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18-01-02乔玉鲍晓宁范玉陶

祖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教学

乔玉+++鲍晓宁+++范玉陶

摘要: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技术创新的功能,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状,从明确培养目标、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 教学 管理专业

文化产业是高成长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使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是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科理论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

一、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状

自2004年,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云南大学四所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之后,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数量稳步增加。目前,全國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从开办学校的性质来看,艺术类独立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的比例较其他类高校较高,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河北传媒学院等。目前我国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归属不一致,主要分布于管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四个学科领域,且各学校所授学位不尽相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数高校偏向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文化产业涵盖了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10个大类、50个中类、120个小类。由于文化产业涉及内容庞杂,又存在跨行业的现象,这就导致了高校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不目标不够准确,也就使得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四类,其中基础类课程占比例较高,特别是理论类的课程较多,而实践性课程和选修课明显不足,对专业特色和学生兴趣考虑不足,且缺少根据各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开设地方课程。

(二)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缺少稳定优质的合作企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有实践基地的配套建设,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建成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但学生对校外的实践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实践基地建设的数量质量不足。另外学校与企业缺乏长效利益合作的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满足所以参与积极性不高,是造成实践基地不稳定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师资队伍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缺乏师资储备,在岗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改行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使得整体师资不足。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又要求专业课教师应具有相关从业经验,加上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使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额外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四)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部分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加之大多数教师较少涉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领域,管理经验匮乏,往往专业理论头头是道,而联系实际只能泛泛而谈,不能触及深处。

三、文化产业管理教学改革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既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又要依据地区优势资源和学校自身优势凸显专业特色。

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优化课程设置能够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首先,优化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不仅要体现专业特色,还应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第二,增加实践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和社会的结合,并根据学生不同年级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课。

(二)探索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重视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经费投入和合作机制,学校应设置专项基金保证与优质实践基地的长效合作,同时完善的学生实践评价标准也是保证学生实践质量的必要条件。另外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单位积极提供稳定的有效的实践基地。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专业教学探讨和交流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提高教学水平。第二,鼓励教师深入实践基地,参与文化企业的动作与管理、参与文化项目研究,以产教研一体化模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另外还可通过委托培养、双向交流等途径到国内外学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使教师层次得以提升。

(四)丰富教学方法,实施参与式教学

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化产业管理的课堂教学应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探索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外,还可进行情景设计、分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的见解,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纲.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7).

[2]张秋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

[3]钟宏桃,邢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探索,2012,(01).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传媒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w2016010);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