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育与心理学
——听武志红心理学课系列有感
2018-01-01刘书玲
刘书玲
(合肥市行知学校 安徽合肥 230011)
为人师三十余载,为人母二十多年,一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身边的学生迎来送往,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平凡,有的顺风顺水,有的跌跌撞撞。自己的孩子步步成长,有教训需要记取,有经验值得总结。虽然当时不遗余力,但回顾历程往往不无遗憾。送走的孩子们各就其位,未必要人人成功,唯愿他们个个健康快乐。迎来的学生如出土的幼苗,正期待老师灌注培育。
当家长或老师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用心去做,积极无私地投入其中是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家长或老师在教育的路上需要不断学习。有着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和孩子都少走很多弯路。懂得儿童的心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们在师范学校都学过一点儿童心理学,但在从教的过程中依然会感觉心理学知识的不足。为此,自己也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一些学习和探索。
最近听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系列。接触到许多新颖独到的心理学观点和结合实际的深刻剖析,受益良多。也深感心理学对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学知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有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教师自身就是一个面对各种关系的人。时至今日,由于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阶层的固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承载的使命越来越重大。教师的工作受到众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压力大要求高,尤其是升学和评比压力,压得广东教师苦不堪言。有人甚至夸张地说,教师队伍里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有心理疾病。数字未必可信,但生活在教师群体中,深感心理有不同程度疾病的教师也确实存在。就当前国情,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疏导、心理自疗。而面对未成年孩子,教师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在这个心理课系列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心理自愈的方法,接受许多有益的建议。
教师在工作中要拥有自己说了算的工作空间,这才能保持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对此,我深有感触。一个在工作中受到重视,拥有职业尊严的人,才愿意积极地投入工作,才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否则会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疲惫。成就感是人的高级精神追求,不仅有益工作,也有益身心健康。一个有智慧的领导应该尊重员工工作中的权力空间,鼓励和欣赏他们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曾经遇到一个小学校长,他虽然廉洁奉公,工作方法却欠佳。对老师们事无巨细都要指手画脚。比如要求早读课所有的学生要齐读课文。他很享受这种整齐划一,认为这是书声琅琅。可是这样,不仅学生没有学习自主权,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也不能自主。凡此种种,咱们全校教师背地里都说他是个货郎,大家都只做撞钟和尚。
教师的生活空间至关重要。工作空间不能彻底侵占生活空间。要用情感温暖我们的心灵。否则,心灵会沙漠化。生活和工作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一个会工作会生活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我们应该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安全空间。并守护它不让受到任何人的侵袭。安全空间的内化产生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不健康的。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自己的港湾,让自己在家里安全地栖息,在自己的港湾里释放自己,伸展自己,才能滋养自己。
其次,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心理学,懂得心理学。听武老师的心理系列课的“关系”一节,给我很多启发。
教师无疑在学生心中处于权威地位。“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权威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它会对一个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能让孩子坚信自己能行,产生自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批评只能就事论事,不要流露对他们智力或能力的怀疑。在家长面前也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孩子,鼓励家长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落后只是暂时现象。这样,家长才能给孩子积极的期待和暗示。教师应该这样真诚地期待班级的每一个孩子。
在与孩子的相处时,好的老师会成为学生的镜子。“看见,就是爱”。这个心理学观点让我想到我的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反面的例子。曾经我有一家邻居,两口子工作忙,又贪玩。家里的小女儿从出生以来,只管她吃穿,懒得跟她说话,更懒得带她玩。孩子总是独自躺着、坐着,或自顾自地玩着。一直不被父母“看见”。到四岁时,孩子就有明显的自闭倾向,常常无故地大哭,智力也相对低下。我察觉后反复提醒她的父母,请他们一定要跟孩子说话,带她做亲子游戏,陪她看图书。两口子及时补救,把孩子从自闭的边缘拉回来。
“看见就是爱”启发教师应该“看见”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教师面对群体,难免有爱怜也有平淡,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一个总被老师忽视的学生没有存在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这会让他对班集体甚至学习丧失兴趣,乃至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我们常常在班级看到一些爱恶作剧的孩子、故意违反纪律的孩子、无所谓总提不起精神的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孩子。究此原因,往往这些孩子或是在家里,或是在班级被忽视,甚至受到冷遇。于是他们就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家长或老师的“看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有的就用消极的方式自我保护。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双眼睛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因此老师应该做每个孩子的“镜子”,照见他的存在、他的感觉,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才能培养健康积极的学生。
成功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健康的标准却差别不大。我们的学生未来可以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必须是一个健康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