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研究
2018-01-02王贵葵马超升
王贵葵+马超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和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探讨了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价值体现与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引导高校社团争取树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良好的价值取向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实转变观念,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增进高校社团与社区的沟通交流,引领社团力量服务社区建设;加大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
【关键词】 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价值取向;建议
社区志愿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公民社会不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社团作为我国志愿者服务队伍的重要力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社团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作用,引导高校社团以正确、科学的价值导向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当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概况
社区志愿服务,是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愿将自身的时间、技能等各方面资源,投入于社区居民生活发展和社区慈善公益事业,以提供有益的帮助或服务的行为。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民政部门倡导社区服务以来,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近三十年来,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从初步形成到逐步发展规范,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历程同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是相融合的。
二、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简析
受到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影响以及其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的推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率逐年攀升,在我国很多高校甚至建立以专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为目的公益社团,入社区公益服务协会、大学生社会工作协会、爱心进社区帮扶队等。高校社团平时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就是城市的的各个居民社区,一些社团还和社区建立社团定点实践和社会服务基地,高校社团与社区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高校社团成员同社区居民也建立良好的交流友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社团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大学实现了学生社团全覆盖,大部分高校建了如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学生会社团部等专门管理社团的学生组织或部门。社团的发展为大学生服务社区,进行社区志愿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平台,一些有兴趣、有精力为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的高校大学生以社团为纽带,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同时,对于高校社团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价值观
1、志愿服务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以人为主体的个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分析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1]
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是指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志愿服务价值观,在面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行动,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观点、立场以及价值目标。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对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服务人员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当前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价值体现
(1)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体现。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社团志愿服务种类多样、服务内容丰富,在參与社区志愿服务上业务范围涉及面广泛,既包括法律援助和服务、环境保护与治理、慈善爱心事业等方面,也包括文化娱乐进社区、技能培训与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高校社团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高校社团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文化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如广西民族大学长期以来,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社团参与社区内群众性、公益性活动,通过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努力服务周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前该校已开展定点、定期服务活动,开展了爱心帮扶、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和爱心支教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题是大学生,大学生在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有助于社会分工的形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发。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参与主体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开发了大学生自身的智力、挖掘出潜力,甚至培养出浓厚的兴趣,从而立志于从事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使得在社会分工涌现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志愿服务人才,为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益。高校社团群体庞大,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该校社团68个,会员人数过百的社团达29个,超过70%的在校本科生参加了校内学生社团,并且社团活动参与人数逐年稳步提升。就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而言,高校社团能够帮助政府解决人力甚至物力的问题,节省很大一笔成本。另一方面,高校社团在组织管理常设外联部,主要职能为负责对外联系,与商家合作洽谈拉赞助商。通过为商家做宣传或是产品推广的形式,从中获得资金为志愿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在此之中,既为活动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又为商家解决销路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创造出经济价值。
(2)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自身价值体现。高校社团是在校学生自愿参加,根据本社团的章程自由组成,并且能够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2]在参与志愿服务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荣誉感,在扩大知名度和招收会员上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社团的主体是学生,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够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舞台。当今时代就业形势严峻,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既发挥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作用,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形成。同时,大学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加深了他们对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况的认识,以此激励他们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在活动的参与中实践者必须身体力行,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活动的得与失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和实践技能,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与实践技能,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均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责任感的增强和技能的提升。endprint
3、当前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越加高涨,并且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也不乏存在参与动机不纯、“变味儿”、“被志愿”和节假日志愿服务扎堆等现象,妨碍了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这跟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导向有直接的关系。
(1)动机不纯、志愿服务性质“变味儿”。在社团和学生个人考核体系中,社会实践学分及评奖评优与社区志愿服务息息相关,甚至学分占比大。导致部分学生社团或个人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以获得学分或加分为目的而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在此基础上,学生社团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上显得“势利”。另外,在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因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或完成赞助商要求,而不得不通过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去达到该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质量和水平存在不足,并且有违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本质和宗旨。
(2)扎堆服务,爱心不均衡变负担。每年只要到了雷锋日、全国助残日、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老人院、孤儿院、福利院等地方成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服务进行爱心志愿“做秀”的地方,以至于地方志愿爱心“泛滥”,并出现了老人一天被洗7次脚等社会现象。其中有被帮扶的弱势群体被“溺爱”到了厌烦,原本充满爱心的志愿服务最终变了味,成了被服务者的“负担”。究其原因,高校社团信息是相对闭塞的,在供需信息不对称、不顺畅的情况下,而造成一些地方爱如潮水,一些地方又出现爱心干旱,而出现盲目组织参与缺乏正确的思维导向。
(3)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志愿者成了“廉价劳动力”,出现“被志愿”现象。由于高校社团处在的行政范畴中,在选择权和决定权上缺乏自主性,甚至在辨别能力上的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一些政府机关等社会组织对志愿者的认识偏差,把志愿者看成是一个“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群体,志愿者实施志愿服务现场后,被安排搬道具、充当观众“撑场面”等。显然,志愿者成了“廉价劳动力”,出现 “被志愿”现象。致使高校社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四、引导学生社团争取树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良好的价值取向建议
1、切实转变观念,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
学生社团建设、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发挥他们良性互动作用。[3]通过党建形式进入学生社团,把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之中,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学生社团,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和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通过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良好引导和带动,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水平,引导学生社团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以促进社团健康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的基础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领导,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4]在引导和参与学生社团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社团自我发展与革新,同时,有人有利于社团成员自己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
2、增进高校社团与社区的沟通交流,引领社团力量服务社区建设
要不断增强高校社团同社区的沟通交流,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建立高校社团在社区的实践基地,发挥好社团桥梁纽带作用以满足社区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才有利于保持社团对接社区志愿服务的生力,并进而吸引更多的高校公益社团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从而避免扎堆服务,爱心不均衡现象的再次发生。
3、加大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
进一步明晰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概念和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内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志愿者个人意愿的氛围,保证志愿服务长期可持续的基础。纠正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偏差,遏制志愿者成了“廉价劳动力”,出现 “被志愿”现象。
【注 释】
[1] 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5581403-5794292.html.
[2] 董存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81.
[3] 王开荣.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4.
[4]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
【作者简介】
王贵葵(1994-)女,广西河池人,广西民族大学201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马超升(1990-)男,广西贺州人,广西民族大学2011级公共政策学专业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