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贵州小吃名称英译原则及策略
2018-01-01
(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小吃作为中华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风貌。地方特色小吃的推广是文化宣传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旅游文化的推动下,地方小吃名称的翻译不断得到重视。一些学者纷纷撰文对小吃名称翻译进行研究,如宗丽娟以陕西小吃名称为基础,分析了陕西小吃名称英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房斐斐、姜雨彤等对京津地区中国传统小吃的英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京津地区小吃名称的正确翻译方法[2]。王萨萨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运城特色小吃的英译[3]。当然,上述的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一些名物的具体翻译,较少理论阐述。杨柳川从文化视角出发,指出地方小吃的翻译应该译出特色。她认为“中国特色小吃名称可以而且应该承载三个层面的文化传播: 传播民俗文化、交流饮食文化和推广汉语拼音文化”[4]。小吃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应该尽量弥补小吃名称翻译时出现的文化空缺。近年来,贵州小吃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在不断加强,但小吃名称缺乏比较系统规范的翻译版本,而且小吃名称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贵州对外形象和文化宣传与推广。因此,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依据,阐述贵州小吃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希望能够有益于贵州地方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贵州小吃名称文本类型和命名方法
(一)文本类型
了解小吃名称的文本类型有助于译者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从文本类型上来看,小吃名称既属于信息型文本,又属于感染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注重表现事物与事实,语言表达简洁而直接。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赖斯认为“信息型文本语言具有逻辑性和指称性的特点,内容和主题是交际的重点”[5]。小吃名称语言简洁,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大部分情况下,小吃名称的交际重点在于直接向读者传递小吃的食材、产地、口感、烹饪方法等基本内容或者向读者展示小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与此同时,小吃名称也属于感染型文本。赖斯将感染型文本定义为“感染或者说服读者(或文本的‘接受者’)并使其采取行动,如购买某种商品”[6]。小吃名称是小吃的一部分。读者通常是从名称开始获取信息,进而决定是否采取“行动”,即品尝小吃,获取小吃基本信息及了解小吃所蕴含的地方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
(二)命名方法
贵州小吃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是贵州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命名方法和特点,贵州小吃主要可以分为写实型和写意型两大类。写实型小吃注重传递信息,往往抓住小吃的一个或几个实际特征对小吃进行命名,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小吃的食材、风味、烹饪特点等信息,让读者轻松直接地获取信息。写实型的贵州小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以食材为主,如:米豆腐、豌豆凉粉、糕粑稀饭等。2.以产地、人名和食材为主,如:王猪脚、贞丰糯米饭、遵义鸡蛋糕、水城羊肉粉、镇宁波波糖、大方手撕豆腐等。3.以烹饪方法(器具)和食材为主,如:油炸鸡蛋糕、炸香蕉、冲冲糕、砂锅凉粉等。4.以形状、口感和食材为主,如:糖麻圆、酸汤鱼、碗儿糕等。写意型小吃主要是指名称蕴含了比喻、修辞等手法的小吃。此类名称形象生动,且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能够感染并吸引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写意型的小吃名称通常并未直接传递出小吃的食材、烹饪特点等信息,但其形象生动的命名方式往往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新奇感,并且进一步采取行动了解名称背后的信息和内涵。写意型的贵州小吃主要包括刷把头、马打滚、丝娃娃等。
二、贵州小吃名称翻译原则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汉斯·弗米尔于1978年第一次将翻译目的论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应该从原文中心论中解脱出来,以翻译目的为中心,原文不再是决定翻译的主要因素。这一论点使得目的论区别于传统的翻译等值观。依据目的论的主要观点,翻译行为主要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也即是说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目的论包括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目的法则”指的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7]。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译者的翻译目的和译文的交际目的,以此决定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连贯法则”包括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必须将译文读者的需求、背景、文化水平考虑在内,让读者看得懂”[8]。“连贯法则”要求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有意义,译文要具有可读性、要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忠诚法则”是由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诺德提出来的,是对弗米尔目的论的补充和完善。诺德认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不能被忽略,而这种关系的本质是由目的决定的”[9]。翻译过程中要关注原作者、译入语读者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译者要尊重原作者,尽量协调译文与原作者意图。目的论三法则中,“目的法则”是最高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要服从于“目的法则”。当连贯法则、忠诚法则与目的法则产生冲突时,译者首先应遵循的是目的法则。
