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帮扶: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功能完善

2018-01-02傅绍磊郑兴华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傅绍磊+郑兴华

摘 要: 作为城市基层文化服务单位,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存在功能错位现象,难以对社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等文化弱势群体进行文化帮扶,需要政府、社区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等各个部门互相统筹协调,共同完善文化帮扶功能。

关键词: 拆迁安置社区 社区图书馆 文化帮扶 文化弱势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数量增长转型为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加大,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加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号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加以强调,而落实到基层则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由此可知,文化建设有夯实基层文化、补齐短板的需要,具体到城市,社区就是文化服务的最基层,而其中的拆迁安置社区又是文化洼地,是必须补齐的一块文化短板。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资料、数据基础上,通过对社区图书馆功能完善的研究探讨拆迁安置社区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对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文化弱势群体进行文化帮扶的现实可能。

一、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功能错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大批失地农民被集中安置到城市社区,拆迁安置社区数量不断增加[1]5。宁波市开始全面建设社区图书馆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说,与拆迁安置社区快速增加的进程基本上一致,所以,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建设基本上参照普通城市社区。

因为拆迁安置社区的特殊情况,所以社区图书馆的功能错位现象日益严重。

1.农村观念延续影响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特殊性的认同。拆迁安置社区往往是一个或者多个农村农民集中安置,所以,居民的习惯有很强的延续性。宁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齐全,往往有专门的文化场所,比如老年活动中心等,农民习惯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比如下棋、打牌等。2005年,国家推动农家书屋工程,虽然宁波几乎每个农村都有了农家书屋,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并不尽如人意,基本上沦为摆设,少有人问津,对农民的阅读改变不大,农民更加认同的是镇一级的图书馆,正因为如此,从农村到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并没有多少认同,实地调查多个社区图书馆开放情况发现居民对社区图书馆与周边的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文化场所几乎没有区别对待,在进入社区图书馆后,缺乏必要的秩序意识,即使有读者,也大声喧哗。通过随机问卷调查,超过95%的居民认为社区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有区别,而与其他活动室没有区别。

2.社区图书馆缺乏独立空间影响基本公共阅读环境。农民集中安置到城市社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少做法也照搬过来,于是,文化大礼堂纷纷出现在拆迁安置社区,成为居民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而社区图书馆也在其中,与棋牌室、乒乓球室等众多活动室“济济一堂”,没有错时开放的安排,从而受到干扰。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众多活动室中的居民几乎没有意识到是否会对社区图书室产生影响的问题,或者不置可否、我行我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仅有的少量读者也颇为无奈,问卷调查显示,在社区图书馆借阅频繁的居民几乎一致认为社区图书馆最大的问题是公共阅读环境问题而不是图书馆馆藏量。

3.社区图书馆管理粗放影响公共阅读精准开展。受制于中国公共图书馆制度限制,城市社区图书馆与上级图书馆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双方的融合程度很低[2]7。引申而言,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只能够受到区级公共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培训,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条件所限,包括基本业务培训在内的指导极为有限,导致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更何况管理人员还是由文化程度不高社区居民充当,在随机调查的10个社区图书馆12个管理人员中,有9人连最基本的借阅系统操作都不熟练,甚至难以调出当月社区居民完整的借阅信息,从而影响对社区公共阅读基本情况、规律的认识,难以就公共阅读资源合理利用情况对上级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反馈,造成的结果就是消极地维护社区图书馆的基本运作,大大降低了公共阅读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拆迁安置社区文化帮扶对象

因为征地补偿的原因,拆迁安置社区多地处城市边缘地区,远离城市繁华核心,周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公共文化资源支持,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逐渐达到城市普通社区条件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房价、房租相对低廉,从而吸引为数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入住,大大超过城市普通社区平均水平[3]34-44。社区性质和居民情况导致拆迁安置社区成为城市文化洼地,存在一些文化帮扶对象。

1.青少年,主要是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属。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进入城市之后,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文化弱势,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极为重视,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是众多社区居民的共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但是因为与宁波市、区图书馆距离较远,借閱并不方便,所以对社区图书馆就相对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忙于工作,身边又缺少人手,所以难以照顾孩子,甚至将社区图书馆当成孩子的学习场所,特别是寒暑假期间,众多青少年涌入社区图书馆成为突出现象,对此,不同社区图书馆的处理不一,有的放任不问,有的则进行适当管理,效果不一。

