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目标下的导向性教学探析
2018-01-01危敏
危敏
摘 要:思品课堂目标要顺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述,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在目标的引领下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模式,使知识的学习在目标下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率;课堂目标;可视化;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51-1
现在我们都在强调提高教学效率,但这个效率是怎么来衡量的呢?有一个公式是这样来计算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从这个公式的计算来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唯一的办法就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时间。那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时间呢?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精准简洁的课堂目标,学生可以依据这一课堂目标来减轻学习负担,把握知识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教师则可以依据这一课堂目标进行精准教学,把握教材体系,设计教学活动,明确教学方向,从而在教与学方面共同提高课堂效率。说起课堂目标,很多老师都会觉得简单,不就是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吗?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课堂目标真的是这么简单吗?课堂目标应该基于教师对学生学情、教材知识和考试方向深层次的思考而定的,课程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我们决不能照搬照抄这些目标,否则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入目标误区,或者是“唯书是从”、“只见课本,不见人”,从而导致目标失衡、目标层次不清、表述不当等,从而影响到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了教学的失位、错位和缺位,最后我们的课堂就笼统地应对过去了,有效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教学效率当然无法提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课堂目标呢?
一、目标的可视化
可视化目标就是目标是层次分明、表达清晰的,不含糊不抽象,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这里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我们应该如何表述学习目标。表述课堂目标会涉及到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几个要素。主体当然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行为表现就是可以学到什么、理解什么、把握什么等;行為条件就是怎么学,是个体自学还是群体合作、或者是其他的实践方法;表现程度就是学到什么程度,比如达到的最低的要求等。要正确表述学习目标,我们需要避免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不能把教学内容当成是教学目标。虽然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它可以很清晰地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什么,但是学生根本无法知道自己的学习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另一个误区是,不能把教学目标当成了课堂目标。我们会照搬参考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比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的……”、“培养学生的……”,这些用词使学生无法明白学习需要达到的程度,无法做出自我的判断和预测。
比如七年级上的第五课《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框题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建立友谊对我们的要求;呵护友谊对我们的要求。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关心和尊重他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并且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精心呵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学生要把握这两个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结果就是把这两个知识内容背诵下来,至于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就不在学生学习范围之内了。而如果按照三维目标的内容向学生展示课堂目标,学生会一头雾水,他们不懂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了关心和尊重他人,是否学会了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是否学会了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因此这两种目标的呈现是不具有可视性的。可视化的目标就是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同学交往的情境,要求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行为条件)能够正确设计(表现程度)友谊建立的方法,或者是解决冲突的方法(行为表现)。这样我们就把知识点、三维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的具有操作性的目标或者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个个目标或者问题的解决,一步步理解友谊建立方法以及处理冲突的方法。
二、目标的导向性
目标指引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标需要具有导向性,才不会是课堂目标与教学活动呈现两张皮的状态。导向性要实现导学、导教、导测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导学意味着学生一看到目标,就知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需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或者是最低限度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导教就是教师一看到目标,就知道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等,还可以依据这一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导学案,不至于一节课离题万里。导测就是教师一看到目标,就知道学生练习应该如何选择。如果课堂目标做到了这几点,其导向性就非常地明确,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比如,我们在七年级下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框题中,我们的课堂目标是:依法办事的原因即措施;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及如何推进法治中国等。那么学生就可以依据这一目标找寻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案件设置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当然练习的选取也就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重点检测学生的易混易错以及重难点知识内容。
课堂目标应该是一个知识与学情、三维目标与具体操作方式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统一体,而不只是各自分离或者相互捆绑的联合体。目标由隐性走向显性、由模糊走向明确、由抽象走向具体、由含混走向具有操作性,教学由此走向精准而高效,实现依据目标精准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利.基于深度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