(一)符合信息传递原则。小吃名称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因此,翻译小吃名称要注重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写实型的小吃名称通常直接传递出小吃的基本信息,而写意型的小吃名称则需要译者充分挖掘名称背后的信息和内涵。只有准确把握小吃名称的含义,才能采取正确的翻译行为,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和结果。例如,针对如“丝娃娃”这类名称的翻译,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小吃名称的含义,才能让译文准确传达小吃信息。(二)符合连贯法则。译者所呈现出来的小吃名称译文要有意义,要易于译入语读者接受和理解,要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及对原语文化的接受情况。例如,贵州特色小吃“肠旺面”的翻译。西方人基本不食动物内脏。因此,在翻译像“肠旺面”这类小吃时,译者需要将译入语读者的饮食文化和对原语文化的接受情况考虑在内,以此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三)译文要在不违背翻译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遵循忠诚法则。译者要尽量协调译文目的与原作者意图。当然,译文的预期交际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影响着忠实的程度及形式。(四)译文语言要符合简洁原则。小吃名称通常较为简洁,为的是让读者快速获取信息。因此对应的译文也要让译入语读者直截了当地顺利获取信息。译文要尽量言简意赅,不能过于繁冗。小吃名称的汉语表达通常较为凝练,往往通过几个简单的字符就能概括出小吃的基本信息,或偏向于描述食物,或偏向于表达食物所呈现的意境,例如:遵义小吃“辣得笑”。从名称可以获悉该小吃口味偏辣,名称突出了小吃的口感。“辣得笑”包括辣味的鸭脖、洋芋、豆腐、毛豆等食物。全部译出来会使译文篇幅较长,违背了名称翻译的简洁原则。因此,译者只需将其内涵统一译为“Spiced Snack”即可,方便读者快速获取信息。(五)译文要尽可能保留小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小吃能够反映地方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小吃名称翻译是本地文化对外宣传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翻译小吃名称的目的就是要顺利进行信息交流,进而说服译入语读者品尝小吃,更重要地是顺利实现文化的宣传与交流。
三、贵州小吃名称英译策略
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翻译目的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翻译贵州小吃名称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向译入语读者传递小吃的食材、烹饪方法等基本信息,以及向译入语读者展示贵州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和人文风情等重要内容,以此达到推动贵州小吃文化对外宣传与交流的交际效果。基于此翻译目的,结合贵州小吃名称的命名特点,翻译时,译者需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10]。贵州小吃中,有一些写实型的小吃名称直接传达了小吃的产地、食材、烹饪方法等信息。对于此类名称的翻译,采用直译,能够让译入语读者简单直接地获取小吃信息,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适用于直译的贵州小吃名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食材为主,例如:糕粑稀饭 (Rice Cake Porridge)、洋芋粑 (Potato Cake)
2.产地(人名)+食材,例如:花溪牛肉粉 (Huaxi Beef Noodles)、鸭溪凉粉 (Yaxi Bean Jelly)、 盘县火腿 (Panxian Ham)、贞丰糯米饭 (Zhenfeng Sticky Rice)、雷家豆腐圆子(Lei’s Fried Toufu Balls)
3.烹饪方法(器具)+食材为主,例如:炸香蕉(Fried Banana)、卤猪脚(Simmered Pig Feet)
4.形状(口感)+食材,如:糖麻圆 (Sweet Sesame Balls)、糖醋芝麻凉粉 (Sweet and Sour Bean Jelly with Sesame)、碗儿糕 (Bowl-like Rice Pudding)
此类主要由产地、食材、口感等为主要内容命名的写实型小吃名称,采用直译,能够直接准确地传达出原文信息,易于读者了解小吃的烹饪方法及口感等重要内容,符合目的论的目的法则。同时,直译在此类名称翻译中的运用也能够很好地遵循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即译文具有可读性且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
(二)意译
“所谓意译,是将原文表达的内容以一种释义性的方式,用译语将其意义表达出来。意译强调的是‘神似’,也就是不拘于原文在词序、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形式,用译语习惯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本意(真实含义)翻译出来”[11]。贵州某些小吃并不是直接以食物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命名方法,命名较为新颖独特,例如:刷把头、马打滚、丝娃娃等。对于从未品尝过此类小吃的人来说,仅从字面意思难以获取小吃的正确信息。译者如果采用直译,会让译入语读者产生歧义,不知所云,无法实现译文的交际效果。在翻译此类名称时,译者首先须弄懂小吃名称的信息和内涵,充分考虑译者的翻译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及关注原作者、译入语读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翻译此类小吃名称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传递食物信息,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便是使译入语读者获得准确生动的信息。因此,结合目的论三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对于命名偏向于写意的小吃,翻译时可使用意译法。
例1:刷把头 (Xingyi Steamed Dumplings)。“刷把头”这个说法,仅限于贵州兴义一带。其实兴义的刷把头就是我们所说的烧卖。“刷把头”的叫法源自于烧卖的外形酷似竹制的洗锅刷把。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刷把”就是一种洗锅用的清洁用具,这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形象。倘若直译的话,会使译入语读者产生疑惑,译文也不能被理解和接受。因此,译者只需将其所代表的食物内涵译出即可,使读者轻松获取信息,顺利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例2:马打滚 (Glutinous Balls with Sweet Bean Flour)。“马打滚”是贵州铜仁的一种特色小吃,是用糯米制成的汤圆煮熟后裹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黄豆粉而成的。原文使用的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小吃的制作特点。然而直译在此时并不能有效地达到翻译目的,采用意译法效果更佳,意译出名称的实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让译入语读者获取小吃信息。
