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曲牌的初步研究
——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统计与初步分析为例
2018-01-02夏侯玲玲
夏侯玲玲
高腔曲牌的初步研究
——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统计与初步分析为例
夏侯玲玲[1]
本文对《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全国演唱高腔的剧种和曲牌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腔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第二部分是高腔曲牌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第三部分以两首曲牌为例,论述高腔曲牌间存在流变的可能性。
高腔/剧种/曲牌/流变
关于弋阳腔和高腔的关系问题,学界基本的看法是:弋阳腔是高腔,高腔不一定是弋阳腔。从早期江西弋阳腔的高腔到后来各地高腔的出现,高腔的含义也有了很大变化,不同的地方剧种赋予了“高腔”一定的地方性理解。由此,高腔所普遍具有的三大特性成为这一声腔的划分依据,它们分别是帮、打和唱。也就是说,无论各地方剧种如何变化,凡是具有以上三大特性的一定属于高腔。但是,现实情况有一些实际的变化,有些高腔已经明显的对三大特性有模糊的倾向,也有一些地方剧种不再称呼高腔,但实际上还有以前高腔特性的影子。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尝试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共49本)对全国各剧种的高腔进行统计,梳理高腔曲牌在全国各剧种中的使用情况,为下一步研究高腔曲牌在各地剧种流变关系奠定基础。
一、高腔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
从统计数据看,全国共有27个剧种唱高腔。它们分别是江西的赣剧高腔、都湖高腔、东河戏高腔、旴河戏高腔;湖南的湘剧高腔、衡阳湘剧高腔、祁剧高腔、辰河戏高腔、武陵戏高腔、荆河戏高腔;浙江的新昌调腔高腔、宁海平调高腔、松阳高腔、婺剧高腔、瓯剧高腔、台州乱弹高腔;安徽的岳西高腔、目连戏高腔[2]安徽目连戏有三个分支构成,分别是南陵目连戏、东至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贵池傩戏高腔、徽剧高腔;四川的川剧高腔;江苏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高淳高腔;山西的清戏高腔;广西的桂剧高腔;湖北的清戏高腔;山东的柳子戏高腔。
在这些剧种中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以高腔作为其中一种声腔的多声腔剧种。
以高腔作为其中一种声腔的多声腔剧种,包括江西的赣剧高腔、都湖高腔、东河戏高腔、旴河戏高腔[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的旴河戏,在当地被称为孟戏,因为演唱孟姜女的故事而得名。孟戏主要是在春节时为酬神祭祖而演出,有完整的民间礼俗仪式。经过田野考察得知,孟戏只唱高腔,高腔的曲牌比较古老,演唱方式也非常独特。;湖南的湘剧高腔、衡阳湘剧高腔、祁剧高腔、辰河戏高腔、武陵戏高腔、荆河戏高腔;浙江的婺剧高腔、瓯剧高腔、台州乱弹高腔;安徽的贵池傩戏高腔、徽剧高腔;四川的川剧高腔;广西的桂剧高腔;湖北的清戏高腔;山东的柳子戏高腔。其中,江西的旴河戏高腔、湖北的清戏高腔虽然属于多声腔剧种,但实际上都是以高腔为主要声腔,高腔的比例占绝大多数。
