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 以理服人
——班级管理中的启示
2018-01-01冯兰兰
冯兰兰
(阜阳市颍东区新华中心学校 安徽阜阳 23600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人才。
我们平时所说的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它分为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本文中所说的就是学校德育教育。在实际学校工作中,如何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获得成功,使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笔者认为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以正确的道德指向教育学生
1.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作为施教者的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员,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及义务。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衣着言行,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动作,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这话一点都不假,教师本身的师德形象对自己所教育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关系到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加强学习,多学习那些教育大家的专著,从中窥探大家对待教育的态度。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每天的工作,去对待每一位接触到的学生。让学生在与你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你对待他们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感染。教师要经常自省,反思在日常教育行为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在平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教师要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心中产生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还要把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看作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心,让学生感受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
2.以正面的道德宣传影响学生
在教育学生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得营造一个能够给学生以极大影响的氛围,那就是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可以从各个方面着手,不拘于形式。可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也可以从学生身边能够接触到的看得到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不至于会一提到道德就认为那是多么高深的东西,让学生不产生虚幻感。也可以从一些小事入手,比如乐于助人,再比如能够主动打扫班级卫生。对这些小事例的宣传,能够避免老师有时在班会上说半天,而下面的学生总感觉道德是他们这样的小孩子遥不可及的事情,从而也就没有了教育效果。还可以结合所教学科,深挖本学科中有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五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慈母情深》,讲述了“我”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找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无意间看到了瘦小的母亲工作时的情景。特别是课文中对母亲工作时动作神态的描写,读后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课文中对母亲动作神态的描写,结合作者看到母亲工作时的这一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一位母亲为了家、为了孩子而付出,再引申到学生自己的母亲,从而让学生明白母亲的爱都是无私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边营造这样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及人生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以事实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做到以理服人是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后,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平息纠纷,使事态不至扩大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处理得恰到好处可以彰显出师德形象的高大,处理得不好直接关系到班级内学生之间的和谐、和睦及稳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呢?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得有足够的耐心,这是保证化解矛盾的重要前提。遇到有矛盾出现,教师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草草处理,得耐心听取各方意见,充分保障各方权益。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细心。在矛盾发生后,老师要花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要彻底找到各方纷争的缘由,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细心,这点是做不到的。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摸清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就能做到以理服人。
总之,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承担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必须用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口服心服,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