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江花月夜》及其英译本的名词性隐喻认知分析

2018-01-01孙晓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妇春江花月夜原诗

孙晓艳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繁荣,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代表的有关隐喻与认知之间的研究的出现,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隐喻现象背后的认知和思维,并从认知的视角认识世界,反映人类思维的规律,认知隐喻理论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诗歌是隐喻的海洋,因而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诗人经常通过隐喻让读者由诗歌的外在表象深入内在结构以获得内在的意义。本文选取《春江花月夜》的三个英译文本,从认知隐喻的角度赏析原诗中的名词性隐喻以及三个英译文本的翻译,以期增强对《春江花月夜》原诗的二元认知,并帮助读者深层次地理解诗歌隐喻的微妙之处。

一、名词性隐喻

根据隐喻的句法结构特点,隐喻可以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束定芳,2000)。根据束定芳(2000)的研究可知,名词性隐喻更易辨识,理解性更为丰富。这是因为,大部分名词为指称词语,其中的规约化和非规约化指称容易被捕捉;名词指称的事物更容易想象,更具有意象性。

名词性隐喻是由名词组成的隐喻,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表语等多种成分。通过梳理发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的名词性隐喻主要由月隐喻、水隐喻、春隐喻构成。

二、《春江花月夜》原诗蕴含的名词性隐喻及其英译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也是其仅存于《全唐诗》的二首中的一首,有“孤篇横绝全唐”之誉。该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脍炙人口,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缘起于现潮升月,落结于念情落月,将面似平寂、存于寥际的江景月色,铺以青枫、落花、白云、水纹、海雾等众多景物,浸润以客子、思妇之思弦情趣,通过交互杂沓、延续不断、前呼后应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将 “月” 这一融情之物通贯上下,寄予神情,赋予生命。

目前这首诗有多种英译版本,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三个版本:其一是查尔斯·巴德翻译的The River by Night in Spring(简称巴译),其二是弗莱切翻译的Moon Thoughts(简称弗译),第三个版本是许渊冲教授翻译的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简称许译)。下面通过比析三个英译本对原诗中的名词性隐喻的翻译,来看名词性隐喻在英译中如何处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诗的隐喻内涵。

(一)蕴含月隐喻的诗句

例1. 滟滟随波千万里。

巴译:The moon across the rolling water shines.

弗译:The Ocean’s face is radiant with her glory.

许译: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

这句诗描绘了月光所到之处,江面波光粼粼,闪耀千万里。“滟滟随波”向我们传递了月光忠实地追随着波浪,一泻千里——在这里月光俨然是一位忠诚的追随者。三个译本中,巴译用“The moon across the rolling water shines”,其中“shine”表达出了月光随波闪耀千万里的动感画面,但没有把月光所承载的“忠诚的追随者”的隐喻内涵表达出来。弗译用“The Ocean’s face is radiant with her glory”,将原诗中充当主语的“滟滟”翻译成了宾语,突出了水面的静态画面,未能展现月光的主动地位,也忽略了其传达的隐喻内涵,实为不妥的翻译。许译用了“follows”,向我们展示了月亮作为追随者的意蕴,保留了“滟滟”的隐喻特性,从隐喻角度最大还原了诗句。

例2. 皎皎空中孤月轮。

巴译:While in the heavens above the full-orbed moon……

弗译:And ……The moon upon the flawless crystal sky.

许译:A lonely wheel like moon ……

诗人在这里描写了月、江水、天空浑然一体,没有一丝微尘,皎洁的天空高悬一轮孤月。诗人用“孤”描绘“明月”,不单单是指月光的清冷,更寓意因相思而产生的心灵孤寂感,赋予明月抽象的情感,显然是把月亮看作有生命的物体。在翻译此句时,译者也有必要把这种隐含的思绪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才能忠实于原诗的意蕴。

对比以上三个译文,巴译、弗译分别把“孤月”译成了“full-orbed moon”和“moon”,完全忽略了“孤”字,没有把这种孤感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因而不能很好地忠实于原诗。许译将“孤月轮”翻译成了“A lonely wheel like moon”。“lonely”一词在字典中的释义是“孤单,孤独”,意指人的孤寂,许译用“lonely”一词修饰“moon”,保留了原诗的隐喻内涵,让目的语读者体会到原诗所要传达的心灵孤寂感。

例3. 不知江月待何人。

巴译:…… the moon shines fair.