第二,只唱高腔的单一声腔剧种。
只唱高腔一种的单一声腔剧种,包括浙江的新昌调腔高腔、宁海平调高腔、松阳高腔;安徽的岳西高腔、目连戏高腔;江苏的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高淳高腔;山西的清戏高腔[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第1906页提到:“现在范村艺人多已谢世,故清戏已名存实亡、沦于绝响。”。其中,安徽的目连戏高腔和江苏的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都是以演出目连戏为主要目的,目连戏是一种宗教戏,由僧道做法事发展成戏曲演出。目连戏主要唱高腔,高腔的比例占绝大多数,佛曲和民歌曲调的比例占很小一部分。因此,笔者把这两个地方的目连戏归纳为单一声腔剧种。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高腔分为多声腔剧种和单一声腔剧种两种情况。多声腔剧种中的旴河戏高腔、湖北清戏高腔与单一声腔剧种较为接近。单一声腔剧种中的高腔有几个共同点:1.历史都非常久远;2.有酬神祭祀仪式;3.演唱方式很接近;4.旋律曲调较一致。
通过论述,初步推断,单一声腔剧种的高腔有可能是多声腔剧种高腔形成的基础。单一声腔剧种中的高腔,如浙江的新昌调腔高腔、宁海平调高腔、松阳高腔;安徽的岳西高腔、目连戏高腔;江苏的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高淳高腔;山西的清戏高腔,以及与单一声腔接近的江西旴河戏高腔、湖北清戏高腔,以上高腔有可能早于其他地方剧种的高腔,这些需要大量的田野考察研究进行论证。
二、高腔曲牌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概况
(一)各地剧种高腔曲牌的数量统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全国共有27个高腔剧种,约847支曲牌。江西省共有4个唱高腔的剧种,共计204支曲牌(见表1)。其中,赣剧高腔有35支曲牌,都湖高腔有49支曲牌,东河戏高腔有49支曲牌,旴河戏高腔有71支曲牌[3]旴河戏(孟戏)高腔有两个分支,分别是刘家孟戏高腔和曾家孟戏高腔。其中,刘家孟戏高腔有43支曲牌,曾家孟戏高腔有28支曲牌。。湖南省共有6个唱高腔的剧种,共计142支曲牌(见表2)。其中,湘剧高腔有45支曲牌,衡阳湘剧高腔有20支曲牌,祁剧高腔有34支曲牌,辰河戏高腔有34支曲牌,武陵戏高腔有7支曲牌,荆河戏高腔有2支曲牌。浙江省共有6个唱高腔的剧种,共计97支曲牌(见表3)。其中,新昌调腔高腔有40支曲牌,宁海平调高腔有14支曲牌,松阳高腔有15支曲牌,婺剧高腔有19支曲牌,瓯剧高腔有5支曲牌[4]瓯剧高腔共有5支曲牌,1支[闹五更],4支佚名曲牌。,台州乱弹高腔有4支曲牌[5]台州乱弹高腔共有4支曲牌,1支[锁南枝],3支佚名曲牌。。安徽省共有4个唱高腔的剧种,共计123支曲牌(见表4)。其中,岳西高腔有49支曲牌,目连戏高腔有42支曲牌,贵池傩戏高腔有22支曲牌[6]安徽贵池傩戏高腔有6首佚名曲牌。,徽剧高腔曲牌有10支曲牌[7]安徽徽剧高腔有3首佚名曲牌。。四川省有1个唱高腔的剧种,川剧高腔共有151支曲牌。江苏省共有2个唱高腔的剧种,共计35支曲牌。其中,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有24支曲牌,高淳高腔有11支曲牌。山西省有1个唱高腔的剧种,清戏高腔共有5支曲牌[1]山西清戏高腔有2支佚名曲牌。。广西省有1个唱高腔的剧种,桂剧高腔共有21支曲牌。湖北省有1个唱高腔的剧种,清戏高腔共有64支曲牌。山东省有1个唱高腔的剧种,柳子戏高腔共有5支曲牌(见表5)。
