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安徽段集装箱港口规划布局方案
2018-01-02姜玉波
姜玉波
【摘 要】 为有效整合长江流域安徽段(皖江流域)集装箱港口资源,在分析流域内港口开展集装箱运输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确定其发展定位,并结合有关港口的发展经验,提出“合作发展、错位发展、创新发展”的发展思路。从影响集装箱港口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因素入手,研究确定皖江流域集装箱港口总体布局方案及集装箱港区布局方案。
【关键词】 安徽;长江经济带;集装箱;港口布局
1 现 状
长江流域安徽段(亦称“皖江流域”)紧邻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地处我国“ T ”字形生产力结合部,水运条件优越,产业密集,是安徽省经济总量最大、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长江流域安徽段集中了4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4个安徽省重要港口、1个一般性港口,以及安徽省大部分集装箱码头。
目前,长江流域安徽段内开展集装箱运输服务的港口港区包括芜湖港朱家桥港区,马鞍山港人头矶港区、郑蒲港区,合肥港南淝河港区,安庆港中心港区五里庙作业区,铜陵港横港港区,池州港江口港区等,共有集装箱泊位22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19万TEU。从1990年开始经营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装卸业务以来,长江流域安徽段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底已达到95.6万TEU,“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3.9%,已发展成为腹地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点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区域内内河集装箱运输存在集装箱码头服务水平不高、总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角度认真研究区域内集装箱港口的布局和分工,有效整合区域内集装箱港口资源,促进集装箱港口群的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发展定位
根据长江流域安徽段集装箱港口所在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皖江集装箱港口发展条件,确定发展定位:长江流域安徽段集装箱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沿海港口的重要喂给港和长江流域集装箱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港口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3 发展思路
3.1 合作发展
合作发展是指通过资源整合来推动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各要素集聚和优化,实现多方共赢,提升长江流域安徽段集装箱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1)整合芜湖港、马鞍山港两港集装箱港口资源。芜湖港的集装箱港区主要包括长江右岸朱家桥港区和三山港区,其中,朱家桥港区是全省集装箱中转港区,三山港区主要服务后方产业园区集装箱运输服务;马鞍山港正在着力打造长江左岸的郑蒲港区。两港集装箱码头位于皖江黄金水道最东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最为优越,腹地经济基础十分雄厚,是皖江集装箱枢纽港的最佳选择。目前,两港都在大力推进集装箱码头基础设施建设,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工程和马鞍山港郑蒲港区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为增强两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的竞争力,芜湖市、马鞍山市还分别出台了促进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集装箱港口发展层面,两港已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这将使两港在与毗邻的江苏省、湖北省港口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此,两港须打破行政区划,大胆创新,通过产权纽带、联盟经营等多种渠道整合集装箱港口资源,以实现集装箱港口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结成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港口联盟体,将两港打造成为皖江集装箱枢纽港。
(2)在皖江下游形成以芜湖港、马鞍山港为枢纽,以合肥港为补充的集装箱港口群。一方面,受航道条件限制,合肥港只能通行~吨级船舶,在一般情况下集装箱船必须到沿江港口中转;另一方面,合肥市是安徽省集装箱箱源重点区域,根据调查,目前安徽省约有33%的集装箱生成量来自合肥市,芜湖港每年约有15%的集装箱吞吐量来源于合肥市。因此,应加强两港与合肥港的业务合作或资产整合,吸引合肥市腹地内的集装箱通过两港中转,使合肥港成为两港的喂给港,支撑芜湖港、马鞍山港皖江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3)在皖江上游形成以安庆港为中心,以池州港、铜陵港为补充的集装箱港口群。安庆市地理位置特殊,处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因而可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皖江上游重点打造安庆港中心港区集装箱码头,使其发展成为皖西南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口。铜陵港和池州港可以发展成为服务属地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装箱中转港口,并通过开通安庆―池州―铜陵班轮航线,在皖江上游形成以安庆港为中心,以池州港、铜陵港为补充的集装箱港口群。
(4)加强与大型集装箱港口企业、航运服务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航线开辟、集装箱港口建设、货源组织、信息共享、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实现共赢。
