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世纪戏剧《抹大拉马利亚》的故事来源

2018-01-01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圣徒马赛耶稣

马 衡

(周口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抹大拉马利亚》是现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圣徒剧之一,原型故事来自圣经中抹大拉马利亚。流传下来的迪格比版本构建了抹大拉马利亚生活的完整叙述。马利亚是抹大拉城堡的公主,在她父亲去世后,悲伤的马利亚受到引诱贪图酒色。在她的弟弟拉撒路去世后,她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忏悔并受到宽恕,跟随耶稣传教并见证耶稣受难复活。马利亚因受到感召而到马赛传教,通过神迹让国王、王后以及异教的臣民皈依。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她隐居旷野,死后灵魂被天使带领而进入天国。戏剧主要情节包括马利亚早年堕入罪恶、忏悔和救赎的过程以及在马赛传教和晚年在沙漠中的冥想生活和进入天堂等,剧中抹大拉马利亚故事开始于耶稣受难复活的重要事件。戏剧以提庇留(Tiberius)、希律王(Herod) 和彼拉多(Pilate) 等专制统治者夸耀自己的权利开始,将耶稣受难故事和马利亚皈依双重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抹大拉马利亚作为圣徒的品质。

马利亚(Mary) 最早在希伯来语中写作Miriam,也写作Mariam。她是旧约中的人物,首次出现在《出埃及记》中。她是摩西和亚伦的姐姐,是一位女先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米利安的歌》中,Miriam手持铃鼓,身后跟着很多妇女与她一同歌颂耶和华。在新约福音中经常被写作:Maria,Mariam或Mariamne。马利亚 (Mary) 在福音书中是非常普通的名字,曾经多次出现,而且多位女性都被称为马利亚,如圣母马利亚、伯大尼的马利亚、雅各的母亲马利亚等等。“抹大拉”是与其他被称为马利亚的妇女相区别的标志。抹大拉马利亚也常常与圣经中的其他女性相联系,如伯大尼的马利亚、迦百农的那个罪人、撒马利亚的妇女以及“行淫被拿的那个妇人”,这些妇女身份混乱与不确定性为抹大拉马利亚故事的书写提供了重写的空间。圣经和典外文献中马利亚的故事是构成中世纪戏剧抹大拉玛利亚故事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抹大拉马利亚在中世纪的文学文化传统中被不断重塑,形成多源性特征,探索戏剧《抹大拉马利亚》的故事来源对于理解文学的再创造性有重要意义。

一、来源于福音书的故事

在四部福音书中涉及抹大拉马利亚的经文包括:马可福音15:40-41(马太福音27:55-56);15:47(马太福音27:61) 耶稣的死和耶稣的安葬。马可福音16:1(马太福音28:1;路加福音24:10)耶稣复活。路加福音8:2跟从耶稣的妇女们。约翰福音19:25耶稣被钉十字架。约翰福音20;1-2,11-18耶稣复活和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马可福音16:9-11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抹大拉马利亚的名字总共出现了13次,主要集中在耶稣受难和复活的故事中。

现代圣经注释者认为,圣徒抹大拉马利亚是西方教会中世纪早期的产物。中世纪早期圣徒传说与圣经文本相结合成为抹大拉故事的主体。在早期中世纪,各福音书中的不同文本与叙述相融合形成了圣徒抹大拉马利亚故事的基础。中世纪的抹大拉马利亚的故事建立在四部不同的福音书中膏抹耶稣和耶稣赶走七个鬼的故事相结合的内容。在约翰福音书中介绍马利亚是马大的妹妹,“这马利亚就是那香膏抹主,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约翰福音11.2)①本文中的经文均出自《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2014年版。。在路加福音中,“用眼泪湿了耶稣的脚,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路加福音7.37-39)。因此,马大的妹妹、拉撒路的姐姐马利亚变成抹大拉马利亚。因为她不仅膏抹耶稣的脚,而且在耶稣被捕期间还膏抹了耶稣的头(马可福音14.3-9;马太福音26.6-13)。当其他门徒为此生气时,耶稣为那个无名妇女辩护:“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马可福音14.9;马太福音26.13)。

