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表现
2018-01-02陈奕亢
陈奕亢
【摘 要】“巴洛克”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也是一种风格的象征。作为歌者能够把握演唱风格的唯一途径就是认识文化现象,一位完美的歌唱家应当能够准确地表现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通过了解分析巴洛克时期的声乐文化现象,去揭示一些认识与变化,再将历史时期的音乐现象还原到当时主流艺术风格中。
【关键词】巴洛克;声乐;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38-02
一、巴洛克时期艺术文化特征
(一)地域文化背景。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有光怪陆离、离经叛道的含义,是一个贬义词,之后用来形容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这一时代的思想文化争议不止,抗争不断。16世纪末17世纪初,封建神权残余思想有所抬头,教会采用新的宣传方式,对社会主流思想造成一定影响;资产阶级势力不断增强,此时艺术形式表现得十分浮夸,享乐为主的艺术日益增多;自然科学的进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让人们产生了矛盾心理,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错,巴洛克时期在这种语境中开始了。巴洛克时期承载了欧洲历史上的150年的时间,在不断的发展与变迁中,探索着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并将其发展推向另一座高峰——古典主义。
(二)音乐风格特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是在各种社会矛盾相互挤压碰撞中产生的,其风格豪华,又富有激情。巴洛克时期的風格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强调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总是要标榜富有的珠光宝器的气氛,无论从载体、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已经具有了十分鲜明的世俗性与娱乐性,音乐活动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方式。
二、巴洛克时期声乐演唱特点
(一)歌唱的灵活性。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创作时注重强调主题的音乐性和旋律性,对声乐作品内部的情感表现的要求高,进而使得作品本身的音乐线条平滑连贯,音乐风格较为甜美舒展,情感表达更为清晰。在歌唱时注重音乐的完美表达与节奏的把控,在气息的控制上也较为灵活,演唱的整个过程具有流动性和律动性。
(二)演唱的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具有装饰性,这是它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装饰性的演唱使得美声唱法步入黄金时代,歌手通过炫技高难度的华彩演唱来博得观众的欢呼。颤音的使用加强乐句的结束感,倚音的使用凸显庄严的情愫,连音的采用,让音乐更富有表情,滑音的出现让进行的乐段更加有分量有激情。装饰性的演唱初始是带有目的性的表达情感和音乐内容的,但后来过于炫技,变得毫无感情,整体变得空洞。
(三)即兴演唱。巴洛克时期的即兴演唱十分常见的,它是声乐艺术的一种现象,也是装饰性演唱的原动力。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将声乐作品的大概轮廓描绘出来,其他部分需要靠歌唱家在即兴演唱时进行演绎。即兴演唱成为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的主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检验声乐歌手演唱水平的试金石。
三、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特征
(一)人文性。第一个特征是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音乐主题的人文性,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多的表达人类自身的情感,从原有的宗教体裁作品,转变成表达人们内心独白与感受的作品,此时声乐作品已经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和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带给声乐艺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歌剧的兴起推动声乐艺术开始高速发展。因此大量声乐作品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各种声乐体裁。
(二)诗歌性。第二个特征是巴洛克声乐作品歌词写作的诗歌性。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们几乎都有与之合作的诗人,二者协作来完成歌曲的唱词部分,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词体现出艺术性,旋律体现出华美性。
(三)情感性。第三个特征是巴洛克声乐作品旋律变化的情感性,也是较为突出的特征。声乐作品中旋律无疑是对音乐抒情性最直接最强烈的体现,作曲家们希望通过音乐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巴洛克时期不仅仅强调旋律的灵活、优美、流畅、明确,对情感的表达也十分重视,作曲家赋予旋律抒情的特性。在声乐作品中会大量使用装饰音,以及跳音音程的连续使用。
(四)多样性。第四个特征是巴洛克声乐作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歌剧的出现,让声乐体裁丰富多样,表现形式上也带来新突破,声乐艺术进入黄金时期。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与器乐相依附的局面被打破,器乐从声乐中解放出来,与声乐平行发展。17世纪下半叶,声乐与器乐开始相互竞争、攀比,以此展开角逐。
(五)灵活性。第五个特征是巴洛克声乐作品伴奏织体的灵活性。巴洛克时期出现了通奏低音,开启了主调音乐之门,让和声从复调音乐硬性对位法中解放出来,突出了主旋律。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赋予歌者大量的二度创作空间,通奏低音很好的配合歌者进行炫技和即兴演唱。通奏低音被视为声乐与器乐相互写作的标志,影响了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
四、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表现
(一)歌唱技巧的丰富性。巴洛克时期的声乐歌唱技巧十分丰富,象征着个性情感的解放。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此时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开始了公开角逐,世俗音乐的歌剧也应运而生,“神”的力量已经不能掌控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声乐技巧在世俗音乐的推动下突飞猛进,它像一把利剑刺向封建神权的心脏。
这一时期的演唱从以下三方面得以体现:一是个性解放的即兴演唱,这种演唱形式是巴洛克装饰性演唱的原动力,即兴演唱成为一种主流。二是夸张华丽的装饰性演唱,这种演唱代表了美声唱法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辉煌的华彩乐段表现出音乐内容的实质性,随着这种演唱形式的发展,许多美学家与音乐家也意识到这种高难度的装饰性演唱是极具魅力的,与此同时让这种唱法回归到了欧洲的舞台。三是歌唱者即作曲者,巴洛克早期的歌手通常也是作曲家,如卡契尼他是著名的歌唱家、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又如路易吉·马凯西他是著名的阉人歌唱家、作曲家、声乐教育家。
(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象征着人文思想的延续。从文艺复兴开始“人文思想”便赋予歌唱以娱乐与审美的意义,直到巴洛克时期歌剧与歌剧体裁的出现,带来了对声乐艺术新的审美标准,从演唱形式上将独唱分离出来,从演唱风格上歌剧开创了旋律性较强的咏叹调、叙事性较强的宣叙调、戏剧性较强的咏叙调。不论哪种表现形式,都被巴洛克赋予了“人文思想”的内涵,它比文艺复兴时期更进一步的展现了“人”的意义与价值,音乐主体由“神”变成了“人”。
(三)舞台风格的多元化。巴洛克时期的舞台风格是多元化的呈现,它象征着视觉审美的丰富。在歌剧诞生前,巴洛克时期之前的教堂是音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歌剧诞生之后,让音乐的表演性十分明显,也让音乐活动的场所转移到的舞台之上。歌剧的诞生让大众的审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歌剧的华美服饰同歌唱技巧一样惊艳了众人,演员们热衷追求华丽的服饰;其次夸张的布景同样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让舞台风格注重装饰并且色调交替对比鲜明,镜框式舞台沿用至今;第三道具的现实化,为了给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真实审美感官,舞台上使用多种多样的现实化道具,比如阳台上的鸽子是真的,燃放的烟花是真的。
(四)阉人歌手的盛行。巴洛克时期阉人歌手的盛行,象征着歌唱职业化的形成。阉人歌手是特殊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个别的历史现象,在巴洛克这个各种社会阶级交错复杂的社会,社会形态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当然声乐艺术也同样受到影响。阉人歌手的出现与基督教有着直接的联系,歌剧的兴起,使得阉人歌手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们有着明亮的嗓音和无以伦比的技术,他们不仅掌握高超的技艺,还具备即兴演唱的技巧。阉人歌手不仅在格局上做出贡献,在声乐教育事业上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阉人歌手代表着巴洛克时期歌唱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这个时期声乐技术、理论发展的时期。
参考文献:
[1][美]罗杰·卡曼,徐德译.音乐课[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郭建民.声乐文化学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