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氏芒针结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

2018-01-02王子臣杨晓锋左晓玲王秀忠李保存张东旭张丽玲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带脉夹脊腰痛

王子臣 杨晓锋 刘 冰 左晓玲 段 俊 王秀忠 李保存 张东旭 张丽玲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 050011)

沈氏芒针结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

王子臣 杨晓锋 刘 冰 左晓玲 段 俊 王秀忠 李保存 张东旭 张丽玲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 050011)

目的:研究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组(综合组)、沈氏芒针治疗组(芒针组)和推拿带脉治疗组(推拿组)各32例,观察3组对该疾病影响。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每周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综合组疗效尤为显著(93.75%),芒针组次之(87.50%),推拿带脉组相对欠佳(56.25%)。结论: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可靠。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痹证;夹脊穴;芒针;推拿;带脉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神经、肌肉、骨骼三者紊乱的常见表现,是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等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支持的下腰部疼痛总称。[1-2]美国内科医师学会调查显示:[3]“针刺对于慢性下腰痛疼痛的减轻和功能恢复都有一定的效果。”沈氏芒针创始人沈金山(1895~1968)先生,依据《灵枢·九针论》“长针”的有关记载,研制出5寸~3尺的芒针;后人称“沈氏芒针”。笔者用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下腰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依据美国内科医师和疼痛协会[5]《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的临床指南》标准确诊慢性下腰痛,即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无间歇性跛行,无神经根受累症状。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院区中西医结合门诊就诊下腰痛患者,确诊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经X线片检查排除骨折、结核、肿瘤等疾病后入组9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综合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6±2.11)岁;病程(4±0.21)月。芒针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5±2.82)岁;病程(4±0.15)月。推拿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5±2.75)岁;病程(4±0.11)月。3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综合组:给予沈氏芒针治疗及推拿带脉疗法,先由术者做芒针治疗,然后推拿带脉。(1)沈氏芒针治疗:患者俯卧于床上,按照《经络腧穴学》选位。主穴:病变棘突旁开1~1.5 cm对应的腰夹脊穴做为进针点(此处有深压痛)。用0.35×100 mm针(华佗牌一次性针),用双手夹持进针法,轻捻慢进直刺3.0~4.0寸,以患者下肢有明显走窜感或放电感为得气;然后施捻转补法1 min,即刻徐徐捻转出针并按压针孔2 min。配穴:L3/L4取髀关,L4/L5取阳陵泉,L5/S1取委中,用0.35×50 mm针(华佗牌一次性针)直刺1.0~2.0寸,得气后施提插泻法1 min,留针20 min。每日1次,周六、日休息,连续治疗2周(10次)。(2)推拿带脉法:患者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患者自然抬起两上肢尽量与肩等高,自然回落拍击腹部天枢、大横区域,力度由小逐渐增大,以耐受为度,频率20次/分左右,不计次数,每次拍5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14次)评定临床疗效。

1.2.2 芒针组:治疗同综合组中的沈氏芒针治疗。

1.2.3 推拿组:治疗同综合组中的推拿带脉疗法。

1.3 观察项目 观察3组治疗前后每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

1.4 疼痛程度评定方法 ⑴采用VAS法评分患者下腰痛疼痛程度。以长10 cm的标尺两端分别标记“0”分和“10”分,“0”分提示无痛,“10”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嘱患者在标尺上标出可代表其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后据此进行评分。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做评分。⑵疗效标准:痊愈,腰痛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有效:腰部疼痛基本消失,有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无效,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变化。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芒针组和推拿组(P<0.05)。详见表1。

表13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综合组3226(81.25)4(12.50)2(6.25)30(93.75)*芒针组3225(78.13)3(9.37)4(12.50)28(87.50) 推拿组326(18.75)12(37.50)14(43.75)18(56.25)