弗译: I do not know for whom her beams always shine.

许译: We do not know tonight for whom she sheds her ray.

此句中,“不知江月待何人”意为“不知月亮在等待什么人”,表达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原诗中月亮为有生命的物体,以上三个译文中,都没能将 “待”直译为“wait for”而把月这一隐喻特征表达出来。

例4. 玉户帘中卷不去。

巴译:The moon-borne message she can not escape ……

弗译:Where, oh, we parted, she rolls the blind ……

许译:She rolls the curtain up ……

例4中,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什么也卷不走。“卷”的释义是“把物弯转裹成圆筒形”,这个物必须是有形之物,如“卷帘子”。月光是无形的,而诗人用 “卷”来描写月光,把无形的月光视为有形之物,实为隐喻性的表达。在以上三个译本中,巴译把“卷”翻译成了“escape”,没能把原诗中“月光为有形之物”这一隐喻表达出来。弗译虽用了“roll”,但并不能将其中的隐喻内涵表达出来。许译用了“rolls the curtain”,也没能将“月光是有形之物”这一隐喻表达出来。

(二)蕴含水隐喻的诗

例5. 江流婉转绕芳甸。

巴译:The latter turns and floods the fragrant fields.

弗译:And serpents with a winding desultory.

许译:The river winds around the fragrant islet ……

例5描绘了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的情景。诗句中所用的“绕”是指“缠绕”或“围着转动”,其主语一般是有生命体。作者用“绕”字将江水的无生命性变为有生命性,赋予了江水生命的气息,这无疑是使用了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因而我们在翻译时也应该把这方面的信息表达出来。

巴译用了“The latter floods the fragrant fields”来表现“江流绕芳甸”,“flood”原意为“淹没”,此处用来表达“绕”的意思,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弗译用“winding”来翻译“绕”,虽意思对等,但所用的-ing不能把“绕”的动作名词化这一特点体现出来,也不能贴切地表达出水绕的动态感。许译将“绕”翻译为“wind around”,既还原了诗句的生动画面,又表达出了水的隐喻概念。

(三)蕴含春隐喻的诗句

例6.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巴译:Last night, she murmured sadly to herself ……

弗译:And low I moaned,“Already spring will……

许译:Last night she dreamed that ……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整体风格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恨”。例6这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诗句虽用了“梦落花”“可怜”等字眼,但并不是用以表达思妇忧伤的思绪。相反,诗中的“春半”除了表达春天已过了一半,还寄寓了思妇对丈夫能够归来的期盼。所以,诗句的整体情感表达不应是消极、抑郁情绪。巴译和弗译用了“sadly”“moaned”等表现消极情绪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心情,与原诗的主体风格不大相符。许译中没有使用消极的词语,只用了“dreamed”就把思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梦想准确地表达出来,符合原诗的风格,也再现了“春半”所要表达的隐喻内涵。

(四)原文无隐喻而译文中蕴含隐喻的诗句

例7. 江月何年初照人?

巴译:And when did moon and river first behold ……

弗译:Whom …… did the moon first see?

许译: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ee a man ……

原诗句描写的是江上的月亮不知道在哪一年最初照耀人,并没有使用隐喻这一表现手法。巴译从字面翻译了原诗,没有使用隐喻表达,而弗译、许译将原文中的“照”译为了带有隐喻性的“see”,赋予月亮以生命,使月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增添了几分美感,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

三、结束语

隐喻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诗人经常使用隐喻把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而图像化能够使诗歌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含义。通过对《春江花月夜》原诗的名词性隐喻的二元分析,以及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比析三个英译本的翻译,不难看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领会诗歌隐喻的内涵,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诗作的意蕴和风格。

猜你喜欢

思妇春江花月夜原诗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峨眉山月歌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改诗为文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