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演,重在理解
2018-01-02韩磊
韩磊
【内容摘要】增加学生课堂关注度,吸引学生回归课堂,一直是高中政治教师所关注的课题。然而,在试图通过情境教学、视频演示等多元化途径吸引学生眼球时,如果教前准备不全、课堂引导不善,又会让教学流于形式,损耗课堂效率。如何在二者之中寻找平衡点,一直是很多政治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从笔者数次公开示范课的筹备与演示实践出发,浅谈如何利用并提高课堂情景剧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政治课堂 情景剧
一、精心选择插入点,突出利用效率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式,组织何种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课堂效果、教学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授课环节,情景剧应当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方式,适当地出现在特定的课程之中,这既是增强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需要,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要求。出于这方面考虑,我们需要精心挑选适合的课程点,准确、高效地组织课堂情景剧。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分析,一般说来,适合组织课堂情景剧的教学点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有明显的易错易混特征。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课堂时间是教学的主阵地,往往同时兼顾着复习、教学、检测、巩固等多个任务要求,所以出于提升效率的目的,如果要采用情景剧的教学形式,应尽量选用本节课的重难点。在采用情景剧之前,可适当先抛出问题进行探讨,综合整理答案之后,针对大家仍未分析到的地方,可适时引入情景剧的表演形式。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针对“资源配置的方式”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这两个重难点只是,我们可以适时引用校园小卖部经营权归属讨论会,采用经营权现场拍卖竞价会的情景剧形式,让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公平公开地处理小卖部的经营权,同时鼓励积极报价竞拍,通过对过高报价的成本计算,分析可能产生的经营现象,让学生在情景参与中了解这两个知识难点。
二是教学点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能够贯通整节课堂。对于课堂情景剧,许多老教师都有这种感悟,精心准备、认真演练,很容易成为课堂的亮点环节;但是如果只是为某一个知识点服务,则很容易成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片断,很难使教学效果延续。相比较而言,尽量挑选在知识体系、上下框节中处于承上启下作用的联系知识点,往往能够起到串联课堂、延伸教学效果的作用。
例如在政治生活模块中《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课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一知识点,起到了串联和平发展问题、国际新秩序的作用,而在课本中又相对著墨较少,可以适当采取课堂情景剧表演的方式,串联起本课的整体教学框架。
二、认真分析理论点,挖掘教学深度
引入情景剧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更多的是要结合课堂理论知识,用全新的演授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避免陷入“重形式轻内涵”的设计误区,我们应当把本环节的备课重心放在情景剧涉及知识点的理论深度挖掘以及与前后问题的对接设计上,不应仅仅是让学生抬头一笑了之,而是要让学生由情景剧提升对课堂的专注度,从而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
在《国际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中》这一课中,笔者根据课堂知识点的切入顺序,进行了下列教学环节设计:
问题1:既然发展成为全世界人民普遍的意愿,为什么发展问题迟迟还没解决,反而还存在着南北差距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概括、点评答案)
情景剧1
《中东某国与某大国开发合作谈判现场》
问题2:请大家概括一下,剧中某大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特点,以及这种合作持续下去的危害。(总结归纳出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
情景剧2:《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开发合作谈判现场》
问题2:请大家与刚刚的场景进行对比,我国与别国合作有什么特点,根本原因在哪里?如果能够广泛推进这种合作方式,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对比,概括出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表现,以及我国的主张与作为)
在本案例中,笔者将情景剧的重点放在两个环节上:一是挖掘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理论内涵,将其基本定义通过某大国咄咄逼人的繁杂要求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二是通过对比,再结合两个问题,让学生归纳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以及我国对外发展的理念,从而引出国际新秩序这一知识点,起到串联整节课堂的效果。
三、妥善组织表演点,提升课堂效果
在详细的课前准备活动中,既包括认真的理论点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也应包括情景剧的提前演练,这方面需要教师适当做一回“导演”,尽量将情景剧的表演性与实用性发挥到最大化。
首先是精心挑选演员。笔者认为,不管是日常授课,还是公开示范课,要想尽可能把情景剧的效果最大化,应尽量避免现场临时挑选演员。具体来讲,应当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挑选有表演欲望,性格开朗的同学进行表演,可能地提升表演效果其次是认真排练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把情景剧作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必须要进行提前演练。一方面,提前引导演员进行整节课的知识预习,让演员学生了解情景剧的知识构成、串联作用以及问题设置;另一方面,根据课堂知识目标的要求,引导演员把控情景剧的表演节奏,通过语气、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突出表演的重点,使情景剧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再次是课堂表演环节的掌控。在进行课堂情景剧环节之前,教师应当引导观看同学围绕问题进行观看,比如可以通过PPT设置情境背景,并结合思考问题;情景剧进行过程中,可根据设计的环节,适当进行暂停,引入相关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导向思维分析中,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景剧的教学效果。
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我们都应根据具体学情不断创新思路,开辟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路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方式中达到更好地的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情景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3(11):137.
[2]魏景荣.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情景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1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