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共有4个剧种204支曲牌。其中,赣剧高腔共35支曲牌,包括3支[驻云飞]、1支[驻马听]、1支[风入松]、1支[一江风]、1支[黄莺儿]、1支[剔银灯]、1支[尾声]、2支[江儿水]、1支[四朝元]、1支[江头金桂]、1支[下山虎]、1支[尾犯]、1支[撒帐歌]、1支[煞尾]、1支[红衲袄]、1支[皂罗袍]、3支[香罗带]、1支[掉角儿]、1支[天下乐]、1支[新水令]、1支[桂枝香]、1支[三春锦]、2支[大汉腔]、1支[小汉腔]、1支[醉太平]、1支[莺啼序]、1支[北点绛唇]、1支[孝顺歌]、1支[锁南枝];都湖高腔共49支曲牌,包括3支[驻云飞]、1支[驻马听]、2支[风入松]、1支[尾声]、1支[江儿水]、1支[江头金桂]、1支[下山虎]、2支[红衲袄]、1支[皂罗袍]、1支[香罗带]、1支[桂枝香]、1支[汉腔]、1支[醉太平]、2支[孝顺歌]、1支[宜春令]、1支[苦飞子]、1支[好姐姐]、1支[山坡羊]、1支[小桃红]、1支[醉归迟]、1支[绵搭絮]、1支[莺集御林春]、1支[双鹦歌]、1支[斗鹌鹑]、1支[蜜蜂词]、1支[步步娇]、1支[折桂令]、1支[雁儿落]、1支[侥侥令]、1支[收江南]、1支[园林好]、1支[沽美酒]、1支[清江引]、1支[混江龙]、1支[鹊踏枝]、2支[香柳娘]、1支[下水柳]、1支[不是路]、2支[引子]、1支[赚子]、1支[字字双]、1支[跳板];东河戏高腔共49支,包括2支[驻云飞]、1支[北驻马听]、1支[风入松]、1支[黄莺儿]、1支[四朝元]、1支[下山虎]、1支[尾犯序]、2支[红衲袄]、1支[皂罗袍]、1支[新水令]、1支[桂枝香]、1支[汉腔]、1支[点绛唇]、1支[孝顺歌]、1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2支[北山坡羊]、1支[步步娇]、1支[雁儿落]、1支[清江引]、1支[混江龙]、1支[香柳娘]、1支[玉抱肚]、1支[玉交枝]、1支[端正好]、1支[缕缕金]、1支[懒画眉]、1支[玉钩挂]、1支[翠花荫]、1支[古梁州序]、1支[哪吒令]、2支[耍孩儿]、1支[铧锹儿]、1支[半天飞]、1支[猫儿坠]、1支[马不行]、1支[北哭相思]、1支[望远行]、1[孔子哭]、1支[皂角儿]、1支[乡下高]、1支[朝元歌]、1支[浪淘沙]、1支[三春锦]、1支[寄生草];孟戏高腔共71支曲牌,分为刘家孟戏高腔43支曲牌和曾家孟戏高腔28支曲牌,刘家孟戏高腔包括2支[驻云飞]、1支[驻马听]、1支[一江风]、1支[黄莺儿]、1支[剔银灯]、2支[下山虎]、1支[红衲袄]、1支[双调皂罗袍]、1支[皂罗袍]、1支[新水令]、2支[桂枝香]、1支[点绛唇]、1支[孝顺歌]、1支[宜春令]、2支[山坡羊]、1支[绵搭絮]、1支[折桂令]、1支[雁儿落]、1支[不是路]、1支[字字双]、1支[半天飞]、1支[琥珀猫耳坠]、1支[寄生草]、1支[双劝酒]、1支[青纳袄]、1支[佚名]、1支[阮郎归]、1支[绣带儿]、2支[沉醉东风]、1支[水仙子]、1支[甘州歌]、1支[角调式]、1支[钓金龟]、1支[朝天子]、1支[太平令]、1支[胡捣练]、1支[小曲]、1支[划船歌];曾家孟戏高腔包括2支[驻云飞]、1支[风入松]、1支[尾声]、1支[江头金桂]、1支[下山虎]、1支[红衲袄]、1支[桂枝香]、1支[点绛唇]、1支[孝顺歌]、1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1支[小桃红]、1支[绵搭絮]、1支[步步娇]、1支[佚名]、1支[甘州歌]、2支[傍妆台]、1支[意情好]、1支[末罗带]、1支[淘金令]、1支[腊梅花]、1支[琵琶洞]、1支[红绣鞋]、1支[金钱花]、1支[一封书]、1支[比云飞]。[1]此处本来是以表格的方式,可以清晰的看到各个曲牌在不同剧种中的使用数量的对比。由于排版的原因,将原来5个表格进行了调整。此处原来的大表格替换为文字的方式。以下4个表格替换方式相同。
