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2018-01-02安敏娜
安敏娜
内容摘要:国学教育不仅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更是素质教育。国学教育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助力。国学是新时代高职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课,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更是大势所趋。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积极研究了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国学教育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国学教育 高职教育 素质培养
国学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華传统美德的载体,通过国学纵览、诵读、品鉴、传承国学经典,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树立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使学生养成动心忍性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家国天下的情怀与志气。
一、高职国学教育的现状
“国学热”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国学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国学教育也出现缓慢发展的趋势。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意识仍然止步不前,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综合素质的教育,对国学教育持冷漠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实施不符
高职院校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参照教育部文件的规定,都知道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且都会清清楚楚地写进人才培养目标中,但是在具体量化方案时,则更多地倾向于“技能型”人才怎么培养,怎样设置实习实训课,怎样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怎样更快地让学生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而大都忽视了“高素质”人才怎么培养的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实施环节,教师主要在教技能,学生主要在学怎么操作,怎么掌握技能。“高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束之高阁,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实施。
(二)国学课程设置少
在高职院校中,国学课程的开设非常尴尬。高职院校学制短,只有三年,除去实习的1个学期,学生实际在校只有2.5学期,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占去了几乎全部的课时,留给国学课的课时少之又少。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国学开课难。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有少量国学等人文素质课,但只是属于结构性的点缀,而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功能性的实际作用,有的院校则干脆不开国学课。这就造成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开国学课的院校,国学教育一片空白,国学专业教师无用武之地。开设国学课程的院校则多数请兼职教师随意讲授,国学教师既可不问其学养,也可不管其教学质量。
(三)国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国学教育尚处于初探阶段,普遍缺乏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模式。开设国学课的高职院校国学教学目标定位不同,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师国学水平无从考核,教学方法缺乏,教学水平层次不齐。
国学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经典书籍繁多,哪些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哪些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相符,当前没有哪个部门哪个学校能给出合理的答案。其次,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国学教育,国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处于启蒙阶段,有的可能处于大学阶段,如何在教学上实现很好的中和,如何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这都需要高职院校慢慢摸索。
(四)学生国学学习意识淡薄
在高职教育中,大多高职院校学生主观认为国学无用,他们认为他们进入职业学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得一技之长,寻求一门就业手艺。他们对国学课程的开设心存疑虑与不解,更容易提出类似于 “学这门课对我有什么用”、“国学可以解决就业吗”等问题,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国学课程的开设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耽误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在校成绩。因此,他们对国学的学习并没有迫切的需求,学习意识淡薄,甚至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这跟国学学习很难有立竿见影有关,但更多的是历史的原因。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开始摒弃旧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用,与应用型知识完全对立,不科学、不实用。在国学教育缺失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不会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知识。而从学生的认知期待上来看,他们更容易对国学和国学教育产生疑虑。
二、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成才,是否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不光是看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掌握水平,还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具备了高技能和高尚品德,这才能算一个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才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充分表明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职院校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政策方针,符合人才全面培养的规律,是时代所需。
(二)有利于解决高职教育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多的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片面强调实用至上的理念,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社会上高素质型人才的紧缺。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科技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赫胥黎认为:“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真有一种危险,那就是一个人信息灵通和这个人有修养,很可能是互不相容的两件事情。要消息灵通,就必须快速阅读大量仅提供信息的指南之类书籍。而要有修养,就必须慢慢去读、细细去品味很少的几本书,那是一些生活、思想和感情有声有色的人写的书。”国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观念,有利于塑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有利于解决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困难。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国学涵盖范围极广,蕴含着顺自然而以人为本的自然观、循人伦而以和为本的社会观、重体验而以乐为本的自我观。其中,文学的美好意境,艺术的优美旋律,诸子经典的深刻哲理,文化载体的优雅意趣,都能给予高职生自身素养提升以最丰厚的精神养料,从而通过国学教育的开展,尽快培养起高职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优良品行,增强其人文底蕴,催生其创造之花。endprint
高职院校把国学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形成“仁、义、礼、智、信”的人生信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建立明礼明耻、知行知荣的道德观,彻底改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学习动力不足、责任意识淡薄。
三、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路径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必须高瞻远瞩,既要重视国学教育的理论意义,也要注重国学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营造国学学习氛围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可从校园文化入手,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除重视课堂教育渗透国学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师生共同创建国学学习氛围,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宣传国学,如播放国学诵读广播或诗歌、组織开展国学专题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统文化摄影展、大学生校园文化节、演讲比赛、名著朗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国学学习的大环境中,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
(二)合理设置国学课程
首先,要制订出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分年级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由易到难、由基础到艰深,选择一些经典篇目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如从《论语》、《诗经》、《大学》到《道德经》等。教学篇目的编排可以按照经、史、子、集分类,也可以按照学习、做人、境界分类。国学课程的设置需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宜少而精,能背诵,能传诵。
(三)研究合适的国学教学模式
国学教学模式受学生水平、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师水平的限制。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讲说课、数字化教学比赛,博采众长,研究出适合本校国学教学的模式。
(四)培训国学师资
国学教育离不开广大的教师群体。当前国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师资的严重匮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更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想提高国学教育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国学师资的培训。既要教师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认同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并拥有成熟的现代理念,乐于奉献教育事业,又要教师以自己的品行学识、举止言谈、性格志趣、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来影响、塑造学生,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五)组建学生社团
学以致用是弘扬国学最直接最能体验学习乐趣的途径,各院校应召集国学爱好者组建学生国学社团,开展国学社团活动,既能提升学生人格修养,提高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动手和服务能力,还能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提升国学教学质量。
四、结论
总之,国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加强高职院校的国学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院校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期刊:[1]余景波,代菁,胡军.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作用的探讨 [J].中国职工教育,2013,第8期.
[2]期刊:[2]郭民.高职院校国学教育问题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第3期.
[3]期刊:[3]吴媛媛.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和路径索[J].时代教育,2017,第3期.
[2]期刊:[2]郭民.高职院校国学教育问题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第3期.
[3]期刊:[3]吴媛媛.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和路径索[J].时代教育,2017,第3期.
(作者单位:长沙南方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