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墨学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2018-01-01张志刚李权镐王爱锋
张志刚 李权镐 王爱锋
(枣庄学院 党委办公室,山东 枣庄 277160)
一、“墨学文化”的内涵及历史传播情况
(一)“墨学文化”内涵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学的文字载体是《墨子》,该书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教育、军事、道德、哲学、科技等领域,被誉为“网罗古代各门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墨子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墨学文化内涵丰富,突出表现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并以“兼爱”为思想核心;哲学方面,墨子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提出了判断事物是非真假的“三表法”,即本之、原之、用之;逻辑方面,以“辩”为核心,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军事方面,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科技方面,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
(二)历史传播概况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并获得迅速发展,与儒家、道家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西汉时期,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影响,加之社会心态变化,墨学文化逐渐衰弱。直到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刺激和中国内部变革影响,传统墨学在近代复兴[1]。在近代墨学发展史上,毕沅领军墨子元典整理,到孙诒让集大成,是旧墨学的终结。清朝末期,梁启超创立了“牒经标题公例”校注法,开创墨学义理研究范式,标志新墨学的雏形和开端。
诞生于战国时期的“墨学文化”产生之初便开始对外传播,影响其他国家。“墨学文化”首先流传到地处东亚的韩国、日本,然后是欧洲,最后是北美。由于韩国与中国地理相连,文脉相同,墨学在诞生之初(战国时期)很快同儒学一道传到韩国,影响着韩国的社会文化。“墨学文化”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墨子》在日本最早的中文手抄本(残卷)是原存在宫内省的卷子本,其祖本是中国唐代的《墨子》刻本。“墨学文化”在清朝中后期由传教士传入欧洲。20世纪20年代,墨学通过胡适等中国学者传入美洲[2]。由此看出,“墨学文化”在中国古代已经走出国门,影响着其他国家。
二、“墨学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
“一带一路”既是通商之路,也是文化传播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为“墨学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条件。文化引领经济,加强文化交流有助于拉近国家之间的距离,为贸易往来创造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等方面蕴含着墨学元素,两者存在某些契合之处。
(一)和平发展与“兼爱”“非攻”
“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原则包括: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学文化”的主要观点,有利于传递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消除中国“威胁”论。兼爱:天下人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击。非攻:不发动不义的战争,不以大欺小,倚强凌弱。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传播“墨学文化”有利于宣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墨子强调兼爱与非攻,反对战争,认为和谐的国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而战争则是破坏和谐国际关系的最大祸害。墨子既是思想家,又是政治活动家,一生奔波于各诸侯国,宣扬非攻,反对战争。据《墨子》一书记载,他曾成功地阻止过三次即将爆发的战争。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3]。”体现了墨家思想在人与人和谐、国家与国家和平方面的主张。而“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正与之相契合。因此,对外传播墨学非攻文化,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
(二)互利共赢与“兼相爱”“交相利”
墨学主张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实现共赢,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理念具有相通之处。“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体现了对功利的重视。“兼相爱、交相利”的结果是“双赢”,与“一带一路”倡议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秉承“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胸怀,将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得益于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国也欢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红利。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开辟的“专线”与“私路”,而是基于“中国梦”与“世界梦”而敞开的“广场”与“通衢”[4]。墨学的交相利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共享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
墨子主张利天下、尚贤、尚同,并将利天下作为检验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是否合于正义的准绳。《墨子·辞过》有云:其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道远。其为用材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5]。这里墨子想要达到的社会政治效应是“利天下”,让天下人民得利。“墨学文化”先天具有共赢、共享、共建的诉求,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种内在诉求的具体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沿线国家积极参与,既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又努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经贸互补与“交相利”商品交换思想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因此,加强同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墨子主张“交利”“强本”“节用”“力行”。关于经济发展,墨子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前提;商品交换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他认为:“买无贵,说在反其贾。刀籴相为价。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价宜则售,说在尽。尽也者,尽去其以不售也。其所以不售去,则售。价也宜不宜在欲不欲[6]。”墨子的这段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商品价格合适,就能交易成功,体现了商品交换的规律,与“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市场运作原则相一致。第二,商品价格的高低,不单由卖方决定,是买卖双方决定,需要买卖双方都愿意。这种强调商品交换是自愿的活动的思想与“一带一路”坚持的平等互利原则具有相通之处。
墨学倡导的“交相利”经济伦理思想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相关国家相互受益。一方面,中国可以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中小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将本国的优势产品输入中国市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蕴含着墨子的“交相利”思想,有利于调动沿线国家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
以中俄贸易为例,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是中国最大的邻居,也是“一带一路”陆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天然气、煤炭、铁、铝、铀、锡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领域具有互补性;俄罗斯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不足,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具有互补性;俄罗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尤其在尖端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而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强大,双方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7]。中俄双方在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墨子的商品交换思想是双方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各自彼此得到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达到互利、均利的目的。“一带一路”倡议思路加强中国同沿线各国的资本、人才、信息和其他资源方面的交流,实现互通有无。两者在商品交换方面存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四)科技合作与墨家科学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将科技合作列为重点合作内容。指出中国要与沿线国家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8]。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义。