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共有6个剧种142支曲牌。其中,湘剧高腔共45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驻[驻马听]、1支[风入松]、1支[四朝元]、1支[尾犯序]、1支[红衲袄]、1支[香罗带]、2支[新水令]、1支[桂枝香]、5支[汉腔]、1支[孝顺歌]、1支[宜春令]、1支[小桃红]、1支[园林好]、1支[不是路]、1支[解三酲]、1支[绣带儿]、1支[甘州歌]、1支[窣地锦裆]、1支[调子]、1支[高阳台换头]、2支[品令]、1支[古轮台]、1支[醉翁子]、1支[念奴娇]、1支[望吾乡]、1支[庆东园]、1支[四季青]、2支[胡十八]、1支[滚绣球]、1支[一枝花]、2支[荷叶水]、1支[快活三]、1支[含英啄木儿]、1支[三仙桥]、1支[番桂枝]、1支[三棒鼓];衡阳湘剧高腔共20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2支[驻马听]、1支[尾声]、1支[四朝元]、1支[江头金桂]、1支[香罗带]、1支[新水令]、1支[点绛唇]、1支[孝顺歌]、1支[锁南枝]、1支[清江引]、1支[引子]、1支[懒画眉]、1支[八声甘州歌]、2支[一枝花]、1支[锦堂月]、1支[七煞]、1支[宜春令犯绣带儿尾煞];祁剧高腔共34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2支[驻马听]、1支[四朝元]、1支[江头金桂]、1支[下山虎]、1支[红衲袄]、1支[香罗带]、1支[新水令]、1支[桂枝香]、1支[汉腔]、1支[孝顺歌]、1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1支[步步娇]、1支[清江引]、1支[玉抱肚]、1支[端正好]、1支[铧锹儿]、1支[浪淘沙]、1支[寄生草]、1支[八声甘州]、1支[甘州歌]、2支[傍妆台]、1支[一封书]、1支[窣地锦裆]、1支[调子]、1支[四边静]、1支[降黄龙]、1支[观音词]、1支[京舵子]、1支[红衲袄带山坡羊]、1支[汉腔带京舵子];辰河戏高腔共34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风入松]、1支[江儿水]、1支[四朝元]、1支[红衲袄]、1支[双调新水令]、1支[桂枝香]、1支[汉腔]、1支[点绛唇]、1支[锁南枝]、1支[侥侥令]、1支[园林好]、1支[泣颜回]、1支[懒画眉]、1支[梁州序]、1支[耍孩儿]、1支[半飞天]、1支[二犯朝元歌]、2支[甘州歌]、1支[二犯朝天子]、1支[三仙桥]、1支[锦堂月]、1支[观音词]、1支[梧桐雨]、1支[石榴花]、1支[谒金门]、1支[吴小四]、1支[金索挂梧桐]、1支[倒板桨]、1支[啄木儿]、1支[绣停针]、1支[讴歌]、1支[南宫调];武陵戏高腔共7支曲牌,包括1支[汉腔]、5支[佚名]、1支[苦驻云];荆河戏高腔共2支曲牌,包括2支[佚名]。