例3:丝娃娃 (Vegetarian Spring Rolls)。“丝娃娃”是贵州常见的一道特色小吃,是用薄薄的面皮包上萝卜丝、海带丝、洋芋丝、豆芽等素菜而成的。这种包裹起来的素菜看起来就像包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因此得来的“丝娃娃”一称。然而如果直接翻译为Silk Baby in Quilt,就比较骇人听闻了。不仅不能正确有效传达原文信息,感染读者,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读者望而却步。
(三) 音译
中国饮食中,有大量采用音译而逐渐为国际所接受的表达方式,如饺子(Jiaozi)、豆腐(Toufu)、馄饨(Wonton)等。可见,采用音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小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符合小吃名称的翻译目的。贵州小吃中某些小吃名称的翻译也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
例1:肠旺面 (Changwang Noodles)。“肠旺面”的命名直接体现了食材特点,“肠”指的是猪大肠,而“旺”指的是猪血。这道小吃在贵州极富盛名,深受贵州人所喜爱。然而,译者需要在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习惯,如果将动物内脏直接翻译出来,西方人会难以接受。因此,对“肠旺面”的翻译直接采用音译,可以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
例2:裹卷 (Guojuan)。“裹卷”是在正方形的米皮中放入辣椒酱及配菜而成的一道安顺特色小吃。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该小吃的制作方法。对该名称的翻译采用音译的办法,可以保留汉语发音特点,宣传汉语拼音文化,同时又能达到吸引译入语读者的目的。
(四)音译加解释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文化冲突或无法实现文化词汇的对等翻译等情况。某些贵州小吃名称的翻译使用直译法不能完全准确地传递出原文的信息,而使用意译法会使一些地方特色文化缺失。贵州小吃名称的对外宣传与翻译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向译入语读者传播贵州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鉴于此,翻译时,译者要在目的法则的指导下,尽量保留小吃名称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小吃音译名之后的注释是一种解释性的翻译,目的是有效传达中国特色小吃中所蕴含的独特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12]。
例1:夺夺粉Duoduo Fen (Hot Pot with Jelly Beans)。“夺夺粉”是贵州安顺的一种特色小吃,其实是一种用砂锅烹饪的火锅。在贵州话中,用尖锐的东西戳到、插进或扎进软的东西里,就称作“夺”。夺夺粉中较为特色的就是在火锅中放入切成块的凉粉。吃夺夺粉时需要用一根木叉子“夺(叉)”下去。同时,又因为砂锅小分量少味道美,吃夺夺粉的人需要“夺”着吃,也就是“抢”着吃。夺夺粉的名称由此而来。“夺”所蕴含的意义及发音特点对译入语读者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夺”又表现了贵州的语言文化。因此,对“夺夺粉”的翻译采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更能体现其蕴含的地方特色文化,可以翻译为Duoduo Fen(Hot Pot with Jelly Beans)。拼音duoduo能够保留“夺夺”的贵州本土方言发音特点。
例2:烙锅Luoguo (Baked Meat and Vegetables)。该小吃名称突出了烹饪特点,未直接体现小吃的其它基本信息,所用食材也较为广泛丰富。“烙锅”是贵州一种常见的特色小吃。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用锅(平底锅)烙食物来吃。食材主要包括肉类、蔬菜等。“烙锅”一词如果直译就会变成Baked Pot。目的法则认为,译文要能够实现翻译目的和预期效果。同时,连贯法则认为译文要能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直译“烙锅”违背了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因此,译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小吃名称背后所包含的信息和内涵,再采用音译加解释的办法,将其翻译为Luoguo (Baked Meat and Vegetables)。
例3:怪噜饭Guailu Chop Suey (Guailu:multi flavor and ingredients)。“怪噜饭”是一种炒饭。“怪噜”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较为陌生,这是贵州人特有的一种语言发明。“怪噜”相当于食物的混搭,所包含的调料较多且酸辣麻咸味道都有。“怪噜”二字会对原文读者产生一种新奇的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翻译时,译者要尽量协调译文的目的和原文的目的。采用音译加解释的办法可以有效地达到此目的,因此“怪噜饭”可以翻译为Guailu Chop Suey(Guailu: multi flavor and ingredients)。
结语
翻译贵州小吃名称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促进贵州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为此,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要充分分析小吃名称所包含的信息和内涵,结合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及正确分析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联系,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最终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要想顺利实现贵州小吃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译者除了要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信息、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尽可能将小吃的文化内涵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