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群体事件中“共享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措施

2018-01-02袁媛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群体心理思想

袁媛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对各类事件比较敏感,所以在高校发生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学生利益受损后,会通过网络、社团等途径进行联合,同时会通过各类网络等隐蔽方式进行共享。因此,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共享心理”入手,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高校教育稳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以更好地完成高校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较为活跃的年纪,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也较为关注,但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很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吸引,无法深入本质看待问题。尤其是在群体事件当中,许多大学生出于好奇,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往往会主动与他人分享一些内容,且不会对消息本身的真伪进行验证,这种“共享心理”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了群体事件负面消息的散播,这不仅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总体上来说,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并没有刻意加强对大学生群体事件“共享心理”的疏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基于此,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一、做好大学生群体事件中“共享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分析

1.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文化多元性不断发展,各国的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也逐渐进入我国,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想意识较为活跃的重要群体,在接收新思想与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入侵,尤其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后,各种群体事件会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全世界,而世界各国的媒体也会利用互联网,针对一些特定的群体事件进行思想入侵,从而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有些比较激进的大学生还会被外国媒体所诱导,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逐渐发生转变,并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大量虚假、负面的消息,进一步恶化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从总体上来说,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环境也正面临着不断恶化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高校做好大学生“共享心理”疏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从促进学生发展角度来看

高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将逐渐从未成年人成长为成年人,同时也是其思想体系形成的关键阶段。但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对于社会事件的认知不是非常的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在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从“共享心理”的形成模式来看,导致大学生存在“共享心理”的最根本因素是其思想的不成熟,有些大学生是出于自我炫耀的目的,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因为自身的分辨能力不足。然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其思想发展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應从大学生在群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共享心理”入手,加强疏导,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还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大学生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

3.从处理群体事件的内在要求来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体事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真实情况逐渐被掩盖,大学生在共享群体事件的过程中也不能确保事件的真实性,这对于群体事件的有效解决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尤其是近年,随着自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工具进行群体事件的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仅仅是由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对于事件的真相并没有进行深入考察,这就必然导致群体事件在舆论方面不断发酵并酝酿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判断。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共享精神”进行疏导对于群体事件的处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大学生群体事件中“共享心理”疏导的具体措施

1.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从上述的论断中可以发现,导致大学生进行群体事件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共享心理”疏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价值观。目前,导致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外在环境的影响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学生的内在入手,促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高校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进行动态观察。一直以来,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实施方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单纯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尤其是针对群体事件。基于此,高校在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观察,通过心理联络员等方式,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思想变化。

2.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新媒体的发展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共享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媒体,这就导致新媒体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都来自于自己所熟悉的朋友,所以一些虚假的信息才能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并不能有效鉴别信息的真伪,且高校也没有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教学,最终导致群体事件被大学生不断分享,进一步加大了影响的范围。基于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如高校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增设媒体信息鉴别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避免大学生受到负面信息的过度影响。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与生活实际中,教师也可以加大信息鉴别相关知识的宣传,如可以通过海报、微信公众号等进一步加强与信息鉴别能力相关内容的宣传,从多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法制健康的教育

“共享心理”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的法制意识不足,通过共享群体事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存在感。但是,进行虚假新闻的传播,从本质上来说正确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基于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一些社会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同时需要向学生介绍散布群体事件的负面消息在法律上的具体界定,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并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结语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于群体事件的“分享心理”很有可能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会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不论是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发展角度来看,高校做好大学生群体事件“共享心理”疏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索做好大学生“共享心理”疏导的具体策略,笔者从社会环境、大学生和群体事件解决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共享心理”疏导的具体意义,并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健康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大学生“共享心理”疏导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必须透过对大学生群体“共享心理”现象的分析,通过多途径的实践教育,促进思想教育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实施,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运用党团组织、学生团体等各类活动载体开展思想体验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加强心理干预,凝练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合力。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共享心理”视角下学生群体事件中的思想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葛明星,项目批准号:2017SJBFDY807。

(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群体心理思想
心理小测试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心理感受
调查
中间群体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