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伴随孩子成长
2018-01-01储晓梅
储晓梅
(安庆市岳西县天堂初级中学 安徽安庆 246600)
中华民族是一个弥漫着书香气息的民族,许多流传千古的读书故事让中小学生耳熟能详。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兴趣,从小开始
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从童年开始培养。大脑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是0-3岁, 此时幼儿已具备接受早期阅读的条件,最适合培养阅读兴趣。孩子6个月以前,家长可以在他耳边读一些句子优美的童话,拿一些颜色丰富的图片给他看,这可以看作是早期阅读。 孩子6个月以后,家长可以拿出精美的婴儿画报给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手指越来越灵活。孩子1岁多,家长可以教孩子指认书上人和事物的名称,有意识地看儿童书,津津有味地说上面的内容,培养他的专注力。 2-3岁,孩子认识的范围更广,语言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把生活中的事物和画报上的内容联系起来。孩子在快乐中玩和学,日积月累,语言能力也得到提高,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这样的亲子共读既培养了幼儿读书的兴趣,也有利于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养成。
二、家校配合,养成习惯
4-6岁,是阅读的敏感期。 幼儿园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色彩鲜艳、丰富有趣、层次多样的图书,满足孩子不同的需要。形式要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可以是师生互相问答,也可以教师表演让孩子模仿,还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组合表演,激发幼儿的读书兴趣。教师引导孩子认识图画,边看边说出来。 经过反复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认真读图的观察能力,也顺利实现了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目标。为培养书面语言能力,教师可以讲故事让小朋友复述,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及竞争意识。在能表达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培养理解能力,让孩子自己看图说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精彩的故事,从而激发出更浓厚的读书兴趣。后期还可开展层次更高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表演儿童剧等,加深幼儿对材料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这些有效的训练会全方位的促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成长,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这一敏感期,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年龄大小和实际认知水平选择实用的图书,比如3岁时选一些简短的、易记易诵的图书。4岁时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孩子对各种故事感兴趣,可以多选择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图书,或能培养观察能力的图书。5—6岁时孩子语言积累更加丰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选择情节复杂的故事和简单的科普读物等,既让孩子拓宽了视野,又丰富了情感体验。家长还应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每天安排时间进行亲子共读,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孩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就跨上了自主学习的快车道。
三、增强语感,夯实基础
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好识字关,这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当识字数目有相当的累积时,他就会萌生阅读的欲望。教师应把握契机,因势利导,诱发兴致,让孩子形成自觉阅读的意识。
首先应抓好课内阅读,强化背诵积累。课堂上,或引导学生借助图画(教材或多媒体)诵读,或根据板书诵读,可采取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朗读,教师示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完成背诵,不知不觉地掌握背诵方法。可以利用早读课带领他们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易的古典诗文,并顺利背诵,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增强语感。
其次落实课外阅读,做好书面积累。这是很复杂的工作,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心血。教师可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课外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每周的阅读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对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圈圈画画,对好看的图片和精彩的内容剪剪贴贴,并收集起来,制作成个性化的读书笔记。这些工作都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可以自由阅读,保持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养成书面积累的习惯。学校可开展多种活动激发读书热情,如开展“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经典诵读”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联系家长每日必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填好记录表; 每周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并推介好书,达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的作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通过名句名篇的积累背诵,语感增强,能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说话和写作,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授之以渔, 丰富积累
初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节,可事实上往往成了荒芜地带。笔者从教多年,所见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学生阅读面有限,写作时更是捉襟见肘,词语积累贫乏。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不爱读;作业多,没时间读;家长不支持,怕影响成绩,不让读;阅读很随意,逮着什么看什么,很少做笔记。所有这些,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为此,笔者做了很多尝试,行之有效。
1.依托课堂,延伸课外。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名家名篇,教师要上好这些美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加强朗读背诵,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之美,获得阅读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推荐课外的同步阅读。 如学了朱自清的美文《春》以后,可引导学生读写春的一些诗文及描写夏秋冬三季的有关诗文。还可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背影》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抓好预习环节很重要。 上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阅读时会主动查资料,完成预习题,甚至提出疑问,培养他们认真阅读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教学生不同的读书方法,精度和略读结合起来,保证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3.多种途径,促进阅读。第一是以写促读。 学生书读得多了,就会对作家和作品有自己的认识。如读了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饮酒》,就可让学生写写陶渊明。读了《三国演义》,就可以评评诸葛亮或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还可以对作品的题材、语言等点评。教师将这些收集起来,在阅读课上展示,或分享到班级的微信群。这样既激发了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读书的层次。第二是活动促读。我校近几年来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周学生集中上一节国学专题课,要求学生做笔记。每天的大课间,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指定的经典内容,期中、期末考核。每周一的大课间都有一个班级展示经典诵读节目。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能熟背所学的国学经典,增强了文言文语感,提高了诵读能力。第三是影视促读。 很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爱观看爱谈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激发精读原著的兴趣,感受其艺术魅力。
4.协调沟通,保证时间。语文老师要主动和其他学科老师协调,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学生每天有15-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的青春岁月溢满书香。
总之,从幼儿到青少年,从书香家庭到书香校园,我们的孩子一直沉浸在书香中,一定会茁壮成长,民族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