注:与芒针组、推拿组相比,*P<0.05

2.2 3组治疗前后慢性下腰痛疼痛情况比较 综合组治疗后每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情况均优于芒针组和推拿带脉组(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时间发作次数(d)持续时间(min)疼痛程度评分(分)综合组32治疗前9.81±0.2536.76±2.693.83±0.38治疗后3.29±0.04*△2.19±0.05*△0.07±0.25*△芒针组32治疗前9.45±0.2133.15±2.433.77±0.43治疗后4.25±0.22*3.79±1.15*0.10±0.39#推拿组32治疗前9.74±0.2534.56±2.133.72±0.35治疗后8.25±0.2922.15±1.26*2.11±0.3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芒针组和推拿组比较,△P<0.05,与推拿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对腰痛早有认识。《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也。”《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痰饮,气滞血瘀闪挫标也。”《诸病源侯论·腰背病诸侯》提到:“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另《丹溪心法·腰痛》认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由此可见腰痛的病机往往虚实夹杂,慢性下腰痛患者大部分都有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证治汇补·腰痛》曰:“治腰补肾为先,而后随邪六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因此治疗上应祛邪与扶正并重,芒针与推拿带脉配合可以达到祛邪扶正的作用。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选病变相应的腰夹脊穴为主穴。临床研究提示芒针深刺腰夹脊穴能更好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疼痛。[6]用CT扫描发现,芒针深刺腰夹脊穴产生的肢体放电感与针刺激腰脊神经根有关,[7]所以有明显的走窜感或放电感。线性带脉位于侧腹部,[4]它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出发,向两侧横行经过膀胱经第一条线、第二条线至身侧胆经最终左右两侧交汇于耻骨和肚脐之间的小腹部。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肚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带脉主要联系下腹部的脏腑器官,是经脉中唯一横行于腰腹部的经脉,能约束纵行之脉,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蹻脉皆受带脉之约束。《奇经八脉考·带脉篇》曰:“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王叔和《脉经》曰:“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因此,拍带脉可以调节腰腹部经络的气血,促进腰痛患者骨骼、软组织的恢复。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推拿带脉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重要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核心稳定肌力的减退造成了腰椎稳定性的降低,才是慢性下腰痛患者腰痛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认为在核心稳定肌肉当中有两部分肌肉需要特别关注:一是骨盆底部肌肉非常重要;二是腹横肌,它是4块腹肌中最深层的肌肉,[8]其起于第7~12肋骨的内侧面、胸腰部深筋膜、髂脊的内唇及腹股韧带的上外段,纤维是横行,走向前内侧,移行成腱膜,参与腹直肌后鞘组成,止于腹白线。当它收缩时,好似腰带一样,压缩内脏,增加腹压,增强腰椎的稳定性。腹横肌的走向与带脉的走向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因此推拿带脉可以有效增强腹横肌的肌力,从而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常用的核心稳定肌肉训练方法像燕飞、拱桥式,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确有难度不易坚持,而推拿带脉简单、易行、好坚持,总之,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下腰痛操作选穴少而精、痛苦小、操作简便、易于坚持。

[1] Comachio J, MagalhaesMO,BurkeTN,etal.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ioma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5,16(1):1-7

[2] Guzman J,Esmail R ,KarjalainenK,etal.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systematicreview[J] .BMJ ,2001,322(7 301):1 511-1 516

[3] AmirQaseem,MD,PhD,MHA;TimothyJ.Wilt,MD,MPH;RobertM.McLean,MD;andMaryAnnForciea,MD.Noni nvasive Treatments for Acute,Subacute,and Chronic Low BackPain: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S].Clinical GuideLine,2017,1

[4] 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4

[5] Roger Chou,AmirQaseem ,Vicenza Snow, 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ein [J].Ann Intern Med ,2007,147:478-491

[6] 王子臣.芒针结合CT定位深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19):2 983-2 985

[7] 王子臣.芒针深刺腰夹脊穴相关解剖关系的影像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3):39-41

[8] 易秉英.针刀医学应用解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70

R246.6

A

1007-5615(2017)06-0045-03

* 河北省石家庄市科技局科研项目:No.161460803

(2017-06-16 收稿)

猜你喜欢

带脉夹脊腰痛
夹脊穴考辨
“以带为枢”论治经络病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职业腰痛早防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八字诀养好带脉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