2.外来务工人员。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对社区图书馆有相当高的关注度,原因在于职业发展需要公共阅读资源支持。随着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底层体力劳动岗位,而逐渐向技术性甚至知识性岗位延伸,这样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一定程度的职业培训,从而推动员工在业余时间里的学习,从基本的岗位认知到更高级的职业规划、发展,就必须进行阅读,社区图书馆显然是可以利用的公共阅读资源场所。遗憾的是,社区图书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阅读需要满足远远不够,加上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难以提供图书检索、筛选等必要的指导,给信息获得不畅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当然,有的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帮助检索、预约、咨询,大大方便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阅读,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往往是在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完成的。

3.老年人。这类人数量很少,比例也很低,但是,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个拆迁安置社区都存在,往往早年接受过一定教育,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修养,不太喜欢棋牌、麻将等娱乐活动,而关注时政、社会,钟情于报纸、图书,有自己的精神需要,因为身体等原因,难以经常前往公共图书馆,关注社区图书馆,但是对公共阅读环境有些不满,甚至专门选择下雨天等特殊时间前往社区图书馆,为的是避开活动室热闹时间。

总体而言,虽然拆迁安置社区公共阅读氛围不够浓厚,但是潜在的需要还是存在的。更加重要的是,这些需要来自文化弱势群体,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充分、高效地获得需要的公共阅读资源,而对社区图书馆有一定的依赖,虽然需要难以完全得到满足,但是一直保持接触、互动,作为社区图书馆公共阅读服务最重要的对象,甚至有力地推动社区图书馆功能不断发挥,从而为社区图书馆功能完善提供可能。

三、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文化帮扶的路径

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要建设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基层公共阅读单位,不但需要从根本上改革中国公共图书馆制度,而且要求各级部门互相配合,大量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显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时间里难以有突破性变化,所以,在现阶段条件下,根据拆迁安置社区的特殊性,社区图书馆主要的公共阅读服务对象进行功能完善,强化对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帮扶是切实可行的路径。

1.政府统筹规划,为文化帮扶提供支持。在城市化过程中,拆迁安置社区有其特殊性,从本质上说,是农民问题的延续,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入住,更是强化了文化洼地的特征,在文化层面进行有效帮扶,关系到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化,基层文化建设的短板补齐,从而真正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该给予充分重视。政府应该加强对拆迁安置社区居民身份、文化诉求、公共阅读需要的及时了解,建立数据库,制定专门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资金、人员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改变重视建设资金投入而日常维护费用完全依靠原来农民集体经济的状态,彰显图书馆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地位,比如将社区图书馆与众多活动室有效分离,避免公共阅读受到干扰;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推动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与普通社区,与市、区级图书馆之间的联动机制,让各个社区图书馆有限的图书等公共阅读资源之间充分流通起来,打破闲置与缺乏并存的局面,为文化帮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文化帮扶措施,总结形成经验加以推广。事实上,个别拆迁安置社区图书馆在文化帮扶方面已经有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在暑假成为青少年集中学习场所,特别是使用面积较大的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对青少年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允许个别家长充当志愿者,进行协助,从而大大提高了社区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实实在在地为居民解决了实际问题;特别注意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购置公共阅读资源,增加报刊等的数量,从全面转向专门,避免浪费和闲置,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等等。但是,实地调查发现,尝试不但数量少,而且几乎都是偶然为之,参与尝试人员甚至毫无意识,遑论总结经验。一方面是因为社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中过于游离,导致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意识。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社区图书馆问题关注不够,双方难以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社区创新管理体制,推动文化帮扶有序开展。社区图书馆文化帮扶功能的完善意味着管理需要跟上,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文化帮扶,不仅限于公共阅读服务,更有对青少年的管理,显然需要社区协同配合。拆迁安置社区因为农民集中,原来的人际关系、组织体系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本质上是社区化的“农村”,熟人社会更加容易形成信任关系[4]70。当然,社区应该在志愿者招募、家长沟通协调、青少年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周到细致的安排,特别是对管理人员责任的划分要有清晰的界定,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

4.公共图书馆加强业务指导、技术支持。文化帮扶归根到底是让帮扶对象更加方便地获得公共阅读资源,最终还是由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操作完成,所以,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是文化帮扶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保证,需要得到上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疏离还表现在技术层面,以宁波为例,在公共图书馆检索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镇级图书馆,社区圖书馆馆藏信息并不存在,从而造成社区公共阅读资源与居民近在咫尺而难以及时互动,如果改变的话,那么包括拆迁安置社区在内的所有社区图书馆公共阅读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文化帮扶功能显然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1]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5).

[3]万勇.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类型和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孙其昂,杜培培.城市空间社会学视域下拆迁安置社区的实地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编号Y201738605)、2017年度宁波市软科学项目(编号2017A1009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区图书馆
县级图书馆未来走向趋势探索
关于社区图书馆若干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城市新型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探析
社区图书馆现状与思考
新时期社区图书馆建设综述
社区建设图书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