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2018-01-02周朝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命活力理性精神教学实践

周朝民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改革中创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意义是让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认知。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践,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作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活力;理性精神;教学实践;策略

理性精神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它是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课是能够引导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切身地感受到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政策的知识运用价值的课程。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理性精神进行合理化培养。

一、培养高中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性

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它是实现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法制意识的形成的一项主观要求。思想政治课是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当下国内各种思潮激荡,在此情景下培养高中生的理性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理性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及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促进其在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对知识的能动力。理性精神在其思维中慢慢地促进其形成一种思考独立、理智判断的思维模式。其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发展其社会属性,增强学生发展能力。总而言之,对高中生理性精神的培育,能够让其对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有一定的认知和提升,促使其提高自身思想观念,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等。理性精神一旦形成,不仅对学生现今的学习生活和日后的自主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并且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持久并且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的理性精神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点

新课改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适应学生个性化创新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单一、被动,并且完成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建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对学生主动性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富有个性。

(三)理性精神是推动人自由发展的基本方式

实现学生的自主追求,培养其独立的主体精神,就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心加以引导和建立。这样做,在一个追求自主的理性的人眼中会把自由当作每个人在法治社会中的一项权利,他对自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方面都是确定的。自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对生活的价值观以及生活的伦理性的治理方式,因此,自由主义对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来说就是其对义务的履行以及对相应责任的承担,进而形成一种道德修养的自律性。在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同时,也是对其知识的认知和人本实践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主体性有明显提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对其理性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具有理性精神的学生,在日后的快速发展中,将更具有生命活力,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所改变,并且很好地拓展自己的空间。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参与现状

(一)学生自主性学习态度缺乏

在我省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是高考中重要的选考科目之一,多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仍然基于对高考的应付,并没有认识到政治课程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75%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认识都是基于对选考的准备;只有5%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有着正确的认知并且从中自觉形成了理性精神,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这些。因此,我们明白了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程知识,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来为选考做准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意义上的认知度很低,没有自主性的学习态度,對于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和理性精神的培养表示不理解。

(二)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不足

互联网时代,虽然一些多媒体教学方式被普及到教学中,但是针对思想政治课程,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在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合理运用了案例,尽可能对情景进行还原,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对思想政治的兴趣和意义上的认知。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但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也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不要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其理性精神。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一些行为习惯都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和引导。学习动机分为内外两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内部学习动机是由此课程的价值引起的,学生对此课程的主动性学习,并非由于成绩原因,而是基于自身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外部学习动机则表现为学生完全为了提高成绩而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的知识。在现今的学习生活中,思想政治作为综合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学生要想对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常识透彻把握,以及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逻辑思维的辅助。但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及学生间的理解能力、思维逻辑性不同,再加上社会经验的不足,阅历较少,极容易造成学习兴趣的缺失和对其自身能力的怀疑。这样就更不利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理性精神在课程改革中的表现

新课程的改革是针对学生精心设计的一项教育工程,而在新课改中提出有必要让理性精神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理性精神实质上的命题是历史性的,古希腊开始到近代的理想主义思想对理性精神有着不同的见解。西方人较为崇尚自由,在他们的理念中,其科学和理性就是要遵从人文理念。人文精神实际上也是自由精神,然而在自由精神的保持上就只有理性能做到。

首先,要利用理性精神对“现代与传统”进行正确的理解,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包含了两个命题;其一是课改中涉及的每一次改革对本次课改的价值定位以及关系,这一点具有明确性。其二,就是对待国内外的表现。西方国家的一些理论、教学模式以及对待教育的态度是比较先进的,而新课改也吸纳了很多的理念,使其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接轨性。最后,在新课改后要正确理解理性精神的重要性,合理运用理性精神去看待“创新与基础”的教学问题。当然,现今社会的教育发展过程中,通病之一就是课程的创新度不高,以至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淹没,甚至导致其创新精神严重受到打击。针对这一现象,在新课改中各学科的标准都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和理性精神培养的方案,不过我们对于学生创新及理性精神的培养方面还是要更加明确,以达到新课改的最终目的。

