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就是力量
——关于小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8-01-02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谈永康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批判性习作小学生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谈永康

谈永康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首席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教学研究分会理事,《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编委。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松江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着力建设“三分钟讲故事”与“小学生二十四节气”课程,持续推进“每月读好书”与“真作文”教改行动。语文教学专著有《节气里的读写》等6种。

思维就是力量
——关于小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谈永康

激发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最高级、最核心的能力。培育批判性思维有利于革除小学语文教学弊病,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把握批判性思维,需要避免批判性思维就是否定等认识误区。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须抓住阅读、习作主渠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习惯,教师也要做出表率。

小学语文 批判性思维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近年来,激发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于漪先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最高级也是最核心的能力。”如何认识批判性思维,既关系到课程理念的更新,又直接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理应得到我们小语界的重视。

一、何为批判性思维

自从美国学者格拉泽尔于1941年提出“批判性思维”后,几十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概念。罗伯特·恩尼斯给出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考,着重于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马修·李普曼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熟练的、可靠的思考,因为它对背景很敏感,依赖于标准,并且是自动调整的,所以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判断”。国内比较权威的解释有谷振诣、刘壮虎提出的 “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有几个特征:一是带有反思性,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思维,即元认知;二是具有标准,准确性、相关性以及深度是批判性思维的标准要求;三是目的明确,思考真实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才会起作用。批判性思维是有品质的思维,具备批判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同时兼具良好的情感因素,如好奇、自信、开放和坚毅。

要全面理解批判性思维概念,需要避免如下误区:

误区一:批判性思维等于否定。

尽管“批判”这个词经常带有否定的意思,但在“批判性思维”中没有否定含义,这里的“批判”是核查、反思我们思想的依据的意思。批判性思维的内核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显然,它不等同于否定。

误区二:批判性思维否定感性或感情。

批判性思维提倡理性,但不等于否定或排斥感性。批判性思维不是没有情感的思维。的确,一些情感会妨碍批判性思维,比如愤怒。另一方面,某些情感状态会有助于批判性思维,比如对知识的热爱与真理的追求等。当理性发展,思维水平也必然提高,我们的感性(感情)将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持久、独立。因此英国批判性思维专家费希尔说,批判性思维需要有相当的想象力。多数专家也认为 “批判性思维不会削弱想象力和合理的情感培养”。

误区三:批判性思维等于辩论。

批判性思维不等于辩论。辩论是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辩论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更多时候,我们不一定需要一个现实中的对手去辩论,可以与自己对话,也可以同一本书的作者进行虚拟辩论。

误区四:批判性思维就是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不局限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部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是不同的,它首先从发现和提出真问题开始,还包括了说明观点、相信结果等要素。

二、为什么要从小培养批判性思维

明确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那么为什么要从小培养批判性思维呢?

1.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利于革除小学语文教学弊端

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成为顽疾,恐与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无关系。

作为语文课程实施主要形态的阅读教学,其症结在围绕文本内容做过度过深解读,连一读就懂的白话文也要就文意做繁琐问答。有专家把这种阅读称之为 “海绵吸水”:一股脑地吸收信息和知识,越多越好。这种方式优点是大量吸收,为今后学习与进一步思考奠基;不足在于这种学习方式较少需要选择、鉴别、评价、迁移等复杂的智力活动。长此以往,学生阅读主体性不易发挥,势必影响其阅读的兴趣,其能力发展也必然堪忧。因此针对这种“海绵吸水”式的阅读理解,需要运用批判性阅读理解方式来加以改善。其实,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大多数问题来说,只有最佳答案而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思维与讨论的空间才会较大。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思考,有根据地思考,与其他思想观点进行“磨砺”,最终确认相信什么以及如何行动。如此,这样的阅读教学势必是充满活力与魅力的。

小学生表达存在不知写什么与不知如何写的困难。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习作是概括与思维的活动,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真问题,对自己的想法、感受提供足够的材料与证据,且需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因此,习作教学本身就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上海师大詹丹教授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指出 “学生作文缺乏思维训练,除开过度依赖材料隐含的思想,把材料作文当成扩写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问题表现”,他归纳了三种。分别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抹杀个性,空发高论。这三方面的问题,其实是批判性思维的不足。罗马非一天建成,批判性思维需要从小学、初中就关注,并加以培育。

2.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中小学教育当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中国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死记硬背,现代教育又追求“标准化”,当下教育对学生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这么多的要求与希望之下,小学生如何和谐成长?