墨子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科圣”。这些成就主要被记录在《墨经》中,涵盖了当今的数学、物理、工程机械、科学思想与方法等多方面。墨家兼爱,提倡“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了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人民的劳动负担,研制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例如: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用于提水的桔槔以及用于生产的辘轳、滑车和云梯等[9],充分体现了墨家思想为生产服务的实用科技观。
作为先秦最为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的学派,墨家的科学实践和科技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堪称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典范,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带一路”倡议将科技合作纳入重点合作内容,尤其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延续了我国自古以来对科技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墨家思想的科技元素,两者对于科学具有相似的认知,存有契合之处。
三、“墨学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传播路径
“墨学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历史传承、思想内涵、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契合之处,传播“墨学文化”可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蕴含文化传播,可以为“墨学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平台,所以,必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力促进我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合作、媒体互动等活动,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向世界宣传推介,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10]。
(一)纳入相关规划
“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官方文化交流平台,“墨学文化”的传播可以将该平台作为依托,深入开展文化交流。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正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品牌,出台了《文化和旅游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五大任务,以及12个专项计划[11]。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积极将“墨学文化”对外传播纳入相关项目平台。
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视媒资(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在沿线国家间将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可见,官方已经提供了传播平台,“墨学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且与“一带一路”倡议存有契合之处,应当充分利用,建立“墨学文化”传播体系,促进墨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二)选择适当的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和作用,因此,必须选择具有传播价值的文化。“墨学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括人格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家庭伦理、技术伦理、和平伦理、生态伦理等诸多方面,优先挖掘具有现实价值的“墨学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
“兼爱”“非攻”思想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政治互信;“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主张互利共赢,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挖掘自身利益,增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度;墨家科技思想重视科技,有助于沿线居民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墨子的以上思想符合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纳入优先传播范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民族众多,语言众多,因此,对文化的认同也不相同。充分研究受众地的特点和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选择适当的传播内容,开展精准传播,这样会极大地增强传播效果。比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亚地区,存在恐怖主义威胁,有针对地传播墨家“非攻”思想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沿线国家不可避免心存疑虑,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措辞,避免使用具有单边主义色彩的概念和词汇,突出“一带一路”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打消沿线国家的疑虑[12]。
(三)搭建新型“墨学文化”传播平台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以及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互动现象。传播平台就是这种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构建新型文化传播平台对于文化传播作用明显。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13]。“墨学文化”可以对标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特点,搭建新型“墨学文化”传播平台。将传统传播手段和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一方面,联合译介、出版关于“墨学文化”的书籍,拍摄、播放有关影视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通过微博、动漫、微信等新型文化传播武器,提升“墨学文化”影响力。
此外,墨学对外传播可以借鉴儒家思想国际化过程中的孔子学院模式。孔子学院的有效传播途径、模式、较为完整的传播体系、传播规律等都是儒家文化得以推广的物质条件,这方面的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借鉴。因此,建立与孔子学院类似的传播机构、搭建墨学传播的平台,也是墨学对外传播、推广并实现国际化的条件之一[14]。
(四)周边先行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韩国方面积极参与,并采取具体行动与“一带一路”对接,对接方案涉及政策、经济、文化诸多领域。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近,自古以来交往密切。历史记载,秦汉时期,朝鲜半岛的三韩与中国开始有文化经济等往来[15]。地理位置的接近性为“墨学文化”优先传到韩国创造了条件。此外,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具有相似的文化认知性,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墨学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以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为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中韩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从官方到民间,文化交流愈发活跃,“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下一步,“墨学文化”对韩传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共同举办研讨会、合作研究课题;第二,双方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每年互派一定数额的交换生进行学习与交流;第三,积极开展涉及“墨学文化”的文化节、青年论坛等人文合作项目[16]。文化交流有利于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助推经济发展。
总之,墨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墨学思想更契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好为墨学国际化传播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路漫漫其修远,当顺势而为,怀伟大复兴之壮志,行共同发展之策略,如是,伟大中国梦可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