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共有6个剧种97支曲牌。其中,新昌调腔高腔共40支曲牌,包括2支[驻云飞]、1支[驻马听]、1支[风入松]、2支[一江风]、1支[剔银灯]、2支[下山虎]、1支[红衲袄]、1支[皂罗袍]、1支[新水令]、2支[点绛唇]、1支[北点绛唇]、1支[好姐姐]、2支[小桃红]、1支[斗鹌鹑]、1支[步步娇]、1支[侥侥令]、1支[混江龙]、1支[解三酲]、1支[端正好]、1支[懒画眉]、1支[小梁州]、1支[青纳袄]、1支[滚绣球]、1支[快活三]、1支[五供养]、1支[柳叶儿]、1支[紫花儿序]、1支[金蕉叶]、1支[野啼莺]、1支[急三枪]、1支[五韵美]、1支[六幺梧桐]、1支[叨叨令]、2支[脱布衫];宁海平调高腔共14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一江风]、1支[江头金桂]、1支[尾犯序]、1支[红衲袄]、1支[新水令]、1支[山坡羊]、1支[小桃红]、1支[步步娇]、1支[混江龙]、1支[二郎神]、1支[甘州歌]、1支[锦堂月]、1支[普天乐];松阳高腔共15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一江风]、1支[四朝元]、1支[红衲袄]、2支[桂枝香]、1支[孝顺歌]、1支[山坡羊]、1支[混江龙]、1支[解三酲]、1支[二郎神]、1支[四边静]、1支[一字调]、1支[将军令]、1支[月儿高];婺剧高腔[1]在表3中,浙江婺剧高腔共有19支曲牌,包含着三个分支,分别是侯阳高腔7支,西安高腔7支,西吴高腔5支。侯指的是侯阳,西指的是西安,吴指的是西吴。共19支曲牌,包括2支[驻云飞](侯阳、西安各1支)、2支[驻马听](侯阳、西吴各1支)、2支[四朝元](侯阳、西安各1支)、2支[江头金桂](侯阳、西吴各1支)、1支[桂枝香](西吴)、1支[锁南枝](西吴)、1支[山坡羊](侯阳)、1支[小桃红](侯阳)、1支[步步娇](侯阳)、1支[浪淘沙](西安)、1支[武陵花](西安)、1支[六幺令](西安)、1支[长生道](西安)、1支[丝罗带](西安)、1支[水滔令](西吴);瓯剧高腔共5支曲牌,包括4支[佚名],1支[闹五更];台州乱弹高腔4支曲牌,1支[锁南枝]、3支[佚名]。
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共有4个剧种123支曲牌。其中,岳西高腔共有49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红衲袄]、1支[香罗带]、1支[新水令]、1支[大汉调]、1支[山坡羊]、1支[清江引]、1支[字字双]、1支[浪淘沙]、33支[佚名]、1支[金钱花]、1支[降黄龙]、1支[虢国令]、2支[紧中露]、1支[挂金鱼]、1支[哭皇天];目连戏高腔共42支曲牌,包括2支[驻云飞]、1支[一江风]、1支[四朝元]、1支[风云四朝元]、2支[红衲袄]、2支[新水令]、1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2支[步步娇]、1支[沽美酒]、1支[跳板]、1支[马不行]、1支[佚名]、1支[甘州歌]、1支[二犯淘金令]、1支[降黄龙套曲]、1支[红衲袄带山坡羊]、1支[端鹤仙]、1支[一剪梅]、1支[十八训]、1支[佛赚]、1支[醉翁子]、1支[念佛赚]、1支[七言词]、1支[元和令]、1支[寸寸好]、1支[折破金字令]、1支[讲板]、1支[徽州腔]、1支[咙咚腔]、2支[十不亲]、1支[放牛腔]、1支[念三南无]、1支[颠倒颠]、1支[金字经]、1支[十月怀胎]、1支[中吕粉蝶儿套曲];贵池傩戏高腔共22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风入松]、1支[四朝元]、1支[红衲袄]、1支[新水令]、1支[孝顺歌]、1支[山坡羊]、1支[皂角儿]、6支[佚名]、1支[甘州歌]、1支[金钱花]、1支[降黄龙]、1支[朝阳歌]、1支[山花子]、1支[相元歌]、1支[满庭芳]、1支[三唤头];徽剧高腔共10支曲牌,包括1支[红衲袄]、3支[步步娇]、3支[佚名]、1支[弦平调]、1支[京弦调]、1支[浪里占]。
表5.
