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基础阅读》课程教学改革
2018-01-02刘娜田杨申艳星
刘娜+田杨+申艳星
内容摘要:《基础阅读》课程是为我校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中“读”的能力,此外阅读理解题型是各大英语类考试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英语阅读能力是制约英语学习者的一个关键因素。该研究通过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基础阅读》课程中,一方面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也试图提高学生英语类考试通过率,尤其对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础阅读》 图式理论 阅读理解能力
《基础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大一及大二阶段开设的英语基础课程,通称“泛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技能中“读”的能力。该课程通常被认为是精读课的补充,是在精读的基础上泛泛而读各式各样的杂文,这样的文章在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大的。同时,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阅读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也会伴随学生终身。就实际而言,各类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例都不小,是考各类英语考试中的必考题型。综合以上几点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对外语学院大一及大二年级《基础阅读》课程展开为期两年的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可行性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与课后练习以及科学的评价模式,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服务,尤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相对而言难度较大的的阅读理解题型,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校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1、《基础阅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属于信息输入型的接受性技能。汉语文化语境下的英语语言学习,听、说、写三种语言技能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大量的书面信息输入,即阅读的基础上的。可见,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外语学院从大一开设《基础阅读》课程,共四学期,每学期36个学时,使用教材为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阅读》教材,外语学院自2010年投入使用该套教材。《基础阅读》在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该套教材节选的是英文原版文章,题材及体裁多样,涉及小说、戏剧、议论文等方面,从四册教材文章的编排来看,难度区分主要体现在体裁方面,一二册以小说为主,三四册加大了论述性文章的比重。从篇幅数量看,每册教材也不统一,三册多达41篇。36个学时的课程要涵盖所有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是一个问题。有的教师选取18篇文章,有的则选取9篇,因此教学内容基于什么样的标准来取舍?所选文章是否能突出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从中达到学习目的?
(2))教材没有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在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只能自我发挥,求助于网络等公共资源。
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1)如何使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原则上讲基础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测,比如生单词的意义、段落的意义等,但是从其它方面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不一致,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统一。通过对教授过和正在教授该课程的教师进行访谈,有的教师侧重于单词的讲解,有的侧重于篇章结构的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的表述,因此探讨出一套切实可行并相辅相成的讲解模式与框架是教学方面的一个问题,由此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系统的把握该课程的重点。
(3)鉴于该教材体裁的多样性,授课方式无法突出课程自身特点。小说类文章很接近《英美文学》,议论性文章又类似于精读《精读》,因此探讨出符合该教材与该课程自身的授课特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教学评估体系难以反映出教学内容。传统的评价模式以考试为主,题型主要包括阅读理解,但是无法与教材结合起来,反映不出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探讨出一套科学、严密,同时又能反映出教学内容的评价体系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1)针对我校外语学院学生而言,该套教材的词汇量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范围,从大一开始直接阅读英文原版文章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学生的重点放在了查阅单词上,这也是阅读过程中所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认为只要把单词的意思理解就能理解文章,最终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兼顾对于篇章的整体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個问题。
(2)由于电子词典等工具的普遍使用,很多学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对于单词的理解往往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不能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如何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快速理解单词并与篇章结合起来是另一个问题。
2、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基础阅读》课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针对教材的问题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基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基础之上,确定每册教材必讲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四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出现只注重学生兴趣而只选取小说类体裁文章的趋势,尽量做到每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均衡,使学生熟悉各种类型文章的词汇库,了解各类文章的框架模式并学以致用。
二、针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该研究拟通过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来解决。
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是认知的框架,是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以等级层次的形式按不同的分类,有条不紊地长期储存于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或认知图式)。它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构建意象、创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 人们在理解和认识新事物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了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阅读理解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过程。endprint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1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rhetorical schema)。语言图式指的是学生掌握的有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在外语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包括学生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语言中的词序、句型、语调和词尾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读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内容图式是读者对一篇语言材料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有着深刻的文化色彩。形式图式指的是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能识别不同文体特征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图式理论可以应用到不同模块的教学中。
首先,提高语言能力,扩充语言图式。单词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依赖词典,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因此首先指导学生将一篇文章中的相关词汇汇集起来,通过词汇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应给出相应的同义词、反义词和与其搭配的词,传授新的概念,与相应的知识图式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基础阅读》课程词汇学习手册,为以后的教学和学习服务。
其次,扩大阅读量,丰富内容图式。内容图式是文本内容以外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通过推理及互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知识的记忆。阅读中,读者只有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后,意义才产生,理解才实现。因此除了課堂上讲解的课文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同一作者相关的作品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足够的背景知识,建立相应的内容图示。
再次,区别文章体裁,完善形式图式。这也是为什么要选取不同体裁文章的原因。对形式图式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文章的中心词句,从而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如故事、寓言、说明文、论说文等,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越熟悉某种文章结构,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就越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读起来就得心应手, 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体裁,进行分类指导,总结各类体裁文章在词汇与句法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完善学生大脑中的形式图式。
三、针对科学评估体系的制定,该研究拟在《基础阅读》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在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在英语泛读教学实践中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须要注意的问题。合理制定课前、课中及课后的评价模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动向。
3、结论
《基础阅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能力,因此图式理论对于提高一般的阅读能力都是有帮助的,该研究不仅仅能应用到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也受益匪浅。但是如何能将该研究扩展到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勤.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电大学报,20079(1):60-63
[2]彭艳虹.现代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5(7):160-162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72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