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
2018-01-01熊磊
熊 磊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安徽 六安 237158)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经历了由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演变[1],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培养职业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评价、检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建立一种促进改革和发展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全面改革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职业教育特征的本质回归,实现可持续发展[2]。
1 技能大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技能大赛的实践中,为了激励教师和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许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技能大赛的投入、提高了对获奖者的奖励程度,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技能大赛的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唯“大赛”现象
由于技能大赛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技能大赛的成绩也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各高职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对大赛的投入增大、对获奖师生的物质奖励增多等,在此情况下,相关教师过于关注技能大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大赛准备和参赛学生的集训上,而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投入过少,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1.2 唯“技能”现象
技能大赛重在技能,但是过于强调技能培养,会导致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早期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强调并突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很有必要,而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在以培养职业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和未来人才持续发展的要求。
1.3 唯“精英”现象
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各学校都加强了对参赛队员的选拔和集训。在选拔队员方面,多数学校偏向选择参加过大赛且获得过好成绩的学生,使参加技能大赛成为少数“精英”的专利,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但却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背离了教育的公平原则。
2 实现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
2.1 正确认识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辨证关系
在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中,教育教学是主体,技能大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大赛具有能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同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提高技能大赛成绩的重要支撑。技能大赛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使参与者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片面追求大赛成绩的高低,要注重参与大赛的过程,并在参赛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2 优化学校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必须将技能大赛的管理融入到学校发展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在学校顶层设计中对技能大赛的作用、地位、管理、评价等做出明确规定。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指导思想、建设任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将技能大赛纳入到学校整体建设方案中。在指导思想中提出将“双师型”师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点,将“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工程”作为主要建设任务,出台了《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对技能大赛的管理方式、经费支持和奖励方法等保障措施。科学的顶层设计,推动了技能竞赛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3 实现技能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
实现技能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及修订时,充分借鉴技能大赛项目设计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基础理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计中,要及时根据技能大赛的最新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切实做到随着生产和技术发展变化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设置专业渗透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省赛和国赛项目有效衔接,促进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4 加强“职场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真实职场环境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体现于学生在处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际问题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3]。由于多数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主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竞赛现场也是模拟企业工作场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满足“职场化”要求,要借鉴企业相关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因此要加强“职场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职场化”的实训基地,不仅要重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避免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借鉴企业“6S”管理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实训基地开展6S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2.5 培育优良的校园技能大赛文化
技能大赛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内涵一般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部分[4],技能大赛文化的建设和培育也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做好校园环境的治理、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并将技能大赛的因子融入到校园的各项硬件设施中,在校园内营造富有特色的技能大赛氛围。在制度文化方面,完善与技能大赛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技能大赛运行和管理体系。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融入到技能大赛中,并在学校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建设上充分体现这种“工匠精神”。通过技能大赛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遵章守纪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2.6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保证“有效教学”[6],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借鉴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理念和竞赛内容设计的思路,在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及考核标准等方面,参照大赛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裁判,学生作为参赛选手,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效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实现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7 建立与技能大赛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技能大赛项目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综合性,且项目的设置、实施、评分也非常严谨,竞赛结果能够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将技能大赛的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考核内容之一,可以增加考核的公正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分制管理规定中,建立技能竞赛学分奖励制度,对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学分奖励,并计入学生总学分中,优化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将技能大赛有效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实现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使技能大赛始终在正常轨迹中运行,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