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学前行的向导
2018-01-01汪勇
汪 勇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附属新城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9)
课堂上学生的问题生成往往是教学的波澜,也是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前奏。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初一的学生课堂举手非常积极,可是到了初三,随着教学难度加大,举手的人越来越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与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学习有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中提问,利用学生的提问引领课堂教学。
一、基于真正学情的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教学为例,本课学情是: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成长视野的扩大使他们对友谊多了一份渴望,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不存在障碍,但在澄清友谊的迷糊认识等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教学精心设计了一组在线学情调研反馈,笔者并没有设计普通的调查问卷,反而设计了一些插图(都是学生在平时交往中一些矛盾场景),通过这些具有冲突的矛盾场景引发学生对澄清友谊问题的自我思考,让他们提出自己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二、基于文本研读的提问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来源于教师提供的前测性情景中,而且要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再加工、再生成,提出更加符合课堂教学逻辑的设问。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研读课本,而且要提倡生生参与、大胆质疑、积极研讨,这样便于提问能激发课堂的进一步拓展与生成。
在《友谊的天空》一课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提炼出友谊的特质,而且要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再加工达到我们的友谊为什么会因为这些物质而深深地感动我们。学生常会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通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的把握,通过多种归类方法,把这些问题归为核心类、拓展类和其他类。
友谊有哪些不同之处?
1.友谊既然是一种亲密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友谊如远方的笔友平平淡淡也会让人很舒服。(核心类)
2.还有很多亲密的关系,可是他们并不是友谊呀,这是为什么?(拓展类)
3.友谊一定要平等吗?(核心类指向教学重点友谊的物质)
(也属于其他类非平等的友谊具有思辨性。这一类的问题非常具有思考性。)
友谊在生活中会存在哪些误区?
4.友谊中如果有竞争不是会破坏友谊的程度吗?(核心类)
5.社会上许多人为了朋友友谊而讲假话,这不是在破坏做人原则吗?(拓展类)
6.我和我的好朋友经常做一些破坏课堂纪律的事,这并没有伤害到我们的友谊呀?(拓展类)
在探索友谊的特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升学生提问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既然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那么学生的提问是我们教学的向导,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就会真正实现学科的价值归属是立足于学生的真情境,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问题。同时,在课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提问一旦活跃起来,则可以变教师的单一思考点为学生广度与深度结合的多元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对自己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认同与本学科教育价值的认同。
总之,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能够在学生的思考提问中前行,从而让课堂在师生的合作中奏出和谐的乐章,润泽学生的心灵,真正达到基于学生学情,解决学生已有问题,提升学生课堂存在感与幸福感,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这样的向导引领教学何乐而不为?