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2018-01-01脱小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省略日语交流

脱小杰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交流上可谓是源远流长,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018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日本的《朝日新闻》中发表了《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文章中提到要推动中日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1]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要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和日本人进行有效的沟通。[2]中日两国离得比较近,文化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日语学习者要关注两国之间的差异,否则会在日语交流中导致一些误会。因此,如何让日语学习者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日语交流能力,是当今日语教学中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跨文化教育的含义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包含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器物、建筑、行为、衣服、食物、语言等;隐性文化包括宗教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等。[3]隐性文化范围比显性文化范围广,它与人类的习惯、价值观、思考和行动有关,因此在人与人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留心,不能正确理解这些隐性文化,就会犯文化方面的错误,给沟通带来障碍和麻烦。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语言、哲学、历史、科技、饮食习惯、时间运用、人际关系等等。[4]举个例子,在日本人与人沟通时喜欢点头哈腰,这是一种社交礼仪,而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谄媚,一种奉承,这就是中国人与日本人行为方式的不同。

跨文化教育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教育。从教育人类学来看,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民族所属,每一种教育都与特定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教育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二、日语教学中影响跨文化教育的因素

跨文化教育可以为日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场景,增加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跨文化教育的因素。

(一)语言因素

众所周知,日语的语言比较暧昧。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曾经指出,日本人说话不喜欢使用人称代名词,更不喜欢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5]如果对话中一直说“わたし”(我),会使人觉得说话人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主张,给人带来不快,所以日本人更喜欢让听话者通过上下文语境来体会自己的意图。[6]这同时也是日语简洁的表现。另外,日本人很注重集团意识,这种集团意识有利于营造和睦的人际关系。他们在集团内部时时强调要与别人一致,要与人保持和睦关系,不要过分强调个人主张。

用人称代词的省略来凸显日语简洁的例子如下:

(1)(わたしは)山田でございます。(我是山田。)

(2)(あなた)こっちへ来てご覧になってください。(请来这边观看。)

(3)(わたしは)(あなたが)愛してる。(我喜欢你。)

例(1)省略了第一人称代词“我”,用自谦的形式介绍自己,以抬高对方身份。例(2)省略了第二人称代词“你”,用敬语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例(3)省略了第一人称“我”和宾语“你”。另外,日本人还经常用下面的敬语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何も召し上がっていただくものはございませんが。”(没有上什么好吃的。)“お口に合うものはございませんが。”(没有符合您胃口的。)

日语语言的暧昧性,反映了日本人传统的生活态度和日本人的文化个性。日本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尤其是在表达与别人不一致的想法的时候,通常喜欢运用省略来表达暧昧。例如下面的一段对话。

A:あの-、すみませんけど、この荷物ちょっと預かってもらえませんか?(打扰了,这个行李能帮我看管一下吗?)

B:いいですけど…(可以是可以,但是……)

A:すぐ戻ってきますから…(马上就回来了,拜托了。)

以上对话,说话者运用接续助词“けど”“ から”,表示因果关系,听话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省略部分的含义。像这样的接续助词在日语中有很多,如“のに”“でも”“ただし”“それで”“だから”等等。日语中运用这些接续助词,使说话者和听话者都留有余地,交流变得更为顺畅。

日本心理学家堀川直義曾经这样描述语言的特征:“イギリス人は考えながら歩く,スペイン人は走ってしまってから考える,日本人は言い訳をしながら歩く。”(英国人一边思考一边走路,西班牙人跑完后思考,日本人一边辩解一边走路。)[7]日本人在车站偶遇,常常一边说“しばらくでした”(好久不见),一边思考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即使不被问,自己也想说现在要去哪里,去那里有什么目的等等。

(二)非语言因素

人与人交流的时候,除了语言交流,还会用到非语言交流。根据学者调查,人与人交流时,15%—20%是通过语言得到的信息,80%—85%是通过非语言因素得到的信息。[3]人的视线、表情、手势、姿势、说话语调、沉默的方式、礼仪、时间观念等都是非语言因素。这些非语言因素是每个国家独特社会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

礼貌会通过礼仪表现出来。礼仪是人们在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的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在日本,人与人见面常以鞠躬行礼来表达致谢,根据礼节程度的不同,会有从弯腰行礼到90度鞠躬的区别。在榻榻米上要正坐行礼,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并且着地,然后低头。日本人没有握手的习惯,但在与外国人会面、竞选等特殊场合,日本人也学会了握手的礼节。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个千岛之国,长期以来以农耕和渔业为主,人与人的思想、风土民情、生活习俗大体一致,他们注重集体观念、整体配合。他们不需要使用太多的语言,只凭手势、表情、动作等就能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在交谈中会时刻注意这些非语言因素,以此来获取有用信息,达到以心传心的效果。日本有“口は災の門”(祸从口出)、“言わぬが金”(沉默是金)等谚语也充分证明了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

(三)价值观

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哥儿》的主人公哥儿是一个中学的数学教师,有一次,好朋友请他喝了一杯冰水,为他破费了一钱五厘,约相当于零点二美分。不久,有位同事告诉哥儿,豪猪在背后讲他坏话,哥儿马上想到豪猪给的冰水之恩。第二天,即便“豪猪”不在,他也硬是把一钱五厘丢到豪猪的桌子上以示偿还。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如果不算清哪怕像一杯冰水这样的小账目,就无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日本人对这些小事很敏感,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母亲曾经教导他说:“别人向你借的钱,你可以忘记,你向别人借的钱,一定不能忘记。”一定要记住别人借钱给自己的恩典,要懂得知恩图报。日语中还有“義理”一词,指的是待人接物应当遵循一定的道义,如遵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上司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不遵循“義理”,会被别人耻笑。

(四)社会文化背景

从日本人一天不同时段的问候语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很懂礼貌,如早晨见面时他们会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中午会说“こんにちは”(中午好),晚上会说“こんばは”(晚上好),睡觉前会说“おやすみなさい”(晚安)。路上遇见熟人时会问“おでかけですか”(要出去吗),对方会回答“ちょっと、そこまで”(去一下那里)。日本人通常不直接问对方去哪里,并且对方的回答也会比较含蓄和婉转;自己的隐私不想被别人知道,所以也不会问对方的隐私。

在日本,人与人交往时经常会说“すみません”(打扰了,对不起)。例如:

(4)すみません、図書館へはどう行けばいいですか。(请问,去图书馆怎么走?)

(5)すみません、これ、ちょっと見たいんですが。(您好,我想看下这个可以吗?)

(6)すみません、これ、借りてもいいですか。(请问,我可以用下这个吗?)

以上例句说明日本人说话很讲究礼貌,常用“すみませ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体现了日本人讲究“和”文化。另外“すみません”还用来表示感谢,表示给人添了麻烦而很是不好意思。例如,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对方会说“すみません”来表示感谢;客人给主人礼物时,主人会说“まあ、すみません”(真不好意思,让您破费了)。日本人不希望对方为自己费心做任何事,也不希望给人带来任何负担。

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交流中,应当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在日语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保持对日本文化的敏感度和趣味性,重视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比较,找出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省略日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中间的省略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