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2018-01-02夏忠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改革课堂教学

夏忠龙

摘要: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高校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以优秀人才培养为旨归,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从教人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适时地予以调整。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当前,教育领域改革已成为各国改革的重点。尽管各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不同,教育改革各具特色,但教学改革已普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心,特别是高校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改革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为高校担负着为各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高校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从教人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适时地予以调整。

一、改进高校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育教学的躬身示范原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这一辈子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并且一生要用爱去坚守,因为尊重与热爱是做好这一职业的前提。每一种职业都是平凡的,每一个人也是平凡的,一个平凡的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恰恰就是不平凡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心中要有爱,我们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心中的爱洒向学生的心田。对学生要开诚布公、坦诚相见,要学会倾听,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也许一次简单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关心,一次短暂的沟通都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并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去拼搏和创造。

(二)课堂教学应该以教书育人为旨归

高等教育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道德教育。人格的完善,道德的提升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大学》有言:“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里讲的就是道德建设的意义。在《大学》看来,道德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离开了德育,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成了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道德修养、成仁成圣的思想俯拾即是,不胜枚举,中国政治思想史之中就涉及了很多道德建设的内容。因此,在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先哲们治国理政的思想,更要向他们传播圣賢关于政治的伦理思考;不仅要向他们讲解古圣先贤的道德理想,更要向学子们深入剖析先哲们构建道德理想的内在逻辑,把理论学习与每一个人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应该将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结合起来

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讲授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治国思想与政治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许多思想主张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这些思想主张,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伟大民族精神,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传播这些思想文化仅仅是教学的第一步,我们应把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在于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批判创新的能力,说得明确一些,我们要的不仅是要赶上巨人并在其面前顶礼膜拜 ,更要超越巨人并站在他们为我们搭建的平台上继续攀登;我们所要的不仅仅是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深奥思想,还有他们对我们生命与灵魂的启迪,在圣贤为我们构建的精神家园之中去省思人类的未来,我想这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四)注重个体化培养的教学原则

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应该是强调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认知特点,因势利导,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生也才能全情投入,这样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才会更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讲述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交流式、互动式与讲述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得到学生的认可接受,让学生都变成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能够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自然会更加明显。

二、改进高校课堂教学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传统的平铺直叙以讲授书本、介绍政治家及思想家政治思想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于是,我开始逐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课之前,结合授课内容,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强调题目的探索性,学生的想法不见得成熟,但一定要独具匠心、独辟蹊径,切不可照抄照搬,并把学生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之中,以鼓励他们做创新性研究,只要他们的观点富于创见且言之成物言之成理,就给予充分认可。换句话说,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在于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就像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样,“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因此,一个好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二)交流讨论法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融入了这种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在介绍课堂主要内容之后,我通常会组织课堂讨论,我会展现我的热情,用最真诚的话语去鼓励学生,感召他们,在他们站起来之后就给予他们最真诚的肯定,学生回答完之后,无论深刻与否,无论是否完备,我都会毫不吝惜那些最美好的词汇,给予他们赞美,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尊重,更是带给他们自信的最好方式,毕竟自信是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当然,我会发表我的看法,既包括对他们发表意见的看法,也包括我对问题的认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审视问题的视角。在相互的交流中,既能彼此沟通,增进情感,又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理解与把握。当然,通过讨论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进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从语言表达、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视野开拓、思维提升等方面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endprint

(三)合作学习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密切交织、普遍联系的社会,这意味着人们之间除了竞争,还需要有合作。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特别强调的一点。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予以开展。我将授课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带着相应课题去学习,通常为了完成一个课题,小组内的成员须要组织筹划、集思广益、积极讨论、认真琢磨、反复推敲,才能取得共识达成一致。之后在课堂上展现各组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组间竞争 。这种方式将合作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因为一个课题通常是一名同学所无法完成的,想要完成任务就需要通力合作;同时这种方式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精神,因为各组之间要评比,并将成绩计入每位小组成员的最终考试成绩之中,这就会鼓励小组中的每名同学都全力以赴,不仅自己努力,同时也期待着同伴表现最好。

(四)注重个性培养的教学法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就尝试着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对于那些性格开朗,参与度高的学生我会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无论回答深刻与否,我都会给予积极正面的肯定,让他们更加自信,当然不足与局限之处我会委婉的说出来,让他们对问题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于那些腼腆、缺乏自信或者对课程根本就提不起兴趣的同学,我首先会予以鼓励,如果他们实在不愿在同学面前表达,我会私下与他们谈心,按照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需深入思考的问题,让他们以读书笔记、研究论文、文献梳理等方式完成。这样,既尊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让所有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改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教育改革的推進与成效的取得,需要众多因素的共同配合,如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营造,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师责任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提升,学生道德、理想的树立等等。相信,在社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仁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王君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