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寄宿生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安顺三联学校为例
2018-01-01
(1、2、3.安顺学院政法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引言
所谓的城市寄宿生是指学校在城市之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中进行,学生的主要活动在学校中开展的一类学生,而寄宿学校必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安全等全面负责,与走读制相比,家庭的教育责任更多地转移到学校[1]。目前寄宿制学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从学校的封闭程度可以划分为全封闭型和半封闭型。所谓全封闭型是指学生整学期都不离开学校,学期内每天都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半封闭型是指学生可以在周末回家。从学校的层次看,可以分为寄宿小学和寄宿中学(其中寄宿中学可分为寄宿初中和寄宿高中)。从开办学校的主体可以分为公立、私立以及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从学校所处地域可分为城市寄宿学校、农村寄宿学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学校[2]。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寄宿学校正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被社会公众(特别是家长)所接受。应更好地发挥城市寄宿学校的优点和长处,使其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章以安顺三联寄宿制学校为例,通过访谈法、观察法了解该校寄宿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寄宿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寄宿生走出困境,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一、安顺三联学校及其寄宿生基本情况
安顺三联学校是贵州三联教育集团旗下的分校,于2002年经安顺市西秀区教育局批准创办,是一所九年制的私立学校,从创办初期发展至今已拥有23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多人,教职工100余人。近年来三联学校在创新管理机制和课堂改革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获得了“贵州省先进民办学校”“安顺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学校”等光荣称号。目前,安顺三联学校以“面向农村城镇、立足平民百姓、合理低价收费、竭诚优质服务”为宗旨,学生来源区域较广,数量较多,而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量有限,出现学生难管理的情况,导致学生的问题慢慢增多,对学校的办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联学校在校生人数1200多人,其中少数名族学生约占总人数的8%,城镇学生约占62%,农村学生约占38%。城镇学生大多数是安顺市区内的,家庭经济较好,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农村学生来自于安顺周边城镇,父母外出务工,又不放心老人照顾。学校每个“大周末”留校的学生是不确定的,会根据父母的时间来确定是否留校。留校的学生两个星期会和父母有一次联系、沟通,较多的家长会通过与老师联系来了解孩子的情况,他们对老师的信赖高。
二、城市寄宿生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寄宿生的问题
笔者在三联学校做志愿者期间,通过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调查发现寄宿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生活方面。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在生活条件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城市学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条件普遍比农村学生好。城市学生居住在城市里面,家庭环境好,学生衣着华丽,零用钱较多,交通方便;农村的学生则距离城市较远,穿着朴素,家庭生活条件较差,回家需要转车。
2.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学习困难,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在寄宿制学校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被送进寄宿制学校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父母不喜爱他们,抛弃了他们,这种心理很容易使其在学习上分心,不够竭尽全力去投入学习;另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校的考试成绩都比突出,但是当脱离学校给出同样的试题时,学生的成绩却有所不同,让家长对孩子产生怀疑,甚至不信任,认为孩子的成绩不真实,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3.人际交往方面。安顺三联学校是一所半封闭的私立学校,学生每天接触的人群不是老师就是学生,很少与外界接触,加上父母又不在身边,导致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较低,思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自我封闭的同时缺少与外人交往的信心。即便是在校内,城里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玩耍时也是分开的,共同点较少。
4.心理方面。由于学校寄宿学生很多,老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同学的感受,加上同学之间家庭环境有差异,攀比等现象的出现,有的同学会产生自卑心理,出现孤独感。同时,寄宿生与父母的沟通联系较少,学习成绩不好,有心事时无法向父母或其他人倾诉,长时间下去,容易出现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等情况。
(二)城市寄宿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毫无疑问,问题的产生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的结果,城市寄宿生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多个方面,它是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产生的结果。
1.亲情的缺失。从家庭教育功能变迁的视角来看,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健康安全关护、学习条件保障、个性品质塑造和生活照料等四个方面[3],虽然寄宿学校有“代理家长和管护”功能,但孩子得不到完整的家庭生活滋养,家庭教育功能存在一定的缺失,往往会对其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将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不需要更多操心。与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对孩子不管不问,缺乏关心,尤其是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学生在“大周末”回家也见不到家长的足迹。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的情感关怀对学生的成长较为重要,对于寄宿生而言,家庭亲情的缺失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通过学校来弥补,但寄宿学校主要是以学生的安全问题和教育问题为主,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不足,会造成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等不良现象。
2.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寄宿制学校的优势,许多比较特殊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就读,在安顺三联学校最多的两种家庭,一是父母忙于工作的独生子女家庭,另一种是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很多是“421”现象,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些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孤独、缺乏同伴、骄横、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管教,爷爷奶奶又过分的溺爱,因此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忽视了对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教育,从而造成攀比、好胜心强等不良习惯。在三联学校,离异家庭在每个班中都有一定的数量。家是孩子的天堂,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父母长期不和谐、气氛紧张,或者离异等所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对于离异家庭而言,家庭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庭结构由核心家庭变为非核心家庭,会给孩子留下不良影响和痛苦的记忆,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发展,从而造成孤僻、懦弱和不自信等性格。