四、培养高中生理性精神策略及应用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预设的环境中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关注生命,这样政治课堂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理性精神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知。

1.树立师生平等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传统的师道尊严产生一定的抵触以及惧怕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心平气和,不端架子,与学生之间以朋友相处,使学生放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同伴互助、先學后教、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放松的心态进行自主学习,以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理性精神的培养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态度,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树立尊重和信任观念

自古以来,学生被要求尊师重道,但是在学生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有所尊重。在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技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不论问题回答的对错都要对学生有所鼓励,哪怕是鼓励其发言的勇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更好地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学生身上,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朋友身份进行疏导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日益高涨。

(二)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利用好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内容选取适当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补作用,从而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探讨中的主体作用。比如,在传授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讨论,拟定出要讨论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其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结论和想法。

2.创设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唤醒学生的理性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将学生本身始终作为学习过程中无可取代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出课程需要的情境,使学生投入其中,为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的机会。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立足于生活实践,积极推进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实践型思维过渡的时期,思想政治课有着较强的理论、实践性,在学生的过渡阶段,教师一定要对其理性精神进行培养,同时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对理论的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是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学科,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经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新课改中,与之前不同的突出点就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强化、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在操作中获取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认识问题,为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打基础。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围绕的中心点从教育者变成了学习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方面完成了对学生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生在理性精神方面的养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问题链作为理性精神的依托。合理运用问题链,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探讨,通过多幕的情景设定,来设置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这样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转化能力会有所提升。通过问题链的设置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层层分析,逐层清理思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方式完成对自己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比如在《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题中,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这样设计:以临安昌化“中国淘宝第一村”——白牛村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列举白牛村发展过程、《山核桃之歌》的创作及展示材料:“目前,中国‘坚果炒货第一村白牛村,由村两委班子领导成立山核桃股份合作社,改变原来的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经营。全村联合生产,优势互补;联合经营,共同开拓,利用销售渠道,开始走向生产专业化,极大改变了原来规模小、分散经营的问题。在不断的发展中,昌化白牛逐渐归纳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经验——白牛经验”。

问题探究:(1)哪些人在推动山核桃走向全国?(2)白牛村人民为什么能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3)以哲学的视角探讨白牛村发展的新思路。

这三个问题立足生活中的案例,设计中层次感分明,问题清晰,按照“问题—影响—策略”清晰的路径,对学生对于事件的阐述、分析以及知识运用等方面进行引导,这符合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上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理性精神进行了发掘和培养,同时提升了学生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的经济生活能力。

(四)创设活动型高效课堂

活动型课堂的建立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根本所在,新课改中提出了对课程模式的转变,由以往的传授教学转变成活动型的课堂,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突出并将其列入必修行列,要抽出一定的课时对其进行教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其教学重心转移到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来,如在计划中设计一些带有体验性的活动或者带有探析性的活动让学生来自主完成。通过参与这些课堂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将会有所提高,并且很好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在此教学计划中,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基本形成理性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思想政治课“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以在其中设计这样的活动:从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韩国以及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反对意见而放弃对“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进程。“萨德”系统虽然对韩国本身有着好处,能够满足韩国對外界的防御要求,但是它的部署同时会打破该地区的战略平衡,对我国的安全以及其他利益有着很严重的威胁,威胁我国部分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问题探究:(1)我国对于韩国“萨德”的部署为何如此反对?

(2)面对该战略部署,该如何应对?

在此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事件的原因及其目的进行总结,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式学习,在学生的想法出现偏激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带着学生用冷静的头脑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将理性爱国思想向学生进行渗透,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

时代发展需要有理智、有思想、有个性的现代公民,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理性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换句话说,思想政治课就是理性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理性精神的价值,我们培养的学生,唯有具备较强的理性精神,才能对自己成长的处境和遇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理性的行为,我们教育的学生才更有责任担当,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也熏染身边的人对理性精神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徐国松.试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6):85-86.

[2]姜梅,危显宝.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0):21-23.

猜你喜欢

生命活力理性精神教学实践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质疑,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