有专家提出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切入口。刘壮虎等指出:“中国文化缺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传统,在人们的思维素质中,逻辑观念淡薄,缺乏批判性思维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帮助我们松软板结的思维土壤,激活僵死的思考系统,增强思维空间的兼容性。”这是很有见解的主张。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我们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是鼓励质疑,承认学生有差异,给他们出错的权利,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彼此对话,让学生去经历,去自我学习、自主成长。诚如董毓教授说的那样:“批判性思维其实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事实上,形成习性只能从小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培育批判性思维的做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从思维与表达而言,我们习惯地认为小学生只要记忆和简单的理解,只要记叙和简单地描写、说明等。事实上,美国等培养学生论述、讲理、探究、实证的习性是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的。苏联作文教学也认为小学生应该学会议论。

在学习中思维,在思维中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的能力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而是任何人都具备的思维品质,批判和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本性”。它是帮助我们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是人文学科,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人的文化、精神,也需要依据自身特点来落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标。

1.培养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

关于批判性思维,武志宏教授认为有三个要素:不懈质疑、多元意见和理性判断。他把质疑放在首位,肯定了提问的重要价值。

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原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其实是以问题为导火线,来点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以“四能”为标志:能够清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能对习以为常的观点、做法提出怀疑,对某些事实与说法提出疑义;能够清晰地界定和表述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习惯?

(1)经历思考的过程,不把答案作为终点。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答案作为思考的终点,而忽视了思考的过程。这常常意味着再有价值的问题,“说对”的只有一个,而其他孩子的想法则不被肯定,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学生怎么想,有没有找到答案,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考过程。答案不是思维的最终目的,思考的价值是学会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只有敢于提问、不断提问,时时处处有问题火花迸发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自由、热情、智慧与能量,语文学习才成为惊动人心的过程。不以答案为目的的思维与讨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批判性思维学习,也是最好的人文教育。

(2)鼓励每个人思考,不满足于个别精彩发言。

世界是多元而丰富的,批判性思维从对彼此的质疑开始,全面了解多元乃至对立的意见,最终依靠证据、依据进行判断,结果很有可能是否定了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是吸收对方观点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更完整更全面的想法。

因此,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激活每个人思考为目的,而这不但需要教师有民主的教学理念,更需要把思考与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个人。当下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式,鼓励每个学生思考、表达。美国凯根在1992年提出“发言卡”制度,就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发言卡是用来代表发言次数的卡片,每个学生在班级或者小组内每次发言都要拿出一张发言卡,发言卡用完的孩子只能提问,直到所有同学或组员发言卡都用完,再重新开始。诸如发言卡之类的教学创新,把阳光雨露洒向每个孩子,帮助他们学会独立、主动和负责任地思维。

总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交流和讨论。不论对别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都要有质疑的意识。要认识和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对复杂的问题有好奇心和耐心。但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也不是陷入怀疑主义,什么都不相信了。提问,甚至质疑乃是为了更好地相信。

2.在阅读教学中培育批判性思维

阅读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价值就在于视野的打开、视界的融合,也就是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和分析文章内容,独立思考,逐步建立自我,实现精神成长。美国2010年颁布的首部《英语语言艺术标准》就有这方面的要求,“评述文章中的看法和主张,讨论其观点有效手段及其依据的充分程度”。阅读教学就是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当下小学阅读课堂要做好三件事:

(1)引导学生准确解读。

《将相和》(沪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课文)讲述了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两个故事。课文的题眼是“和”字,学生怎么理解这个字呢?读几遍课文,学生认为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讲述的就是廉颇与蔺相如由“和”到“不和”最后又“和”的故事。乍看,这不错。但细读文本,这样教“和”字显然浅了,且学生基本能自己读懂,教师教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查《说文解字》得知,“和”字本义是“应和”。以此来审视两个故事,即在初步读懂故事基础上,让学生来看看课文怎么来写将相二人 “应和”的。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发现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在外交场合唇枪舌剑,为赵王赢回尊严,而廉颇带领军队守在边界,正是两人行动上的“应和”,才让赵国在渑池之会上没有吃亏。到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考虑个人利益多了,欲让蔺相如难堪。好在蔺相如为了赵国利益一再避让,甚至忍让,廉颇幡然醒悟,于是上门请罪。正是两人都想到了 “赵国利益”,心往一处想了,才最终实现了“和”。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紧密贴合历史语境与文本语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判断,都更为准确与深入。这种基于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实践活动很受学生欢迎。

(2)组织难点充分讨论。

贾老师教三年级 《全神贯注》,简单地梳理了课文内容后,就最后一节提出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议学:“罗丹全神贯注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全神贯注是不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必须做到的?”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教学重难点,涉及文本主旨。学生议论纷纷,认为玩电脑、看电视、做坏事等不需要全神贯注,而写字、作文、上课等就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此时,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作者提倡“全神贯注”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值得做”“而且做得好”。贾老师组织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看法,既深入理解了关键句,突破了难点,发展了语感,又让学生思维更加缜密、辩证,是紧密联系语言文字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3)联系生活创新思维。

