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泪的微笑
——兼论李渔和莎士比亚喜剧精神之和解与包容

2018-01-01王海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莎翁李渔莎士比亚

王海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安徽 淮北 235000)

喜剧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源于农民收货时节祭祀酒神的的狂欢游行,每次活动举行完后,人们开始喝酒狂欢,载歌载舞,绘声绘色的表演节目,这些歌舞表演的形式就是喜剧。至此以后,喜剧得到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喜剧的表现艺术总是与“笑”难解难分,这种笑可能是含着泪的微笑,也可能是舒怀解愠的畅然之笑。在本文中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生于不同国度,处于不同年代的两位戏剧大师李渔和莎士比亚所包融的喜剧精神,看看他们所共同怀有的喜剧精神到底是什么?

1 似曾相识——喜剧的滋生环境

莎士比亚(1564-1616)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伊丽莎白女皇统治时期,当时国内纷争相对缓和,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整个社会,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资本阶级的观众和读者,成为了这一时期重要的群体,公众对于喜剧的热情前所未有。莎士比亚也被观众们的热情所鼓舞,在创作历史剧四部曲的间歇中开始了他的喜剧创作,可以说他的喜剧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公众趣味的结果[1]。

迟于莎士比亚近一个世纪,在中国明末清初时同样出现了一位了杰出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他的最大特点就是集戏剧创作和理论于一身。他的喜剧主要收于《笠翁十种曲》,他的剧作大多情节奇巧、结构严谨、排场热闹,加以一种温和的讽刺。李渔的喜剧创作的环境与莎翁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明末清初以后,长期战乱的社会趋于稳定,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仍然面临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挑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扭转局势是不可能的,唯一办法是情愿或不情愿地当顺民,得过且过。“笑”可以使他们暂时忘却哀愁和悲痛,起到排忧解愁的作用。喜剧恰好满足这种“解愁”的需要。李渔正是顺应了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趣味,从事了喜剧创作[2]。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渔和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所拥有相似的时代环境,两位大师都为了满足市场力图创作轻松幽默的喜剧。这些都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喜剧创作,可以说是时代使然。最终两人的喜剧中都显示出相似的喜剧精神一宽容的和解。

2 含泪的微笑——喜剧包含的意蕴

喜剧的精神并不是鸵鸟精神,叫人逃避现实,视而不见,而是善意地提醒人们:整个社会本该是充满和谐与美好的。[3]无论是李渔还是莎翁在他们的喜剧中都展现出和解的宽容,并伴以温和的讽刺这种表现方式。

莎士比亚的喜剧是无法被西方的讽刺喜剧的主流所容纳。他沿着另一条路线前进,人们称他的喜剧为浪漫抒情喜剧。我认为莎士比亚很好的结合温和的讽刺和浪漫的抒情,从而展现出一种宽容。李渔一直以来钟情于喜剧创作,经历了社会动荡与科举失败后,他内心深处对整个世界和人生那种捉摸不定、变幻无常的看法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戏剧人生的黑色幽默式的态度。他总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着力于暴露人性中的丑陋,对这些丑陋进行温和的嘲弄,最终将和解的宽容自然托出。这在《风筝误》中表现得最明显。

莎翁以暴露为手段,将各个人物身上的缺点一一指出,进行善意的嘲讽。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福斯塔夫是贪婪与无耻的,傅德有夫权思想,史兰德盲从而无主见,夏禄老爷是金钱至上的。这些人物都因为本身的缺点和不足而受到嘲弄,让人觉得可笑但不至于憎恶。而那些嘲弄他的人身上也是存在缺点的,傅德对福斯塔夫的诱导也是福斯塔夫屡屡犯错的一个原因。裴琪夫妇对女儿婚姻的专权,同样也是他们身上的不足。喜剧的结束是以“温莎镇的风流娘儿们”不计前嫌一笑置之,请福斯塔夫喝酒,裴琪大娘如是说:“我们大家都回家吧!围着村舍的壁炉有说有笑地谈谈今天的开心事儿吧!——约翰老爷和大家在一起!”[5]而在李渔的喜剧中更多的是一种消解,呈现的是一种荒诞。它的目的是要指出人的生活是斑驳陆离的,我们要用一种更加复杂的心态面对所谓的正义和善良。

