《白夜追凶》中的警察关宏峰为人严肃,心思缜密,性格沉稳,工作严谨,正义感强,有着极为丰富的刑侦经验。但同样也有致命的弱点:因为多年前的一起案件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助手而患上了黑暗恐惧症。

由上可见,中美两国的犯罪悬疑剧中,对于主人公的塑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缺点的人虽然不够完美,但却有血有肉,非常真实,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三)反派刻画深入。在传统的罪案剧中,反派往往是穷凶极恶的犯罪者,最终被捉拿归案使观众拍手叫好。而如今的犯罪悬疑剧中反派越来越趋向于“圆形人物”,虽然犯了罪就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将犯罪者塑造得更加多面、立体就更能将人性的复杂刻画出来。美剧《绝命毒师》中的沃尔特本是一个普通的化学老师,妻子怀孕,儿子残疾,在学校工作之余还要在洗车场做兼职以补贴家用。本想与世无争,没想到卻被查出肺癌,一次机会让他认识了毒贩,由此利用自己在化学方面的专长成为了“绝命毒师”。与之相似,《无证之罪》中的骆闻曾是一名优秀的法医,因多年前的一桩案件使妻女遭到牵连,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眼看着警方无法找到失踪的妻女,他便凭借着唯一的一枚指纹走上了杀人的道路,希望以此引起警方的关注。

在悬疑类剧集中,很多反派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正人君子,但却因为生活不幸,被迫无奈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一个普通人如何沦为一个罪犯的探讨也能引发观众对人性、对法律的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剧集的深度。

二、中美犯罪悬疑剧中人物的差异

(一)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意识。在美国犯罪悬疑剧中,小组成员的主次之分是比较弱的,每个人都是主角,同时每个人也都是其他人的助手,缺一不可,成员们之间的互补协作使得案件能够成功侦破。由于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在不同案件中会对人物也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但总体上来看人物的戏份是比较平均接近的,而不是一人独大,强调团队意识。

与之不同,此类国产剧中往往存在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光环明显。如《心理罪》中的方木,精通犯罪心理侧写,心理侧写是基于统计学和心理学基础的“科学”,在查案过程中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在剧中方木仅凭借自己的猜测和推断就能准确的画出嫌疑人的画像,未免有些过于“神化”。同样在《无证之罪》中,严良对案件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在剧中他所有的假设都是一猜即中,所有的细节都能考虑周全,甚至当其他人询问是怎么判断出嫌疑人的性格的,他的回答居然是“星座”。虽是半开玩笑的回答,但剧中很多的推理过程都是靠严良所谓的“直觉”,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具有“超能力”的警察。其他此类剧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主角之外的人物大都是辅助性的,对侦破案件起到的作用也往往是微乎其微,戏份较少。似乎只要有主角那样的大神人物,案件就一定会侦破,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而不是强调团队合作。个人主义的彰显确实能够展现人物的传奇性,但同时也会抹杀了集体的努力。

(二)女性角色的塑造不同。“在常规的叙事影片中,女人的在场是奇观中不可缺少的因素。”②女性角色是一般类型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犯罪悬疑剧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女性與生俱来的细腻、敏感等特点在破案过程中常常能发现一些被男性所忽视的线索。但中美两国此类剧集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地位有所不同。

一直以来,美剧注入了美国由来已久的男女民主平等的性别意识,无论是担任家庭妇女角色的美国妇女,还是具备男性的智力和刚强的美国妇女,仍旧保持着极其娇柔的外表和风度,并接受着男性对她们的尊重。“两性同步前进”是美剧中的性别角色给受众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③美国犯罪悬疑剧中女性角色的地位较高,往往对案件侦破起到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其家庭背景和经历等前史展现颇多。《识骨寻踪》中的Brennnan,绰号“bones”是一位法医人类学家,也是一名年轻的刑事人类学家兼小说家,她拥有不同于凡人的特殊才能,就是能根据受害者的尸骨,分析寻获常人难以发现的线索,并常常在破解案件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到关键作用。在骄傲背后她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家庭惨剧。母亲被人谋杀,父亲离奇失踪,这些回忆如梦魇般缠绕了她15年,最后她终于追踪到了凶案背后的蛛丝马迹。

而在国产的犯罪悬疑剧中,女性角色数量较少,地位较低,对其身份背景和性格的刻画也较弱。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往往只起到辅助性作用,甚至在有些剧集中仅以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的方式出现。如《白夜追凶》中的周舒桐是关宏峰的助手,在剧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代表大部分的观众提出一些案件中的疑问,而法医高亚楠除了本职的尸检工作更多的是完成与关宏宇的感情线。《无证之罪》中的警官林奇名义上是男主角严良的上司,但实质上也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更多的是衬托严良在办案过程中的才能和天赋。而《心理罪》中的主要女性角色陈希则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即方木死去的女朋友,仅存在于方木的幻想中。与中国传统的悬疑题材电视剧相比,如今这些剧集中女性角色已经开始成长并丰富,但与同类的美剧相比还是有所差异。

三、结语

犯罪悬疑题材电视剧在美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电视剧出现,不久便迅速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众多系列剧也持续多个播出季成为经典。而我国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对涉案题材电视剧进行严控后,此类型电视剧产量逐年下降。直到2014年,伴随网络剧的兴起,此类题材剧开始大量出现,与以往传统的此类剧集相比已经有了进步与发展,也出现了让人惊喜的作品,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正视。由于政治体制、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复制美国的同类作品,但应该在借鉴其可取之处的前提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表现方式,塑造出更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创作出观赏性更强、更加专业优秀的作品。

注释:

①宝木.着意于讴歌奉献——公安题材电视剧琐谈[J].电影艺术,1998(2).

②劳拉·穆维尔.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③彭程,刘坚.跨文化传播下的性别角色再现——以中美电视剧为例[J].视听,2017(9).

参考文献:

[1]晨曦.美剧《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叙事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李芬.中国公安题材电视剧与美国犯罪剧之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3.

[3]石建洲.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中美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差异[J].经济师,2013(3).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