通过表5可以看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只有1个剧种(川剧)151支曲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共有2个剧种(高淳阳腔目连戏和高淳高腔)35支曲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只有1个剧种(清戏)5支曲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共有1个剧种(桂剧)21支曲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共有1个剧种(清戏)64支曲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共有1个剧种(柳子戏)151支曲牌。其中,川剧高腔共151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二犯一江风]、2支[四朝元]、3支[江头金桂]、4支[江头桂]、1支[下山虎]、13支[红衲袄]、2支[大红衲袄]、8支[香罗带]、7支[新水令]、4支[北新水令]、1支[桂枝香]、2支[汉腔]、5支[锁南枝]、1支[紧索山坡羊]、2支[绵搭絮]、1支[折桂令]、3支[园林好]、1支[香柳娘]、1支[不是路]、1支[北不是路]、2支[解三酲]、1支[二郎神]、1支[上小楼]、4支[端正好]、2支[懒画眉]、1[梁州序]、2支[铧锹儿]、1支[浪淘沙]、1支[寄生草]、1支[二犯朝天子]、2支[傍妆台]、1支[金钱花]、2支[滚绣球]、6支[一枝花]、1支[三仙桥]、3支[降黄龙]、1支[金锁挂梧桐]、1支[金锁梧桐]、2支[叨叨令]、1支[脱布衫]、4支[月儿高]、1支[朝阳歌]、1支[满庭芳]、1支[贺新郎]、1支[高点江]、1支[倒划船]、1支[金丝坠]、1支[四不像]、2支[六犯宫调]、1支[么篇]、1支[剪绽花]、1支[高过金盏花]、1支[太师引]、1支[桂坡羊]、5支[青鸾袄]、1支[梁州新郎]、2支[古梁州]、1支[山坡不尽羊]、1支[山桃红]、1支[河边柳]、1支[四块玉]、1支[孝南枝]、1支[梭梭岗]、2支[东瓯令]、1支[菊花新]、2支[楚江吟]、1支[雁孤飞]、1支[忆王孙]、1支[恋春芳]、1支[越恁好]、1支[霜天晓角]、1支[鹧鸪天]、1支[八月花]、1支[渔家灯]、1支[忆秦娥]、1支[北忆秦娥]、1支[幽冥钟]、1支[课课子]、1支[飞梆子]、1支[水底鱼]。江苏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共24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驻马听]、1支[风入松]、1支[黄莺儿]、1支[四朝元]、1支[下山虎]、1支[红衲袄]、1支[新水令]、1支[桂枝香]、1支[孝顺歌]、1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1支[步步娇]、1支[玉芙蓉]、1支[懒画眉]、1支[半飞天]、1支[寄生草]、1支[普天乐]、1支[催拍]、1支[得胜令]、1支[水仙子]、1支[刮鼓令]、1支[上山虎]、1支[七言诗]。江苏高淳高腔共11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一江风]、1支[四朝元]、1支[江头金桂]、1支[皂罗袍]、1支[步步娇]、1支[马不行]、1支[一封书]、1支[滚绣球]、1支[降黄龙]、1支[一剪梅]。山西清戏共5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红衲袄]、2支[佚名]、1支[甘州歌]。广西桂剧高腔共21支曲牌,包括1支[驻云飞]、1支[一江风]、1支[下山虎]、1支[香罗带]、2支[汉腔]、1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1支[步步娇]、1支[香柳娘]、2支[玉抱肚]、2支[寄生草]、1支[八声甘州歌]、1支[二犯淘金令]、1支[降黄龙]、1支[金垛子]、1支[新水令夹驻马听]、1支[清水令夹马不行]、1支[山坡羊带桂枝香]。湖北清戏高腔共64支曲牌,包括3支[驻云飞]、1支[驻马听]、1支[一江风]、1支[剔银灯]、1支[四朝元]、2支[江头金桂]、2支[红衲袄]、1支[皂罗袍]、1支[香罗带]、1支[桂枝香]、1支[点绛唇]、2支[锁南枝]、1支[山坡羊]、1支[绵搭絮]、2支[步步娇]、2支[园林好]、1支[混江龙]、1支[鹊踏枝]、1支[香柳娘]、1支[不是路]、1支[解三酲]、1支[二郎神]、1支[玉芙蓉]、1支[泣颜回]、1支[玉抱肚]、1支[玉交枝]、1支[端正好]、1支[耍孩儿]、1支[铧锹儿]、1支[浪淘沙]、1支[朝天子]、1支[一封书]、1支[古轮台]、1支[念奴娇]、1支[望吾乡]、1支[滚绣球]、1支[北一枝花]、1支[三仙桥]、1支[降黄龙]、1支[金索挂梧桐]、1支[啄木儿]、1支[叨叨令]、1支[普天乐]、1支[月儿高]、1支[月明山坡]、1支[江头送别]、1支[神仗儿]、1支[金莲子]、1支[醉扶归]、1支[滴溜子]、1支[扑灯蛾]、1支[水红花]、1支[水龙吟]、2支[北调]、1支[江阳韵]、1支[千秋岁]。山东柳子戏高腔共5支曲牌,包括2支[青阳高腔]、1支[二板青阳高腔]、1支[娃娃高腔]、1支[二板山坡羊高腔]。
(二)受高腔影响的剧种情况
有些剧种均受到高腔的影响,如山东大弦子戏、河南北调子、云南大词戏[1]云南省大词戏属于曲牌体,有帮腔、打击乐和清唱三个部分组成。曲牌与赣剧高腔比较接近,有可能受到赣剧的影响。、山东罗子戏、广东潮剧、广东白字戏、云南佤族清戏[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记述了云南省佤族清戏属于高腔剧种的后裔,需要田野考察的论证。、广西白剧、福建闽剧等,这些剧种都曾不同程度的受到高腔的影响,也唱曲牌体,有的也有帮腔和打击乐,但现在曲牌较少,这些剧种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脱离高腔的情况。