通过膏抹耶稣,抹大拉马利亚为她的罪忏悔。在路加福音中叙述了她的新生活。在第十节38-42的叙述中,马利亚坐在耶稣的脚边听他讲话,马大忙着招待许多客人。这时她请耶稣让马利亚帮她,耶稣回答说:“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路加福音10.42)。因此,抹大拉马利亚成为禁欲和冥想生活的象征,甚至是教会本身的象征。抹大拉马利亚对耶稣的爱不仅表现在膏抹的场景中,而且还表现在她出现在十字架前,渴望膏抹耶稣死去的肉体。因此,香膏瓶子是在艺术中塑造抹大拉马利亚形象的主要特点。

圣经中其他无名妇女的故事也被使用。例如,在路加福音中,耶稣提到无名的女罪人(路加福音7.47),约翰福音书中叙述的撒马利亚妇女,她有好几个丈夫(约翰福音4.18)和被耶稣拯救免于受石刑的无名的通奸妇女(约翰福音8.1-11)。因此,抹大拉马利亚成为淫乱的妇女形象。这也在不同程度上指代因出身低微而最终沦为妓女的那些妇女,她的名字“抹大拉”成为描述通奸妇女或妓女的词语。“抹大拉已经保留了一个有罪的形象……已经变得像个恶人(monster),罪和性欲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她令人兴奋的选择和独特的故事有益于对应的想象。”[1]

因此,在中世纪圣经和文化传统中,抹大拉马利亚是马大的妹妹和拉撒路的姐姐,她曾用眼泪为耶稣洗脚并且用珍贵的香膏涂抹耶稣的脚。耶稣赶走了她身上的七个鬼,她是耶稣传教的忠实跟随者。出于对耶稣的爱,在耶稣死后她打算到墓地膏抹他死去的肉体,这让她见证耶稣的复活。后来她与拉撒路、马大一起在法国传播福音,最终成为过着隐居生活的修士并且忏悔先前有罪的生活。

二、来源于圣徒传说的故事

在迪格比戏剧之前有两部关于抹大拉马利亚的文献记录:《黄金传说》和《早期英国南部圣徒的传说或生活》,这两部都是13世纪晚期的作品。《黄金传说》 (Golden Legend) 原名Lgenda Aurea,由Jacobus da Varagine用拉丁语写成的一部有关圣徒生活的传记故事集,成书于1260年左右。随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流行的中世纪英语版本包括Gilte Legend和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 的英语译本,威廉·卡克斯通的译本在1483年刊印。《早期英国南部圣徒的传说或生活》(《英国早期南部传说》) 也有很多版本,用方言的形式详细叙述各种圣徒故事,圣徒故事在中世纪是流行的文学形式。“从书稿数量来看,这本圣徒传记作品至今还留存有几千种手稿,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大学的教科书。……此著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影响甚巨”[2],这两部作品深刻影响了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流行的抹大拉马利亚故事。

戏剧《抹大拉马利亚》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抹大拉马利亚在马赛传教以及隐居旷野的内容即源于两部圣徒传说。第二部分马利亚的传道故事由“三段旅程”构成[2]10:第一次是耶稣升天之后,抹大拉马利亚和其他门徒已经分散到各地去传道。耶稣命令天使长拉斐尔指引抹大拉马利亚到马赛去传教,让马赛的国王和王后皈依,于是马利亚与其他基督徒一起乘船从海上来到马赛,马利亚通过“创世”讲道、破坏异教的神庙、梦中向国王和王后显现以及让不孕的王后怀孕等奇迹事件让马赛的国王和王后皈依基督;第二次旅程是国王到耶路撒冷受洗,王后执意跟随。国王和王后在海上漂泊遇到暴风雨,王后难产而死。国王悲痛地将妻子和孩子放在海岛的岩石上,国王一行人继续前行到达耶路撒冷,马赛国王接受彼得的洗礼返回;第三次旅程是国王在返回马赛途中经过曾经埋葬妻子和孩子的海岛时,发现他们还活着。王后赞美抹大拉马利亚和圣母马利亚,并且声称抹大拉马利亚让她也在耶路撒冷受洗。国王、王后和王子乘船回到马赛后,为表示对马利亚的感谢,国王决定修建教堂并且惩罚异教信仰的人们。抹大拉马利亚的这些事迹让她从有罪的女人变成“使徒”。