3 夸张的揶揄——喜剧创造模式

他们在喜剧创作的手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利用“误解”“错乱”的手法结构全篇,制造笑料;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奇场面的制造,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运用“误解”“错乱”进行创作,以此产生奇趣贯穿全剧的《风筝误》就是一个典型。莎翁也善用“误会”“错认”,如他的《错误的喜剧》。李渔和莎翁都采用认错来引起笑话,并结构了全篇,起到娱乐的作用。

李渔的夸张手法更是令人惊叹。在《风筝误》中战争那段场面的描写极尽作者的夸张功力。作者用戏谑的笔调将战争场面写得如同儿戏一般。当时情景正如唱词中所唱:【水底鱼】

狮子咆哮,象如鼠见猫,人荒马乱,有命也难逃![4]

李渔用夸张的手法将战争的凝重悲壮一下消解了,只剩下荒诞与嘲弄,连战争都是让人发笑的。作者背后旨意在于讽刺那些外强中干的人其实只是虚有其表,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充满恐惧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最终必将是失败的。作者同时将那个时代的混乱以滑稽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带着温和的讽刺。在喜剧创作上除了善于用夸张的笔写场面之外,还善于在剧中穿插一些滑稽的人物增添幽默的气氛。

4 致笑的旨趣——相同的喜剧创作思路

李渔和莎翁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喜剧的创作,这其中也包含他们个人的意趣在里面。李渔经历坎坷,遭遇战乱、仕途不顺、家庭纷争、家道衰落,饱尝生活艰辛。为了生存,也因为对于戏剧的热爱,使他走上了戏剧创作这一道路。所有的不顺使他一直寻找一种超脱的方式,超越他所有的不如意。他创作有舒愠解郁的娱己,也有迎合市场观众趣味的娱人的旨趣。这一旨趣使他的喜剧多以轻松热闹的幽默为主,不同于否定反价值的讽刺喜剧,从而充溢着幽默情调和浪漫氛围,最终达到开心解颐的快乐目的。他喜剧创作的整体的思路是温和的讽刺和圆满的团圆为结局,最终将他的和解宽容的喜剧精神从容托出。

比起李渔,莎翁的一生要平坦些。莎士比亚诞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幅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中,同李渔相似的是童年少年生活优裕,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到青年时由于家庭衰落不得不独自谋生。他生活的时代文艺复兴达到了高潮,人文主义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年轻的他。人文主义追求人的自由,权利的平等,对人的尊重也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他对个人的前途、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命运充满了希望。于是他创作许多歌颂个性、爱情、友谊等等关于人类美好情感的喜剧来抒发自己积极乐观快乐的情绪。莎翁认为快乐是人生的主要追求。诚然如同硬币的两面,社会总是优劣并存,好坏同在。在他看来,人情世态中的善恶美丑,恰如生活中的光明与黑暗一样,都是相对存在。普遍存在的自然整体,应该给予辩证的理智的对待,即使是对于生活的阴暗面,也不必过于“苛求”,更无须“轻蔑”相视,只须作为“人类愚行”或“荒唐事”去加以嘲笑。因为莎士比亚喜剧的旨意是肯定与歌颂,并同时加以温和的讽刺,从而整体上构成一种和解的宽容。这就同李渔形成相似的喜剧创作的思路,即以和谐美好的团圆为结局,使一个“悲哀的开端得到幸福的结尾”。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渔和莎翁在喜剧创作上所有相似的意味都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娱乐观众的。细细品味两位大师在这背后所包含的对于美和正义的肯定与赞颂,对丑陋恶的一种温柔的嘲讽,其实是来表现他们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达观。这种态度融会到喜剧创作中而显示出一种共同的喜剧精神——和解的宽容。

猜你喜欢

莎翁李渔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453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倚帝客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