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神经淋巴瘤一例误诊剖析
2018-01-02韦莎莎李小宝
韦莎莎,李小宝
原发性神经淋巴瘤一例误诊剖析
韦莎莎,李小宝
原发性神经淋巴瘤病;误诊;代谢性脑病
原发性神经淋巴瘤(primary neuro lymphomatosis, PNL)指淋巴瘤直接侵及周围神经系统,出现多个周围神经、神经根、神经丛及颅神经受损的症状、体征,多表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PNL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亦无特异性,误诊率高。我院近期收治1例PNL,现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女,58岁。因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3个月,加重10 d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步态不稳,易偏斜,记忆力下降,遂到我院就诊。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双侧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可见片状及双侧大脑脚对称性结节状稍长T1、T2信号改变,边缘欠规整,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变化(图1);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左侧侧脑室体部旁稍高信号。诊断为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出院。10 d前上述症状加重,行走需人搀扶,记忆力明显下降,遂以代谢性脑病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高级认知功能正常,一字步不稳,单脚站立(+),双上肢Rossolimo征(+),Gordon征、Pussep征均(+),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查血中性粒细胞0.83,血小板119×109/L,红细胞4.09×1012/L,血红蛋白132 g/L;丙氨酸转氨酶159.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13.3 U/L,总蛋白53.2 g/L,白蛋白32.6 g/L,谷氨酰转肽酶78.1 U/L;IgG 8.72 g/L,IgA 1.66 g/L,IgM 1.44 g/L;补体C40.14 g/L。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再次行头颅MRI平扫及DWI示:病变范围较前扩大;增强扫描示:左侧额叶病灶呈“开环征”强化(图2)。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示:病变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值下降,胆碱类化合物(Cho)峰值升高,NAA/Cho比值下降,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图3)。行颅内病灶活组织病理检查示: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大B细胞淋巴瘤可能性大。骨髓穿刺示:粒细胞增生,未见异常细胞。胸部及全腹部CT增强扫描等检查未见异常。确诊为PNL,予利妥昔单抗及甲氨蝶呤联合化疗1周,左侧肢体无力症状较前好转,记忆力改善后出院。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好转,复查头颅MRI提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图4)。
图1原发性神经淋巴瘤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双侧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见片状及双侧大脑脚对称性结节状稍长T1、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变化
图2原发性神经淋巴瘤再次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示:左侧额叶病灶呈“开环征”强化
2 讨论
PN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侵袭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50~60岁人群,免疫缺陷患者亦常见,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学者认为PNL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的B淋巴细胞在不受免疫监视下过度增长,依靠表面特殊表达的神经系统分子特异连接形成有关[2]。
图3原发性神经淋巴瘤磁共振波谱成像示:病变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值下降,胆碱类化合物峰值升高,出现高耸的脂质峰图4原发性神经淋巴瘤化疗后头颅MRI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
PNL好发于幕上,常见于大脑半球、胼胝体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者以多发对称性病灶常见[3]。临床多以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部分患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因病灶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定位体征。本例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步态不稳、反应迟钝等症状。PNL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密集,网状纤维丰富[4]。
影像学诊断是PNL首选无创确诊手段。MRI最常用,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入细胞间隙,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T1WI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DWI高信号[5];多发病灶多经V-R间隙传播[6],周围血管呈“葱皮样”环状排列,似袖套样改变,肿瘤生长迅速并浸润血管壁,破坏血脑屏障,因而坏死、囊变少见[7],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由于细胞侵袭可表现为出血、囊变。由于PNL周围血管浸润生长、组织结构异质及对血管阻挡造成肿瘤生长不均匀,MRI增强扫描表现为四不像特征,如“缺口征”、“尖角征”和“脐凹征”,部分肿瘤累及胼胝体,冠状面可出现“蝶翼征”[8],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开环征”。相关文献报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MRS检查能显著提高PNL确诊率,NAA峰下降、Cho峰增高、Lip峰高耸为MRS特征性表现[9],考虑为淋巴细胞和大巨噬细胞成分增值速度快所致。CT扫描表现为等稍高密度影,肿瘤周围水肿程度因病灶浸润生长方式不同而表现不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0]。有研究发现18FDG-PET/CT对淋巴瘤分期及化疗效果评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11]。部分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多中心发展、跳跃性转移等因素,其影像学表现阴性,需根据具体病情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以确诊[4]。
本例以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接诊医师对PNL认识不足,加上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变累及范围广,呈对称性分布,初次MRI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致误诊。有研究显示罕见的特殊不典型PNL存在无强化病灶[12]。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使部分恶性淋巴细胞溶解,致病灶缩小,暂时缓解病情,但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短,易复发及影响诊断[13]。本例病初行MRI增强扫描时病灶未见强化,且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暂时缓解,误导临床认为治疗有效、诊断正确。
PNL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疗对患者预后和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临床要提高对PNL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尽早行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减少误诊误治。
[1] Grisariu S, Avni B, Batchelor T T,etal. Neurolymphomatosis: an International Primary CNS Lymphoma Collaborative Group report[J].Blood, 2010,115(24):5005-5011.
[2] 王昀,朱国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5):2731-2733.
[3] 刘玲,邓开鸿,宁刚.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J].华西医学,2010,25(3):560-563.
[4] 张剑宁,程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再认识[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1):1-4.
[5] 王学明.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误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9):3144.
[6] 徐成,杜崇禧,贺业新,等.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3):141-143.
[7] 王继伟,郑红伟,祁佩红,等.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4):8-11.
[8] 王秀玲,汪轩,张宗军,等.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199-203.
[9] 卢旺盛,黄敏华,田增民,等.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解剖与临床,2011,16(1):26-29.
[10] 向超,李茂.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666-669.
[11] Hutchings M, Specht L. PET/CT in the management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Eur J Haematol, 2008,80(5):369-380.
[12] 鲁珊珊,张玲,施海彬,等.典型与不典型原发中枢淋巴瘤的MRI及1H-MRS特征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10):1229-1232.
[13] 邱伟智,龚国梅,李文臣,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和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1):22-27.
550004 贵阳,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韦莎莎);550004 贵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李小宝)
李小宝,E-mail:583524863@qq.com
R733
B
1002-3429(2017)12-0043-02
10.3969/j.issn.1002-3429.2017.12.018
2017-07-18 修回时间: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