通过高腔曲牌在各地剧种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主要有六大分布区域,第一大区域是江西省,这里是高腔曲牌最多的区域,共有204支高腔曲牌;第二大区域是四川省,共有151支曲牌;第三大区域是湖南省,共有142支曲牌;第四大区域是安徽省,共有123支曲牌;第五大区域是浙江省,共有97支曲牌;第六大区域是湖北省,共有64支曲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点,从东部的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到最后西部的四川省,整体上形成了一个以长江流域为坐标的分布模式。换句话说,高腔曲牌的主要产出地是在长江流域的这些省份,这些区域的高腔是否有可能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引发了笔者的关注。需要注意的第二点,从高腔曲牌在剧种中所占比例来看,四川省唱高腔的只有川剧一个剧种,湖北省唱高腔的只有清戏一个剧种。四川的川剧是比例最高的,湖北清戏比例位居第二。其次是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最后是浙江省(见表6与表7)。
表6.高腔六大主要分布区域与曲牌数量
表7.六大分布区在长江流域的布局情况
三、高腔曲牌研究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针对高腔曲牌之间是否存在着互为流变的可能性展开论述。
从曲牌与旋律音调关系看,各地高腔曲牌主要存在着三种关系:第一种是曲牌名相同,旋律曲调相同或相近;第二种是曲牌名相同,旋律曲调不同;第三种是曲牌名不同,旋律曲调相同或相近。
从统计数据看,全国各高腔曲牌的剧种数和曲牌数量都是4或都超过4的共有35个,佚名曲牌单独列出。(见表8)
表8.
笔者以[点绛唇]和[桂枝香]两首同名曲牌为例,尝试通过高腔曲牌的整体研究思路,来论述高腔曲牌之间存在流变的可能性。
(一)曲牌来源
[点绛唇]曲牌来源于一首古老的诗词,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江淹在其名为《咏美人春游》的诗中曾经这样写道:“白雪宁琼貌,明珠点绛唇。”后来,在宋和金的时候,[点绛唇]曲牌成为了《董西厢》诸宫调里面的曲牌。[1]周来达《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宁波出版社2011年,第75页。[桂枝香]曲牌也是源自于一首古老的诗词,唐代唐文宗时期的一名叫裴思谦新科状元曾写过“夜来新惹桂枝香”的诗句,[桂枝香]曲牌的名称由此而来。宋代的时候被用作词调名,又被称为[梳帘淡月]。[桂枝香]曲牌在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中的第四出首次出现。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出现了[北桂枝香]曲牌。[2]周来达《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宁波出版社2011年,第130页。
(二)曲牌流变可能性的分析步骤[3]此处只涉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省略了简谱和分析的过程。
步骤一:
笔者参考了周来达著《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一书的曲谱,为了方便与其他乐谱进行对照,将书中的五线谱转成简谱。
步骤二:
将全国7个高腔剧种的10支[点绛唇]曲牌分别从词格、核心音调、板式、调式展开分析和总结。
将全国12个高腔剧种的15支[桂枝香]曲牌分别从词格、核心音调、板式、调式展开分析和总结。
步骤三:
得出7个剧种10支[点绛唇]与12个剧种15支[桂枝香]的分析结果,见表9和表10。
表9.(7个高腔剧种的10支[点绛唇])[4]表9中浙江新昌调1、2、3分别代表1支曲牌,也就是说,此处浙江新昌调有3支[点绛唇]曲牌。
表10.(12个高腔剧种的15支[桂枝香])
(三)分析结果
上面以[点绛唇]和[桂枝香]两支曲牌为例,分别对不同剧种的同名曲牌与《董西厢》中的[点绛唇]曲牌和《琵琶记》中的[桂枝香]曲牌进行对比分析,笔者以唱调一致、词格一致、调式一致和板式一致为衡量标准,通过图表可以明显看出哪些是变化了的,哪些是没有变化的,还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名曲牌的远近关系。
表9可以看出:与《董西厢》诸宫调里的[点绛唇]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一致(一半)、调式一致的是江西赣剧高腔的[点绛唇]曲牌,它们两者关系最近。与《董西厢》诸宫调里的[点绛唇]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一致、调式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有江西刘家孟戏高腔[点绛唇]曲牌、江西曾家孟戏高腔[点绛唇]曲牌和浙江新昌调高腔中的3支[点绛唇]曲牌,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关系比较近。与《董西厢》诸宫调里的[点绛唇]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一致(大多)、调式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是湖北清戏的[点绛唇]曲牌,可以看出两者关系没有前面曲牌之间的关系近。与《董西厢》诸宫调里的[点绛唇]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一致(一半)、调式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是湖南衡阳湘剧高腔的[点绛唇]曲牌,可以看出两者关系比较远。与《董西厢》诸宫调里的[点绛唇]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不一致、调式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是湖南辰河戏高腔的[点绛唇]曲牌,可以看出两者关系最远。这样,由[点绛唇]曲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同剧种之间的远近关系,从而推断出它们之间的流变关系。
