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美术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可能性

2018-01-02陈丽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革新心理干预高中美术

陈丽萍

摘要:事实证明,无论任何一种美术创作形式,皆可以说是取材于生活,是对生活原型的深层提炼与加工,因此,在进行高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美术向生活的还原,即让高中美术充分贴合学生生活,以此干预学生心理发展,拉近其同美术知识间的距离,使美术课堂效率提升。现以此种认知为前提,对如何把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几种策略加以简要说明。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革新;心理干预

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构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与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创新水平紧密联系,而生活无疑在联系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讲,需要以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为关注点,将生活化应用的关联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以此来补充课堂教学信息,对教学空间加以拓展,继而奠定学生的能力基础。

一、注意生活中的地方特色

既然谈及美术与生活的贴合,即应当注意到生活实际包含广阔的地方特色空间的。在新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努力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把这些本土化的艺术资源同美术课程有机联系起来,用于提升高中生对于地域美术文化的认可程度与热爱程度,带动高中生走向弘扬和发展民间民族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亦应注意到,对地方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能够使得学生接受更为丰富的绘画资源,这对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宽较有帮助,在此种心理干预作用下,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汲取可谓是海纳百川。

鉴于现在很多学生远离生活、远离民间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引入力度,使学生在更多的接触过程中,让乡土感情伴随其成长。比如在接触到与古代陶器、瓷器有关的美术教学内容时,学生所需要接受的知识较多,而且多数都比较专业,如果想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使学生全面了解我们国家在陶器和瓷器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分不同历史阶段,展现出相对应的重点美术作品进行教学,同时在展现时融入与美术鉴赏技巧有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拓展式思维的训练。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在课下带领学生进入到和陶瓷工艺有关的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使大家了解陶瓷在材料、形成环境方面的独特之处。

二、注意生活中的案例融入

对于高中阶段的美術教学来说,如果缺少案例的融入,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一种经典做法,其灵活性与开放性的优势是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

美术教师利用从生活中优选出来的案例帮助教学,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将美术作品里面所包含的艺术之美尽最大可能展现出来。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美术教师需要给学生以更具探究可能的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在自身的努力下持续提升艺术修养特别是审美能力,形成利于美术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当接触到我国古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过程中,教师即需要首先向学生说明和青铜器有关的基本知识,像青铜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商朝的作品专于神鬼崇拜,西周的作品推崇礼乐制度,而东周列国的作品则有了代表巨大社会变革的可能性。由于生活中接触到的此一时期青铜器作品很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的设计教学手段,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生活化原理为依托,近距离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三、注意生活化的学科结合

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更能代表生活化本身的宏阔性,为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若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美术这门艺术的价值,使之得以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就一定要注意学科间知识结合的必要性,从而使美术教学同音乐内容、语文内容等联系起来,共同化归到生活化的视域中去。比如将美术教学和音乐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欣赏到悠扬婉转的节奏、抑扬顿挫的韵律,是十分可取的做法,既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化解因为绘画任务过重所导致的畏难心理。再比如在美术课堂上,呈现出一定量的语文学科知识,使学生从古诗词意境的角度分析感受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给学生提供以古诗词为题目的绘画任务,来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思维分析力等。甚至与数学学科里面的轴对称图线、双曲线图形等结合进来,也并非没有可能,反倒会让美术课堂显得焕然一新。

四、关注生活化的实践拓展

教师积极组织美术实践拓展相关活动,得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走向生活的无尽乐趣,这将在学生思维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极为有必要的。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在美术接受能力方面的程度,使之得以尽量全面投入其中,而较少依赖于教师的机械讲解。比如在接触到和我国古代园林美术有关的内容时,高中生在教材自学和教师的引入下,对于园林美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明白我国古典园林作品的独特之美,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在互联网中搜寻一些古典园林美术作品的经典范例图文资料,利用声音、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之处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安排进一步的生活化实践拓展任务,如要求学生假设自己是一所艺术研究院的设计师,研究院接受了一份建设仿古园林展览区的任务,请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完成设计任务,给出简图。利用此种教学手段,高中生得以近距离感受到美术创作所带来的无尽的乐趣,并意识到乐趣其实正是来源于生活的。

五、走向生活化的户外写生

出于全面激发高中阶段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的热情考虑,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美术教师实际上是有必要和学生一起进入到户外进行写生的,应当说,基于课堂贴合生活的思维,户外写生可谓是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长期被忽略的实践操作渠道,其在给学生提供美术发展可能性特别是绘画氛围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在讲解到和现代雕塑有关的内容时,教学目标中包括了传统雕塑衰落原因认知、现代雕塑发展基本脉络认知的一些拓展任务,不管是从艺术观念理解,表现手法探究,亦或者工艺材料熟悉等层面,均有必要使学生从课堂中走到生活中,尤其是实现写生的过程突破。基于此种认知,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到当地一些包含雕塑因素的广场中去,再近距离体会现代雕塑的造型之美,完成相关的写生任务。当再次回到课堂上,就此次活动展开进一步交流、讨论、反思,往往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这种效果将会让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

将高中美术和学生生活相贴合,以此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会带动课堂走向理想的状态,真正拉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美术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热情,因此也更容易深刻理解知识。也就是说,只有让美术教育和生活实践真正统一起来,才可以说是顺应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向文军.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 ,35 (35).

[2]万长平;崔彬.素材应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 ,(20).

[3]刘彧.在高中美术教育融中入更多的生活因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5 (4):106-106.

[4]张敏.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 (20):83-83.

[5]夏远芳.高中美术教育浅析[J].学周刊,2014 (23):233-233.

编辑/王君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革新心理干预高中美术
职业能力培养视阈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革新
汽车电气教学革新分析
浅论新电子商务模式下电商设计课程教学革新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工业4.0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