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
2018-01-01陈斌
摘 要:课程水平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点。在实施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校涵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深化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保证教师对地方课程的执行力度。我们通过对学生成长需求的调查,有效地整合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此外,我校还在组织建设、课程培训、课程开发与管理、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建设;学校发展;整合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07-2
近年来,我校认真领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文件精神,把国家课程建设的规范性要求与我校的实际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史,学校的乡土文化传统,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等实际,制定了《石浦中学课程实施方案》,从课程设置、实施策略、选课指导、过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学校课程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有效地引领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实施。
一、健全课程建设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了课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校支部书记、校长陈斌任组长,支部委员、分管教学的沙夕岗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各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学校还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由沙夕岗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学科组长为组员,具体负责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更新的执行管理;制定以年度为单元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更新计划;研制各项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协调课程开发、实施和更新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课程改革按照预设方案顺利推进。
二、提供课程建设制度保障
为了使课程建设顺利推进,我校制定了,并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将教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综合考评范围。这一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保障了学校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加强课程建设队伍建设
我校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提出了“站得好讲台,带得好班级,写得好文章”的口号,以培养教师具有贴近时代的教育理念、课程能力等专业素养;我们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以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及教研水平。我校十分注重教师的校本培训,制订了《石浦中学“十三五”教师培养培训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在职培训有规定学时。我校培训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开设学术讲座、教育教学论坛、教师沙龙;开展优质课评比、党员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參与校际交流等方式。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表教学论文等,引导教师与课程建设同行。我校特别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课程水平,成立了“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学习共同体,引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利用课程建设丰富资源
我校不断挖掘学校文化、地方文化的精髓,丰富课程建设的素材资源。学校积极优化教育装备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和信息中心的作用,满足教师搜集备课资料、获取最新信息以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各种需要。我校积极开发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我校课程建设的智力、人力资源。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校所在地古镇千灯是中国历史文化古镇、中国魅力名镇,还是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故里,南宋时期昆山第一状元卫泾的诞生地的深厚乡土文化底蕴特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用一方文化孕育一方学子。另一方面还邀请专家名师到校为师生开设专题讲座,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近三年内,我校邀请了特级教师徐德湖老师来我校作中考作文讲座;邀请南通教科院冯卫东副院长作提升校园品位的专题讲座;邀请于洁老师来校给班主任做专题培训;邀请特级教师沈为慧老师来校做“教师阅读与写作”专题讲座;邀请科技创新名家金敏老师来校给师生做创新专题讲座等等。
五、开发课程建设优质课程
本年度内,我校克服困难集中全力建设了多门质量高、有影响的优质课程,如国家课程中的英语、化学、地理、美术。近些年来,昆山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城市转移,由此也带来了不少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同时大量新昆山人子女生活在古镇当下,却不了解古镇乡情,归属意识薄弱。有专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在逃离乡土的过程中,也抛却了乡土作为中国人生命精神安顿之所在,而恰恰我们又没有重新找到足够的精神资源。正因为如此,在当下,重新理解乡土,扩展教育的视野,其实是基于我们每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我校在千灯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古镇千灯的乡土文化从历史沿革、文化遗存、顾炎武先贤专题、风物掌故以及古镇保护等五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编撰学校乡土校本教材。我们秉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未成年人的德育原则,努力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乡土德育课程,让学生提升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家乡归属感、自豪感,萌发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与意识,使学生在乡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好这一方人就要充分用好这一方土。爱国家,立德树人,我们就从乡土教育开始。
此外,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作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昆山第一状元石浦卫泾状元等具有本地乡土文化的资源、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中小学入学教育的实际等,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如:入学教育篇类《迈好中学第一步》、传统文化教育篇《卫泾遗风》、安全教育篇《安全在我心》、科技发明类《教你学创造》、科技创新教育篇《放飞想象翅膀实现创新梦想》、学科教学类《中考历史自编复习课程》等。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些地方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石浦羊肉的来历”“歇马桥的变迁”等。
六、凸显校本课程科技特色
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给学生创设一片自我发展的天空,我校全面推进学生社团活动,成立了文学、环保、绘画、田径等众多社团。其中尤以科技社团最为耀眼。机器人、科技发明、电子技师、航模、建模、电子百拼等不同的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场所。我校把学生社团作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型课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爱好与技能的广阔舞台。通过这一舞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学生的才智,挖掘学生自身最大的潜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七、构建课程建设高效课堂
课堂是实施优质课程的立足点。顺应当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结合学校十三五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的研究”,首先在教研组建设中展开以“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导学”等主题教研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的课堂互动模式,让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收获,找不足,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问题导学由“讲授式”教学向“问题化”教学转变,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授课内容问题化,可设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问题。“问题导学”讲究“互动”,在“互动”中“导悟”,在“悟”中思考归纳。“互动导悟”建立在“问题化”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体悟感悟归纳。知识在问题中体现,方法在问题中感悟,思维在活动中拓展,情感在问题中升华。“互动导悟”的核心是生“动”:主动、互动、活动、心动、灵动;师“导”:引导、指导、辅导、督导、倡导。体验导思体验是指学生独立读写做实验等,课内检测并点评、归纳、总结;课后练习体现引导学生思考,引发思维,形成学科素养。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石浦中学决心开拓进取,持之以恒,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在探索的路上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