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02伊绵帅
伊绵帅
一、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思路
(一)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传统的高校不仅在课程的设置上较少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机会少,在就业指导体系的规划上,更是主要是针对就业流程、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开展工作,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要求。在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重视起这一方面,围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条主线,辅以就业流程、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除了直接到岗位就业工作,继续读研深造也是一部分大学生的毕业选择,针对这一情况的就业指导工作则需要特殊考虑,比如可以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和升学考试有关的文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实力和升学考试的要求标准,有针对性的讲授英语、思想政治专业课等与升学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给与及时的疑难解答,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有理想的出路。
(二)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为工作导向
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岗位的和有效衔接,同时学校的学生最终也要走向就业岗位,因此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的意识,而不能闭门造车。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不仅要从从学校本身抓好就业指导工作,更要以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为导向,就业指导教师组织各专业的任课教师主动去市场调研,并依据对企业的实践调研结果,从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情况与岗位要求的差距进行分专业的之具体制动工作,从校内校外两方面抓起。
(三)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
高校就业指导要面向全体同学,考虑到工作的全面性。大部分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是考虑到了一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没有照顾到一些特殊就业群体,比如有创业想法的同学、经济拮据的学生和极少数的残疾同学,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除了在找工作方面给予帮助之外,更要充分落实相关补助政策,为这部分学生提供适当的求职补贴。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学校可以提高对其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其创业提供经济支持和及时的创业指导。当然这里举得例子只是作为引领,不同学校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策略探讨
(一)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水平
1. 安排专业的任课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学科,对毕业生就业以及学校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一些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缺乏专业老师,让一些其他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兼职”教学,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教学的专业知识素养,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很难提高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进行。有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就业知识,就必须选用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来讲授职业规划课程。
2. 增加课时数
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涉及较多的就业知识内容,但是在现行的教学课时安排中,该课程的课时数极少,部分学校一学期甚至都设置不了几节课,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不系统,对就业知识了解甚少,因而职业素养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所以很有必要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时数,充分保障学生能学到系统的就业知识,提高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二)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
1.充分运用网络社交媒体,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首先是学校官网的宣传,官网作为学校发展的介绍平台,可以向用人单位展示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毕业生职业能力水平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官网更方便的了解到毕业生的基本概况。通过官网的展示,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进而能够也让更多企业单位认可自己的学校,并通过官网发布本单位的招聘信息,详细说明需要对职位以及应聘要求,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满意的工作单位。其次,还可以通过新兴的社交媒体进行招聘信息的发布,例如可以建立跟本学校有关招聘信息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QQ群,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最新信息,方便學生了解。
2.为学生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招聘单位数量也较多,如果只靠人工的信息筛选,不仅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针对繁杂的毕业生个人信息以及单位招聘信息,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方法来解决:为每位毕业生的个人职业意向建立信息数据库,包括个人的进本情况简历以、求职意向等主要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同时也为招聘单位建立企业信息数据资料,在保证企业信息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由计算机对个人求职意向和企业招聘信息进行条件匹配,如果毕业生条件符合招聘要求,就业信息系统会及时通知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能够节省毕业生和企业双方的时间,提高求职的效率和准确性,帮助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渠道
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成为了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举措。由于高等院校在教育上更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拥有长期合作的项目实训基地,把企业工作岗位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场地,弥补学校项目资源的不足,为学生的技能实训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校企根据发展规划,联合制定培养模式,由优秀的企业员工作为毕业生的实训老师,教会学生最实用的专业特长。在试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可以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真正缩小在校理论学习和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
为了保证实训和就业的一体化操作,校企之间的合作也可以采用外包这一方式,建立企业包就业的岗位培训合作关系。即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本校的专业建设情况,签署定向的就业协议,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以及顶岗实训等环节的内容,在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后,实训课程和最后的定岗实训都由合作企业负责进行。包就业的合作关系,可以给学生工作的岗位,省去自己找工作的流程,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实现“双丰收”。
(四)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环节,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1.建立及时的就业信息反馈制度
帮学生找到工作不应该意味着就业指导工作的结束,而是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另一阶段工作的开始。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对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做好工作岗位反馈的信息统计,及时了解工作岗位的动态发展状况,辅助企业完成对学生的岗位教育,不仅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表现,也要建立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机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标准和建议,增强毕业生与工作单位的有效沟通,通过信息反馈制度的建立,就业指导部门也能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2.综合考量学生的就业表现
就业质量不应当仅仅只是体现在就业率的高低上,而是需要经过综合的考量评价,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表现。 在考察对象上要对毕业生、家长以及企业都进行就业情况反馈调研,而在考核标准上则要考虑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思想价值观念等综合表现,使得就业调查具有全面性,更加科学合理。
以上两个工作环节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高效的数据库,方便学校、企业单位进行就业数据资料分析,使就业反馈信息更加及时准确。通过完善就业反馈信息制度,可以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发展提供最鲜活的就业数据,更具数据统计和分析,有助于就业指导部门提出更加合理高效的就业指导措施。
(五)促进学校的专业技能教育
专业知识水平是学生就业的基础,也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展。为此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开: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没能找到自己的兴趣,高考志愿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愿甚至是随便找了一个热门专业填报的,这就导致许多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入学之后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对本专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充分,严重影响后续的工作就业。所以,与其让学生再不喜欢的专业中被动学习,倒不如给学生自主选擇的权利,让学生把兴趣好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事半功倍,同时这样的专业安排也能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打下一个牢固的专业基础,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的带动作用。学校可以规定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年根据学生的本专业学习情况申请调换专业,学校方面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在申请调换的专业内取得的成绩,对学生的专业灵活做出调整。
就业指导工作是保障高等院校就业率的重要措施,事关学校的招生以及整体发展水平。针对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本文从工作思路以及具体的侧率方法进行了论述,要切实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从校内校外双线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名称:关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与研究,编号:2017SJBFDY657]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