《落花生》是经典课文名篇,许地山肯定了落花生的品质,但有时代的局限。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教《落花生》,在把握文本、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站起来”学习,教学“议花生”时,围绕“当今社会,你愿做苹果这样的人,还是愿做落花生那样的人”的辩题,学生自愿组成了两派,“苹果们”高居讲台,“落花生们”在自己座位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优点,又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后联系时代阐述了自己要做苹果 (落花生)这样的人的理由,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争论中高潮迭现。最后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到底要做怎样的人,谁来归纳一下?”学生们不约而同,认为既要像落花生这样脚踏实地,也要像苹果那样敢于推介自己。老师说:“台上的‘苹果们’请回自己的座位,和‘落花生们’融为一体吧!”这样的一课,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更新且更全面的感悟与升华,可谓精彩!

3.在习作教学中培育批判性思维

习作是学生学习表达自己见闻、感情、观点的活动。小学生习作要“两条腿走路”,课堂跟着老师学习作文,习作内容往往大同小异;课外虽然更多地自由习作,但教师仍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揭示生活中的“真”,鉴别、弘扬生活中的 “善”,描写、定格生活中的“美”,这个过程是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教学中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1)训练清晰准确地表达。

清晰性与准确性是衡量批判性思维的标准之一。清晰表达是指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继而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知道。为了达到清楚地表达往往需要知道谁是听众或读者,预先考虑他人对自己的内容感到困惑或有兴趣的内容,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是学生叙事真实,写景、状物客观等,必要的时候可以去访问、调查,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习作时教师可设计评价清单,引导学生拟稿、修改、回顾。

(2)培养一定的议论能力。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但需要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一点议论,对小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难。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掌握简单的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我吃了一个苹果。”这是记叙。“这个是大苹果。”这是说明。“苹果比梨子甜。”这是议论。“这个苹果多好啊!”这是抒情。名师贾志敏先生曾撰文介绍一个南方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特别会写精辟的议论,如“100分会把孩子变成100岁”“差生是差的老师和差的家长联手缔造的”,等等。我曾试着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话题作文”的小试验,提供对立或有思维空间的话题,如“熄灯一小时有意义吗”“冬天是否死气沉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说明理由,表明态度,然后习作,相关成果获上海市写作学会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吴立岗教授介绍苏联小学作文教学的经验,肯定了他们在小学就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小学作文题目中有不少属于议论范畴,如《什么叫诚实》(四年级)、《人为什么活在世上》(五年级)、《在和平时期能不能表现英勇坚毅精神》(六年级)等。

可见,只要命题合适,学生完全可以“指点江山”,学习议论。

(3)尝试研究性写作。

要改变小学生只写回忆性记叙文的倾向,需要革新习作形式,就批判性思维培养而言,比较新鲜有效的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

跟国外小学生对比,我国小学生写纪实作文、想象作文水平不差,距离最大的恐怕是研究性习作。在美国,一个10岁的中国孩子,可以写《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孩子写成的习作打印了20多页!国外比较有名的小学研究性习作题目还有《在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以杂志的形式介绍一种动物》《有计算机还要不要背乘法表》等。

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时,往往需要围绕论题大量阅读,搜集材料,对众多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整理成文。在写的时候还要琢磨:我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他们在进行信息收集、实际观察和观点碰撞等相关活动后发展自己的思维,最后得出有较充分依据的结论。学习作文与学习做人开始融合。

4.教师重在示范与民主

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做批判性思维精神的模范,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虚心、求真、理性、开放、反思和公正的态度,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鼓励学生自主自立。语文老师教学要民主,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改变观点,允许学生保留意见,等等,以创设安全的人文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忘掉自己是语文教师,回到阅读者身份,看看自己存在什么问题,然后换位思考,作为学习语文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最后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来判断自己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引领与提升。作文教学中要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言之有物、有情、有理、有据,写出有创造性的习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引人入胜的事情的。”小学语文倘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于批判性思维培养上有所着力与创新,那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有希望臻于此境界的。♪

[1]于漪.思维才有力量[J].语文学习,2016(5).

[2]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易英华.批判性思维教学:语文教育的范式转化——批判性思维专家董毓教授访谈[J].语文学习,2016(10).

[4]曹明海.语文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5]董蓓菲.基于合作的十种学习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4(5).

猜你喜欢

批判性习作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