表10可以看出:与元末明初《琵琶记》中的[桂枝香]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一致、调式一致的有江西刘家孟戏高腔[桂枝香]曲牌、江西曾家孟戏高腔[桂枝香]曲牌、湖南湘剧高腔[桂枝香]曲牌、湖南祁剧高腔[桂枝香]曲牌、江西都湖高腔[桂枝香]曲牌,它们之间的关系最近。与元末明初《琵琶记》中的[桂枝香]曲牌唱调一致、词格一致、调式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是湖南辰河戏高腔[桂枝香]曲牌,它们的关系较近。与元末明初《琵琶记》中的[桂枝香]曲牌唱调一致、调式一致、词格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是江西赣剧[桂枝香]曲牌、江西东河戏[桂枝香]曲牌、江西刘家孟戏高腔[桂枝香]曲牌、浙江婺剧高腔[桂枝香]曲牌、湖北清戏[桂枝香]曲牌,它们之间的关系较远。与元末明初《琵琶记》中的[桂枝香]曲牌唱调一致、调式不一致、词格不一致、板式不一致的是浙江松阳高腔2支[桂枝香]曲牌、四川川剧[桂枝香]曲牌、江苏高淳阳腔目连戏高腔[桂枝香]曲牌,它们之间的关系最远。
由此推断,高腔曲牌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流变关系。
结 语
文本从高腔曲牌整体的角度,对《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共49本)全国演唱高腔的剧种和曲牌进行了统计和初步分析。高腔曲牌间存在着的流变关系仍需要不断的统计、分析和一手资料加以论证,同时也需要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证。关于高腔曲牌的研究,笔者认为不仅要对曲谱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还需要展开大量的田野考察来进一步实证。
[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92
[3]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出版,1999
[4]〈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1
[5]〈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
[6]〈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2
[7]〈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4
[8]〈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
[9]〈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2
[10]〈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
[11]周来达.当代视野下的平调曲牌考[M].宁波出版社,2011
[12]钱国桢.中国戏曲音乐作品分析[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
[13]路应昆.论高腔[J].文艺研究,1996
[14]苏子裕.中国戏曲声腔剧种考[M].新华出版社,2001
[15]姚艺君等.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中国戏曲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Preliminary Study on Goqiang Qupai: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Xiqu music integration
Xiahou Lingling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 and analysis of the Goqiang Qupai in Chinese Xiqu Music Integration.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discussed the usage and change of Goqiang or Qupai in the local Xiqu respectively.
Goqiang , Qupai ,Change genre of Xiqu
J617.5
A
1001-5736(2017)04-0045-11
[1]
夏侯玲玲(1975~)女,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
(责任编辑 朱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