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8-01-01杨根乔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色理论时代

杨根乔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党的十九大最突出的亮点、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和最重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将其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气势磅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我们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科学思想理论必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是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和对边缘地带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使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部分西方政客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构成挑战。这种偏见不仅使我们面临着大国争霸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风险,而且引发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反应,有的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打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企图运用其意识形态霸权、金融霸权、规则规制霸权和科技霸权等“软实力”搞垮中国。正如奈斯比特夫妇在“趋势”系列作品《掌控大趋势》一书中所说:美国“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是绝不愿意退避一边,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自由通行的。”[1]这些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全球治理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人们担忧会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为应对全球“三大赤字”挑战,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期待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从国内看,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其“变”和“不变”的辩证统一。“不变”:是指我国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地位上,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变”: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当前,随着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其变化表现在: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历史性变革。一方面,从总体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在很多方面已名列世界前茅,基本上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为此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的重大判断。这意味着人民不仅要求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一方面,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基本解决之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更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难题,面临着民众福祉止步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这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而且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挑战多。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党提出新目标新方略。

(3)从党内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但新形势下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风险考验。首先是党面临着“四大挑战”,即一些国家对我国围堵打压的挑战、国外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和改革发展稳定深层矛盾和难题的挑战;其次是面临着“四大考验”,即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第三是面临着“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另外还面临着公信力下降的“塔西佗陷阱”的风险。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是在积极干事业的。然而,正如胡锦涛同志当年所说的,我们一些共产党人自身还不是很硬,当前党内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极其恶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从近年来我们党开展的巡视、执纪审查和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看,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现象、管党治党宽松软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承担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提出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思路和举措,需要伟大理论来指导。

研判世情、国情和党情,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本依据

每一种科学理论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吸收前人研究的思想成果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亦是如此。

(一)理论渊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立场观点方法。首先,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都明确指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这表明,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关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发展问题,关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思想,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思想,关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人民群众立场以及管党治党原则的坚持;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共同的价值目标,有着与时俱进这一共同的理论品格。同时,这一思想又以我们正在做的和即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的思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思想,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关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等等。我们说这一思想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主要就体现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其次,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和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第一大理论成果,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初步探索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第二大理论成果,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全面坚持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矛盾,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贯穿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一条主线或说红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比是一篇大文章,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已在这篇大文章上写下了精彩而华美的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就是继续写和写好这篇大文章。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新的部分。在当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实践源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首先,这一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所说的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主要是指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但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和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顺应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推出一系列极具创新创造的重大战略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新气象。实践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所进行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和根本性的。其根本标志就是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均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可以说,我们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也积累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经验。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是对其实践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其次,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成长经历和长期理政智慧的凝结。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弘扬了其父习仲勋的风格,始终高度重视个人理想信念的修养。少年和青年时期下乡的艰苦磨炼让他对基层社会和民众有着真实深切的了解。他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红色熏陶,15岁上山下乡,在陕北黄土高原度过7年艰苦的知青岁月,然后进入清华大学这个最高学府用4年时间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习近平同志 40多年的从政经历,为其从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的高度治国理政奠定了深厚的实践与群众基础。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高层军委领导机关工作,紧接着到县里担任县委书记,履行“一线总指挥”的职责,一直在改革发展前沿摸爬滚打。可以说,他当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从梁家河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用了40年的时间,在县、市、省各个领导层都担任过领导职务,大的职务变动16次,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工作过的地区总人口超过了1.5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其特有的政治远见、变革魄力、治国智慧、人格魅力彰显出其治国理政强大的意志力、掌控力、创造力、感召力,昭示了一个正在崛起复兴的大国卓越领导人风范。正因为如此,这一思想理论成果用习近平的名字来命名,他以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三)历史依据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总结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国近代170多年奋斗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近4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这一思想深厚的历史底蕴。

首先,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5 000多年博大文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恪守老实忠诚、正派公道、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道义和文化的力量[6]。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一思想虽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但是它的提出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重大成就。在“1.5”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强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5 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7]。

其次,这一思想是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成长而来的,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造福世界的实践力量。这一思想充分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文明交流与文明隔阂、文明借鉴与文明冲突、文明共存与文明优越之间的关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如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强化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破解“发展赤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破解“治理赤字”做出了贡献。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交往观,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制度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破解“和平赤字”、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有了合理的价值引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最后,这一思想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四是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五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六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做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前后相继的六个历史阶段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并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新阶段,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2017年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第六个一百年的开首之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重要起点。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在世界上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彩乐章。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博大精深,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八个明确”以及“十四个坚持”的新时代的基本方略,是其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内容。其中,“八个明确”是从指导思想层面所做的表述,“十四个坚持”是从行动纲领层面所做的表述。 此外,还包括政策制定及落实举措。这些共同构成了系统完备、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1)“八个明确”:从理论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论述,主要是从主题目标、价值导向、总体方略、根本路径、法治保障、国防保障、国际环境、政治保证八个方面规定。

(2)“十四条基本方略”:从实践上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论述,这十四条基本方略表述高度凝练、内涵极其丰富,全面探索和论述了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实践上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在这里,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之间的关系。一是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属于不同层面上的范畴,即“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范畴,重点要解决“怎么看”,“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范畴,重点要解决“怎么办”。二是要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都要回答和解决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部署了“过河”的任务,而且还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战略与战术的辩证统一。

(3)政策制定及落实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这些新措施主要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推进合宪性审查、制定国家监察法、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论述的这些内容也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同样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充分体现在以上所述的“八个明确”的深刻内容、“十四条坚持”的具体方略以及政策制定及落实举措之中。这一思想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可以说,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运筹,是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造,它不仅从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而且在实践上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思想,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1]汤敏.“第三只眼”如何看中国[N].人民日报,2018-01-09(2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N].人民日报,2017-10-2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

[6]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N].光明日报,2017-11-17.

[7]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