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浅思

2018-01-01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课文

朱 燕

(肥东县第三中学 安徽合肥 231602)

如何成功地上好一堂语文课?目光不能仅放在课内,还得通过课外阅读的手段,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部编教材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了什么是课外阅读,即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丰富积累。温儒敏教授也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课内和考试,还要看课外,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外阅读有益于语文课堂教学,它不可或缺,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一味地精读精讲,反复练习,不从阅读兴趣上激起学生的读书意愿,也不增加阅读量或是拓宽阅读面,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提升的。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兴趣不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抑或是学生自己都把目光聚焦在教材中,课外阅读被忽视、被冷落,这就将学生阻挡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观园之外,无法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美妙,继而压制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弊端就是在闭塞中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最好的老师便是“兴趣”,不重视课外阅读就等于赶走了学生的“兴趣”老师。

2.读而不广。语文是一门知识丰富的学科,要真正掌握它、运用它,还得多读、广读,储备大量的材料。学生要想拥有“预知天下事”的能力,须有“读万卷书”的广博,若只关注课内,是达不到“破万卷”的标准的,那么在写作上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呢?古代博学之士一直强调要多读书,如庄周的“多读书以养眼”,苏轼的“发奋识别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韩愈的“读书患不多”,都指出了治学要多读的道理。他们认为只有做到多读,才能达到善写。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今学生被束缚于 “课本”这样狭小的“井”,只能成为“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不读书、读书少亦成为学生的通病。如此说来,“多读”和“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它就是医治学生读书贫乏的一味良药。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新变化。部编版教材“返璞归真”,追溯语文的本质,抓准了“读书”命脉,将“读书为主,读书为要”这个主张贯彻到语文课堂中。新教材的使用势必会引发考试方针的新改革,对学生阅读层面、阅读速度、阅读数量等方面的考查将有所侧重。阅读的多样化、多角度测评也将在考试中有所体现。不过无须担心,大多数学生对常见课文似乎有没来由的排斥心理,却对不多见的课外文章深表欢迎,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这种心理,多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

2.语文教材之外存在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知识的积累来源多样,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打好阅读的基础,那么课外阅读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所以课外阅读教学很有必要。

3.阅读有个黄金时期,相关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此时如果没有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今后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很难跨进阅读的大门。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关心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的阅读。语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丰富阅历,提高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多读书能增进人的文化修养,改善人的气质。

4.课外阅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可以捕捉、洞察当今时事,丰富思想内涵,写作时言之有物,同时可以填补语言空白。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可能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为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示范,真正将课外阅读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其成为教学内容一分子。首先,语文新教材的课文数量减少,这就为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时间保障;其次,课型和结构的调整,让新教材更加重视读书,得以引导学生加强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扫除障碍;最后,新教材的自读篇目的编排以问题引领、旁批评价和阅读提示等读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示范,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更好地自主阅读。

四、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1.篇目选择的合理性。

根据初中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出现了值得纠错的地方,如阅读作品随意、阅读目的盲目等,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必要为学生把好关。“部编版”教材选编课文的标准值得借鉴,要选经典性的、文质兼美的、适当兼顾时代性的适宜学生自读的篇章。如《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大国崛起》《闲话中国人》《人性的弱点》等。当然不同学龄阶段书目的选择也不同,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尚浅,可选择有趣味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哈利·波特与死亡神器》;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经验,可以进行专题化阅读,比如以作家文人为一专题,如鲁迅作品专读、沈从文散文专读等;九年级学生,可推荐对其写作有帮助的主题化阅读书目,比如立志成才类的名人传记,或是人物刻画传神的经典小说等。

2.教材推荐的辅助性。

部编教材在课型上有了更为明确的划分,形成 “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文框架结构。 “教读”是重点,“自读”是关键, “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最终的目标。如此看来,“课外阅读”就成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例子”的课文一学期只学二十来篇,精读篇目则更少,试想:抱着有限的课文“打滚”,怎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而部编教材在精读课文之后都会给出相关的课外阅读推荐,这有利于将课堂例子展开,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比如,教师在教完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后,立即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读一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这可以及时阅读课外资料,对拓展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定位与作用有着特别的意义。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量的增加是实现质的飞跃的前提。读多了,信息量增加了,在稳打稳扎的基础上,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定有显著的提高。总之,让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同步进行,有利于拓展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现代教学规律。

3.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教师不能列出书单就撒手不管,教师的缺席容易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的“自由阅读”,阅读效率低,质量差在所难免。要改善学生的阅读面貌,教师必须参与到阅读中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部编本”教材就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

教会学生有方法地读书。运用教材中提到的精读、泛读、浏览、速读或是默读、跳读、猜读,甚至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多种阅读方法,其中,默读与浏览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默读是不出声,浏览是略观文意,它们都是训练阅读能力的方法。只有掌握好这些能力,才能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升阅读的质量,长此以往才能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拿浏览来说,就是要把默读、速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尽量做到“一目十行”。怎么做到呢?眼睛不偏不倚看文章的中轴线,不逗留,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这样的锻炼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这也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做读书笔记就是将文中精彩的部分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记下,它是读书“四到”中的“手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身边要永远带着笔和本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先学会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再将内容摘录下来,供日后熟读、背诵或使用;然后到能在书页空白处做眉批、行批、旁批。可以对精妙的文字进行点评,也可以对问题提出疑问,甚至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写成心得笔记。总之,做读书笔记远比仅仅阅读重要得多。

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七年级侧重培养他们的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重点阅读课外诗词、散文等优秀作品,能阅读、积累优美词语和精彩语段,完成一定的阅读积累。八年级学生鉴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应有所加强,因为通过之前的阅读积累,阅读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对他们可提出具体要求:能了解作品思路,能鉴赏作品形象,能赏析作品语言,能正确判断作品的写作手法。到了九年级要让学生能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即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概括故事内容,能围绕某一中心写出自己的见解,能结合场景、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等。因此,教师要注重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方法与能力的有效训练。

4.读书活动的激励性。

人类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尽量寻找机会来满足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围绕课外阅读教学设置多种多样的展示或交流。“课外阅读”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所以多开展些“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非常必要。活动组织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要多考虑学生实际,符合新课标规定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自选作品。可张贴墙报展示阅读成果,突显学生成就;举办“走进经典”活动,激发学生挑战等。要让“活动”生发出“活力”来。这样既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让阅读变成悦读。当然交流中也提倡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让学生敢于发问,敢于向权威和经典挑战,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找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观念。

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高超的教育智慧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做阅读的主人。能让班上全体学生都喜欢阅读、热衷于阅读,这不仅是一个好教师,更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所以对学生阅读热爱的培养,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准时代的脉搏,深刻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教学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