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彰显生态自信
——浅析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经济理论

2018-01-01孙都光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绿水青山文明

孙都光

(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1)

十九大报告是中国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认真仔细地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并与“十七大”报告及“十八大”报告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字里行间深刻领悟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及深刻把握。也体会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自信”!深切感受到了我们党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建设“美丽中国”的论述,其实也是一篇中国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宣言。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理论的成熟与落地。

1 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从全球视野的时代广度,提出了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理论的时代特点,具有首创性。

历史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密不可分。农耕文明如此,工业文明同样如此。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事实上,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命题一经提出,立刻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将来自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式写入决议案;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 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完善了中国发展的总体布局

这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高度,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基础上,完善了中国的发展模式,彰显了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落脚点是中国风格,具有指导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规律。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从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从十六大报告里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建设”,让中国发展的总体布局的内涵更加丰富、全面。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就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3 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转换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

这是从全球发展的理论视野的深度,提出了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旧模式的转换时代,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理论的引领性特点,具有创新性。

为什么提出新常态、新理念?时势使然。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巨大考验。从国内看,中国迎来资源瓶颈约束、“人口红利”消失、内部市场“饱和”等拐点,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的边际效应在递减,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也在积聚和逐渐显现;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高出口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则在加剧,需要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提升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也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人们。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就说过:“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阐发了这一思想理念。为我们突破“先发展后治理”旧发展模式的窠臼,找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科学发展的现实途径,反映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已经到了从单纯经济观点、经济优先,努力转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进而再上升到生态价值优先,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变量的变化轨迹。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和发展价值取向的尝试性调整、发展模式的新旧转换。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是我国当今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的本质体现。

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绝非凭空产生,它是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是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针对解决国内外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发展理念已经开始成为当下引领中国发展实践的“指挥棒”,考验着各级干部能否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能力。要引领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 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这是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近代奋斗的实践维度,提出了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目的性和实现方式的统一,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理论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具有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态价值观认为,人不仅是主体,在某种意义上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伦理要求人的活动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尊重物类的存在,顺应自然运行规律,谋求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保证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顺利转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只有基于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注重了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践创新进行归纳总结,避免了单一进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而忽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这一因素的缺陷。落实到“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提倡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这样美丽中国的基础才会坚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5 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宣示了中国发展的“生态自信”

这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大脉络的历史维度,提出了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理论的落脚点是绿水青山,具有可操作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能够建成“美丽中国”的“生态自信”。生态自信是基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中国是在一种特有政治制度下实现的超强的经济增长,“每一个时期的五年计划对经济发展都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现实使全世界都感到非常的吃惊,疑惑不解。以至于很多人,包括我们的部分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还有学者,片面认为这个增长奇迹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因此,我们要更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政府是使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理论落地、践行的核心单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责主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将环保产业建成为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探求“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推进生态发展的内生机制形成,“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6 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推进了中国的生态经济理论的成熟和落地

这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需求,是在继承东西方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彰显了中国的生态经济理论的大众化特色,落脚点是中国风格,具有亲民性。

从理论上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是在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中,看到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统一。在解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对立统一中,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机。这一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系统化应用和发展。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西方理论的学习和借鉴,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思想是中国化的生态经济发展理论,彰显了绿色发展理论的中国话语色彩。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保证,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共赢。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通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落实 “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必须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其次,要推动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节约利用资源。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次,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按照“山水木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整体推进生态治理。

五年来中国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实践了“河长制”,部署开展“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发展的“自信”所在!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也就理解了当前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意义了。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绿水青山文明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