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情境教学在小说人物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2谢连香
谢连香
在小说人物鉴赏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教学风格。笔者主要从生活情境入手解读主人公、创造情境走进隐性人物,及创造情境走进人物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情境教学对小说人物鉴赏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生活情境解读熟悉的主人公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其实质往往是在这个人物的杂糅综合中,借描绘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现象。小说中人物个性特征,要依靠特定的事件才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特性。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现场表演、创造出较为真实的小说情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熟悉主人公。这时,教师也要借助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读这些人物。
首先,对小说中主人公的理解。教师往往会让学生通过情节分析去感受人物的个性。在现代情境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定的情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小说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变迁。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小说内容设计话剧《孔乙己的前半生》,让学生设计、编辑剧本并进行表演。表演时,学生可以借助语言、动作、神態、表情,表现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情境,锻炼学生说话、表演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安排不同年龄段的“孔乙己”出场,如“少年孔乙己、青年孔乙己、老年孔乙己”,或通过改编剧本《孔乙己高考记》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语言是刻画人物的常见写法,不同小说的语言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借助情境的再现,可以立体地再现人物语言,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感知小说人物的塑造。
《孔乙己》文中写道:“争辩
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在这里,笔者让学生用三种语气来读,创设了不同的语言情境,三种语气分别为:一种是自得的语气,一种是暗暗羞愧但狡辩,还有一种是不知羞耻的语气。在三种语气的演绎下,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孔乙己的老夫子形象和孤芳自赏的形象。具体改编情境如下:
“我没有偷书,你诬陷我,我可是正人君子!”
“我偷书了吗?我分明没有偷书,我只是拿了别人的书。”
“你们怎么这样子污蔑人,我可是一个正人君子,固守清贫的。偷窃的事绝不会去做的。”
通过对比情境,揣摩语言,笔者用更细腻地语言揭示了其中丰富的思想意蕴,从而更好地给学生再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色彩。
二、创造情境走进隐性人物
小说中有很多隐性人物,他们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将故事主旨引向更深远的意境作用。走进隐性人物,对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起到辅助作用。
1.人物旁白语情境
在《变色龙》中,“将军”是一个不曾露面但是一直存在的隐性人物。他不见踪迹,却不断影响小说的进程,也是让奥楚蔑洛夫不断改变断案经过的人,他是情节发展的一个潜在原因。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创设旁白语言情境,把将军这一人物“复活”。
如“是将军吗?您的爱犬咬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她太能干了!”。
“嗯,我就说嘛,没有人会质疑我的狗是可爱的。”
教师通过设计,将隐性人物迁移到情境现场,创设人物自由对话,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2.增添辩论情境
在《孔乙己》中,丁举人是一个不在场但似乎一直在场的人物,他一直没有出现在鲁镇的酒店中。于是,笔者设置了一个辩论情境,围绕“丁举人是成功者还是牺牲者”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丁举人是成功者,他苦读诗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反方观点:丁举人是个失败者,虽然早期的他也是善良本分之人,但是一旦达到虚伪的成功,他就变质了,失去了做人的本心。他中了科举的毒,是个无耻而不知同情他人的人,所以是个另类的失败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举制度下成功者的变化,突出表现人在心理和人格上的变化,进一步体现科举制度对当时人们的戕害。
情境教学巧妙地实现了学生小说阅读的高效和趣味化,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小说阅读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小说教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