3.缺少心理老师辅导。学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在中小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寄宿制学校。三联学校从建校开始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心理辅导,学生的一切事情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处理,科任老师只负责教好自己的科目,对学生的关注较少。班主任的事情繁多,班级学生较多,班主任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到位,并且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不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加上学生远离父母,缺失家庭功能的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没有心理老师的辅导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有缺陷和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
三、解决城市寄宿生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思路
(一)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寄宿生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理念,所谓“助人”是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等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向其提供服务和支援,“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安顺三联学校作为寄宿制学校,从“助人自助”理念出发,综合应用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各种角色,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城市寄宿生增权赋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走出困境,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二)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寄宿生问题的路径
1.解决生活方面问题的介入思路:运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沟通理论来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家庭沟通理论是家庭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有利于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4]。三联学校寄宿生长时间寄宿在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少,导致家庭功能和亲情缺失,从而使攀比等问题出现,会对寄宿生成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采用小组工作与团体辅导的方法,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同学组成一组,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和团体内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寄宿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解决寄宿生错误的认知和爱攀比、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学生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应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改变爱攀比的行为。
2.解决学习方面问题的介入思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观察的过程和奖励与处罚的运用习得的,人会在任何时间向别人做出观察和模仿以致可以调和修改自己的行为[5],三联学校寄宿生存在人际关系差、学习不自信等问题,可以通过学习优秀同学的闪光点,从中看到自己身上积极的一面,从而树立自信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在学习过程中,差异强化和协约法对解决学习方便的问题有一定的作用:当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强化爱学习的行为,但成绩退步时也不要惩罚他;用协约法与寄宿生达成关于学习目标,促进寄宿生学习,当寄宿生成绩有所提高时,其行为标准也可以逐渐提高。
3.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介入思路:运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理论来解决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生活必不可少,人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社会支持产生的。在三联学校寄宿生缺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支持,导致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针对人际关系较差的同学组成小组工作,通过组内活动的开展,用互动模式、发展模式、间接治疗技巧帮助寄宿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形成组内的社会支持。此外,还可以成立城乡同龄人共荣互助小组,缩小城乡儿童的差异,为寄宿生提供一个友好、相互支持的环境,帮助寄宿生挖掘身上的优点,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解决人际交往的问题。
4.解决心理方面问题的介入思路:运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心理社会理论来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儿童社会工作中埃里克森提出八个发展阶段,他指出每一个阶段都标志着一个社会危机,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自信心对羞愧感、积极对罪恶感、勤勉对自卑,父母允许支持、老师积极肯定、鼓励儿童,会帮助他们成为有自信心、积极和勤勉的人。三联学校寄宿生经常寄宿于学校,与父母交流沟通不多,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较少,而学校老师课程多,任务繁重,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感受、肯定每一个同学的行为,儿童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会使其形成羞怯、自卑的性格。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来解决寄宿生因亲情缺失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为出发点,采取家庭重塑、自我环、家庭塑像等技巧完善家庭结构,帮助寄宿生改善出现的心理问题,建立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同时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正确的做法,有助于改善亲情缺失所带来的问题。
结语
文章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发现寄宿学生存在问题,再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出发,采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来帮助寄宿学生走出困境,使寄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在进行相关的小组活动之后,寄宿生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改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