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命题的逻辑构建

2018-01-02赖海燕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赖海燕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南昌330003)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思想地位,这一思想内容深邃,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文化自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它的提出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对此命题进行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上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文化思想。

1 新时代文化命题是文化发展的历史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命题的提出离不开我党一以贯之的文化思想,这一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继承和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够领导了的。……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它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有力武器。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由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未改变。毛泽东论述了文化的内涵,阐明了文化同经济、政治、社会诸因素的关系,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为推动无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文化领域在坚持毛泽东文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这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发展。首先,从唯物史观出发,确立了经济对于文化的基础发展地位,“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2]历史发展的本质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只有从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文化的本质。其次,提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把文化建设扎根在“四有新人”的培养上,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再次,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文化发展战略,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较之革命时期有了新的较为广阔的时空视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主题。党的十五大界定了其本质内涵,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与价值。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中文化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空前凸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成为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彰显出自觉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文化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文化自信思想逐渐形成。习近平履新总书记时即谈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3]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4]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根本: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5]。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在继承和坚守“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艺繁荣的内在逻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进程中高度的理论自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既有对我党历代领导人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自身在文化领域认识的成熟和深化,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在新时代提出这一重要文化命题水到渠成。

2 新时代文化命题是文化思想的理论阐释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尽管这一命题不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首次提出的,但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语境下,重申这一命题意义非同一般。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党的治国方略在新时期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的提出彰显了我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我党在理论创造历史厚度上的文化自觉,是战略考量后的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催生新的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问题被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主题。

我们党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我们党有对文化的深刻认识。从党的十八大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到党的十九大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的繁荣兴盛成为民族繁荣兴盛的思想引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标志和开创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基础。离开了文化的强大支撑,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这里非常明确的是我们要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是“二为”“双百”和“双创”。“双创”方针是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在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基础上,把它进一步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方针,意味着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根据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这里,“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双创方针”结合在一起,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就能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表明我们党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承担这一使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广大人民的文化,在根本上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离开了人民这一创造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一个没有果实的花朵,毫无价值可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化,人们从过去以物质生活需求为主向精神需求转变。要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也必然有新内容新要求。新时代首先是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认真研读其理论观点,领会其思想要义,把握其深邃精神,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其次是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信。与目前我国强大经济实力不相称的文化实力亟待提升。我们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但还仅仅是一个文化大国,而要发展成文化强国,唯有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

由此,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拓展了文化的新视野,开辟了文化的新境界,既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遵循,使得我们的文化建设思路更加明晰,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主题更加鲜明。文化自信第一次正式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预示着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涵养,必将产生“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一个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也是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新时代文化命题是文化建设的实践指南

厘清了新时代文化命题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还必须把它落到实处,围绕着“五大战略部署”,新时代文化命题的实践逻辑亮点纷呈。

第一,是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我党一直高度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单独提出并特别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这充分表明我党在长期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6]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长期而又复杂,事关旗帜和道路,也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具体要求。其一,是要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而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是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主流思想文化的状况决定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面貌,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理论研究和智库建设并行。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但不能削弱,还必须深化,同时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其二,是掌握传播主导权,尤其是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这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方法。在现代社会,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信息时代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只有提升媒体传播能力,加强网络建设和治理,才能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赢得战略先机。其三,是要切实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大举措。意识形态领域无小事,工作无小节,责任重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就是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抵制错误。

第二,是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度重视。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定位,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是直接指导“四个伟大”治国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主导和灵魂作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由此,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为了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6]。这里的时代新人有其深刻的内涵,他们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实,其基础在于“知”,重点在于“行”,即“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得“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党员干部只有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对社会大众产生正面示范和引导作用。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未成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是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进入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新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培育人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6]我党在任何时候都从未放松过理想信念教育,它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广大人民的坚定信仰是国家力量的源泉和保障。社会的文明程度是通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表现出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新时代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离不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新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能够激发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从而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关注青年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6]党的十九大报告结束语就是寄语广大青年,表明我党的思想道德建设以青年为重点,对青年充满了关怀和期望。

第四,是提倡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要求。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有了新的时代角色。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应植根于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深厚的土壤之中,成为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核心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文艺工作蒸蒸日上。“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源泉和服务对象,“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面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艺工作者只有创作出更好的优秀作品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这份期待。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新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捕捉当代,关注现实,讲好中国故事,用艺术精品去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低俗、庸俗、媚俗”行为,习近平总书记从问题意识出发,批判了文艺界的“三俗”现象,成风化人,提倡“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这才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创作姿态。

第五,是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基础,丰富的精神食粮离不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从而增强文化引导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小康顺利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业态创新升级,文化产业格局得以优化,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会随之大大提升。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