鉴于大型航运企业、船代、货代公司等对设定贸易条款有重要作用,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鼓励代理服务企业向货主推荐以FOB(芜湖港)、FOB(马鞍山港)、FOB(合肥港)等条款报价。
3.2 错位发展
错位发展是指在辐射范围和港口功能方面有所侧重,最终实现皖江集装箱港口的合理分工,避免出现区域内集装箱港口的过度竞争。
(1)辐射范圍层面。芜湖港、马鞍山港在资产整合和组合发展的基础上,将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发展成为皖江右岸的集装箱枢纽港区,重点辐射带动皖江右岸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等区域经济发展;将马鞍山港郑蒲港区发展成为皖江左岸的集装箱枢纽港区,重点辐射带动皖江左岸芜湖、马鞍山、合肥、六安、滁州,以及皖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合肥港主要喂给芜湖港、马鞍山港。皖江上游重点发展安庆港中心港区,将其打造成为皖西南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口。铜陵港和池州港主要服务港口属地范围内的集装箱中转运输。
(2)港口功能方面。芜湖港、马鞍山港在航线开辟方面应有所侧重,形成各具特色的航线体系。在皖江上游应以安庆港为中心,发展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运输航线,不仅能推动安庆港、池州港、铜陵港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还可以强化芜湖港、马鞍山港的枢纽港地位。endprint
3.3 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主要是指創新发展理念,以更宽视野在更广范围谋划集装箱港口的发展。
(1)通过产权纽带、联盟经营等多种渠道整合芜湖港与马鞍山港的集装箱港口资源,以实现港口间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结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港口联盟体,吸引大型货源企业和航运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建、共用集装箱港口,提升区域集装箱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强化皖江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由安徽省内各港口企业集团、大型航运企业等共同组建皖江驳船公司,旨在形成以芜湖港、马鞍山港为中心的内支线运输,负责两港与安庆港、铜陵港、池州港、合肥港等港口之间的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带动其他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展枢纽港货源。
(2)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交通体系、物流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港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港口与后方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路网衔接建设,形成完善的港口综合集疏运系统,为拓展港口的货源腹地创造基础条件。加强港口货代、船代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建立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港口服务网络。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应研究设立内陆“无水港”的可行性,实现港口运输服务向纵深延伸和广域辐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临港加工贸易、港口物流业等临港产业,促进以集装箱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集聚。
(3)创新监管模式,最大限度简化通关手续,实现省内直通关服务;推行“舱单互认,就地报关”通关监管模式;全面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规范并整合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4)依托集装箱港区,积极建设和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并逐步转型成为安徽省自由贸易区。
4 规划布局方案
4.1 总体布局方案
影响集装箱港口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因素主要包括区位优势、港航基础设施条件、腹地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确定长江流域安徽段集装箱港口总体布局方案:
推动芜湖港与马鞍山港集装箱港口的组合发展,使其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港口、皖江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加快合肥港集装箱港区建设,打造江淮之间重要的集装箱港。在皖江上游重点发展安庆港,打造皖西南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港。在皖江区域内形成以芜湖港、马鞍山港为枢纽港,以合肥港、安庆港、铜陵港、池州港为皖江支线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4.2 集装箱港区布局方案
长江流域安徽段集装箱港口共布局6港14区,包括芜湖港朱家桥港区、三山港区,马鞍山港郑蒲港区、人头矶港区,合肥港南淝河港区、派河港区、居巢港区,安庆港中心港区五里庙作业区、长风作业区、皖河农场作业区,铜陵港横港港区、永丰港区,池州港江口港区、梅龙港区,其中:芜湖港重点发展朱家桥港区,打造皖江南岸集装箱枢纽港区;马鞍山港重点发展郑蒲港区,打造皖江北岸集装箱枢纽港区;合肥港重点发展南淝河港区和派河港区,打造服务于合肥东、西产业片区的集装箱核心港区;安庆港重点发展长风作业区和皖河农场作业区,打造服务于安庆东、西产业片区的集装箱核心港区;铜陵港重点发展横港港区;池州港重点发展江口港区,服务于属地产业发展。沿江各港集装箱港区及功能定位见表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