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分析

2018-01-02秦海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初中生初中语文

秦海燕

内容摘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和智力相关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写作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触动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克服写作中的种种困难,更加有信心地去写作。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帮助初中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是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方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的见解。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写作缺乏兴趣,害怕写作训练

初中生通过小学六年作文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文功底。然而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致使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写作,学生常常消极被动,束缚了学生创作的思维,无法激发起初中生的写作兴趣,甚至有部分同学害怕写作,拒绝写作。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和智力相关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写作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触动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克服写作中的种种困难,更加有信心地去写作。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疏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写作文的教学任务而写作,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平淡如水,缺乏成功的体验,学生写作感觉头痛,甚至逃避写作。

2.作文缺乏文采,不能准确传情达意

在初中阶段,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福楼拜曾经说过:“你要仔细观察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个人,观察之后用准确的词语去形容他们。”

在学生的作文中,由于学生词语积累量不大,加上有部分教师很少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学生缺乏较强的语感,运用语言能力不强,文章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作文中口语化的语言,缺乏文采。学生的作文通常缺乏真情实感,错误百出。

3.缺乏明确立意,选材不能突出中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很少有写作基本知识的教学,对于作文如何立意和选材老师更是很少涉及,语文课堂大多停留在阅读教学的层面,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很多学生对于写作的基本的流程和知识一窍不通,作文训练中知识凭借小学的浅显的感悟来简单应对。长此以往,学生写作就会形成了定式思维,只要有写作练习,就会不假思索,提笔就写,敷衍了事,这样的作文就会缺乏明确的立意,选材不能很好的表现文章中心。

4.书写不规范,卷面字迹潦草

由于学生对于作文的不重视,写作训练中随意性就很大。在平常作文的练习中,学生的行文格式,字迹的书写,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很随意,导致了作文的文面惨不忍睹,甚至影响到作文的表情达意。学生缺乏写作的最基本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写作的习惯,最终影响的作文的整体分数。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的放矢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很多同学作文课上唉声叹气,抱怨连天,认为写作似乎是“天下第一难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才能迈开写作的第一步。语文老师应该从设置作文的题目入手,结合初中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给学生设计适合每个阶段的作文题目。例如,在七年级的时候,学生刚刚从六年级升入初中,这时候的学生处于过渡期,我们的作文题目要富有情趣,可以设计“这就是我”、“我的新老师”、“我的初中生活”、“那一次,我真棒”;到了八年级,学生这阶段比较叛逆,对于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作文题目就需要满足学生的这阶段的心理,可以设计“我的一次选择”、“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里”、“这样做确实有道理”等;在九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思想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深刻,作文题目的设计要有深度,“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这里也是我的舞台”、“分享是人生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等。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语文老师要不能机械化,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灵活设计题目,好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的放矢。

2.放宽作文话题,张扬学生个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他们常常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老师可以在作文训练时,放宽作文的话题,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互联网是当前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由于不同的学生接触互联网的程度不尽相同,老师可以设计“网络之我见”这个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上网的感悟,谈谈自己对于互联网的体会。学生对于这个话题都很熟悉,有人网络对学生没有好处,只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同学认为网络大有裨益,可以开拓视野,结交更多的朋友,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同学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好上网的时间。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在话题作文中各抒己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二)加强学生课外积累,促进学生厚积薄发

1.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人文素养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把读书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读书为写作铺路。因此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有选择的读书,引导学生精心挑选适合中学生的读物。让学生在书本中汲取各种有用的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厚积薄发。

2.引导学生摘录笔记,提高作文水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缺少丰富的语言的材料。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可以长时间保留,以便随手翻看,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对笔记的记忆和理解。这些读书笔记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弥补了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缺陷。老师为了激发学生摘录笔记的兴趣,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展示摘录的成果。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读书笔记保持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米”,写作的素材就信手拈来了。

3.带领学生扎根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情感十分丰富,开始思考生活和人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由于中考的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生活,所以他们的生活的阅历匮乏,缺少生活的经验,这样就会限制了学生写作的空间。语文老师需要引领学生注意走近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父母的一句叮嘱、老师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次关怀等,让他们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生活中的点滴成为学生的创作的源泉。

(三)結合课内阅读教学,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都是编者经过精心编排而成的,是我们学生写作的重要范本,老师可以结合课本的内容,引领学生模仿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例如在教学“《端午日》这篇文章中,赛龙舟的场面描写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写一写“运动会”的场面;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买橘子的片段,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好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父亲或者母亲的一个片段;在教学散文《春》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春草图等来描写“夏景图”;在教学《童年的朋友》后,可以让学生用外貌描写来写一写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学生通过仿写的训练,能够开动脑筋,把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改进课程的设计,完善语文教学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语文的有效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单向的封闭的,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的发展。因此语文老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营造老师和学生之间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引领学生也参与的评价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学生通过参与作文评价,发现写作中的不足,从同学的作文中汲取养分,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创作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让每一次的评价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的延续和写作新的起点。

综上所述,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帮助初中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民. 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 教育实践与研究( B) ,2011,( 02) .

[2]尕松求加.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 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1,( 02) .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初中生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你眼中的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