戏剧第三部分,即抹大拉马利亚隐居旷野。马利亚独自一人来到旷野,通过祈祷节制自己的欲望并进行冥想。耶稣在天堂要求天使给她喂食吗哪,并由天使将马利亚带到云里。同一旷野上的一个男修士见证了马利亚的经历。当她再次回到地上,马利亚告诉男修士她已经在旷野中生活了三十年。随后耶稣宣布抹大拉马利亚是时候离开尘世的生活升入天堂了,他让天使告诉神父行最后的仪式,马利亚将灵魂献给上帝,随后死去。神父遵从上帝的旨意埋葬了马利亚。

另外,《黄金传说》补充并明确抹大拉马利亚的家庭关系:抹大拉马利亚的名字与抹大拉城堡有关。她的父母是王室后裔,父亲是塞勒斯、母亲是尤卡丽,她的兄弟拉撒路和姐姐马大。在塞勒斯去世后,抹大拉城堡由马利亚继承。戏剧《抹大拉马利亚》的内容与此相同。

其他传说故事集如奥斯本·伯克纳姆的《圣妇传说》 (Legendys of Hooly Wummen) 记录抹大拉马利亚的世俗生活。尽管在伯克纳姆的时代,女性传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但是作品仍然突出圣徒抹大拉马利亚的雄辩和传教的能力[3]。还有学者认为该戏剧与中世纪晚期宗教演讲有密切的关系。新兴的许多世俗信仰文本如希尔顿的《完美的范畴》(Scale of Perfection)、《圣灵修道院》 (The Abbey of the Holy Ghost)和诺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 的 《爱的启示》 (Revelation of Love),在东盎格鲁平信徒中极其流行,这些材料为圣徒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来源。

因此,苏珊·哈金斯认为抹大拉马利亚是合成的人物:“她的不确定性起到枢纽的作用,可以组织各种材料,涵盖其他女性的故事”[4],“从其他故事而来的女性已经覆盖了基督新约的马利亚抹大拉”[5],戏剧吸收其他马利亚传说不仅丰富了创作的内容而且深化了戏剧的思想。

三、来源于其他戏剧的故事

《抹大拉马利亚》的作者主要使用圣经和圣徒传记的材料,根据新约福音书的解释完成戏剧的第一部分,然后根据《黄金传说》和《英国早期南部传说》勾勒抹大拉马利亚后期的生活和传教的活动。但是作者并不止于这些材料,他经常编辑并补充其他的材料。在《抹大拉马利亚》戏剧的开篇,他增加了专制统治者的演讲,因此将戏剧的情节包含在更广泛的政治框架中。虽然抹大拉马利亚最后几年旷野中斋戒的生活在圣徒传记的中被突出强调,但是戏剧减少了这部分的内容,而是扩大抹大拉堕落的情节内容,将道德剧“引诱”的故事引入戏剧,丰富并扩展了第一部分内容。

道德剧是15世纪英格兰出现一种新的戏剧类型,“……把人的一生戏剧化,旨在教导每一个在这个罪恶充斥的世界上应如何生活,如何遵循基督教美德,抵制各种罪孽的诱惑,走基督所指引的救赎之路”[6]。道德剧具有戏剧的特定程式,表现“人类”经历“无罪——堕落——忏悔——救赎”的过程,《抹大拉马利亚》中主人公马利亚的一生就体现了这个过程。在抹大拉马利亚父亲活着时,她生活在城堡中,随后受到“淫荡”夫人的引诱而堕入罪恶,受到耶稣的教诲后忏悔自己的罪恶,死后升入天堂。抹大拉马利亚的经历与道德剧中“人类”的经历完全一致。同时剧中使用寓意的人物,如七宗罪、攻打抹大拉城堡,象征罪恶对抹大拉灵魂的攻击。作者也是用道德剧中熟悉的人物形象如俗世、肉体、魔鬼来表现抹大拉马利亚内心世界的状态,并将这些抽象概念人格化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并置。

总之,抹大拉马利亚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著名的形象之一,她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地重写。她是从圣经而来的一个历史人物,在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变成一个妇女的神话,她最大的魅力源于她是美丽的罪人和伟大的忏悔者相混合而形成的虚构的文学想象。抹大拉马利亚多重身份在于圣经模糊而不确定的叙述,也在于后世无穷无尽的文学再创造。因此,抹大拉马利亚故事的来源问题对于认识文学再创造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圣徒马赛耶稣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许莹作品
不愿上天堂
圣徒与候鸟
撒旦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